共创理念下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作者: 徐栋

共创理念下的习作教学,基于班级群体的价值目标,在真实的情境下,尊重儿童语言的天性,立足于教材,师生共同研读习作目标,解构写好作文的关键技法,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带领学生共同创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读悟精选的片段,创生丰富的学习信息,开展与之匹配的写作实践活动,共同对成果加以评改,为写好主题作文做铺垫。

一、依据学习目标,解构关键技法

共创理念下的习作教学,立足于单元整体的视角,基于单元的语文要素,共同解读主题作文的要旨,从年级特点出发,筛选出写好作文的关键技巧,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生信息,把关键技法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表述,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并明白写好作文的方向,辅以相应的训练,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写作的技法,调动生活体验,写好主题作文。

四年级下册习作六“我学会了       ”,让学生回忆经历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抓住经历、体会与同学分享。基于这样的学习目标,我先请隔壁班级写好作文,研读后梳理关键技法:(1)“过程”分三次写。前两次“失败”,第三次“成功”;(2)“失败”越详细,“成功”越不易,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写得详细一些。第一部分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写好失败衬托成功的喜悦。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关键技法,就有能力写好这篇作文。

基于共创的理念,我们统筹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任务,师生共同创生有阶梯性的技法,指导学生写好相应的主题作文。

二、共悟习作片段,明晰表达意蕴

共创理念下的习作教学,师生共同参与,解构单元习作的关键技法,精心选择与之配套的例文(段),编写成习作学习单,供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创生出更多的学习信息。习作例文(段)由师生共同创作,来自于学生的习作、教师的“下水文”和名家的片段等,高于学生语言表达的水平,能有效地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学习单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一节课一般有四个任务,任务一、任务三为技法学习,每个任务有两个片段,朗读悟法;任务二、任务四为巩固技法,创设情境,写出片段。任务一、任务三里的例子,蕴藏着学生写作的技法,教师引领学生读悟交流,明晰例文中言语的规律,掌握关键的知识,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交流,在交流中内化,辅以训练,稳步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

以“我学会了       ”这篇主题作文教学为例,任务一设计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个例子是《我学会了滑板》,滑板的经过分为三个部分:①来到广场练习,哥哥突然放手,我失去重心,摔了一跤。②我得意洋洋地滑着,没注意前面有个急转弯,冲进了草坪里。③在哥哥的帮助下,拼命练习半天,终于学会了滑滑板。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整体构思作文框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关注学会的过程,出示写作技法“过程分三次写”。在此基础上,师生配合朗读“经过”,我相机点评失败、失败、成功,并出示关键技法:前两次“失败”,第三次“成功”。再来看看任务三的一个例子:

来到广场,我放下滑板,左脚踮地,右脚踩板,哥哥扶着我,再三确认没事,我才左脚蹬地,轮滑慢慢地往前移动。可是,那滑板像一个醉汉,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一会儿赖着不动,一会儿又向前冲去。好不容易稳住了,哥哥连连夸我,又说:“保持平衡,我要放手了!”“啊,不要,我害怕!”还没等我说出心里的话,哥哥一松手,滑板快速向前滑去,我重心不稳,身子向后仰去,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滑板飞到了一旁的草坪里。一阵疼痛袭来,都怪哥哥,这么早放手,我还没准备好。

出示例子后,我让学生朗读并关注“失败的过程”,追问“为什么失败的过程写得如此详细呢?”,学生发现失败写得越详细,体现成功越不容易。我让学生找到描写动作、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写详细片段的秘密。随后,我为学生创设学自行车的情境,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学习的任务一和任务三有关联,朗读是重要手段,评价是助力方式。有了多种形式的读悟,加上关键技法,学生习得写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

三、设置共写任务,实现学写

一致

共创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轻教师的教授,重学生的创写,尤其重视课堂中的即时练习。学生在任务中读悟习作例文,掌握关键技法,联系生活经验,运用习得的言语知识,创作片段。有了这样的学习经历,学生就能快速地进入自我表达的状态,并在任务的驱动下,全身心地去完成,依托评价量规进行自我评改,形成写作的成果。学生写作需要学写一致的即时练习,课后稍加整理,就能完成主题作文。

六年级下册习作三“让真情自然流露”,学生学习了关键技法“一层一层地写好内心想法”后,我大声地告诉学生先布置家庭作业。于是我出示一个个作业,请学生大声朗读:(1)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2)完成一张单元复习卷,完成作文,不少于500字;(3)刚才布置的作业是假的。学生看着作业,情绪越来越低落,当看到最后一个作业时,全班欢呼。随后,我让学生把刚才布置作业的事情写下来,写出自己情绪的起伏。首先,这是真实的情境,也是真实的任务,学生刚刚经历了情绪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内心体验;其次,有了前面任务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朗读例子掌握了“高兴的情绪,一层一层往上写;离别的愁绪,一层一层往下写”的关键技法,即时表达时能运用起来;学生写完后,我还制订了评价标准:情绪,分四层写出一波三折,请学生对照评改,实现学写评的一致,助力每位学生能写、敢写、会改,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片段。

共创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课堂,重视儿童在真实情境下完成读写任务,在师生的读悟写改中,内化了关键技能,提升了表达能力,获得了写作的自信。

四、共享读写成果,提升评改能力

写作需要分享和展示。在共创理念下的习作课上,学生写主题作文的片段时,教师会巡视观察,给予及时的点评,激发表达的兴趣;写好片段后,教师会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朗读片段,对照评价的标准,师生共同给予评价,获得自主修改的方向。对于学生而言,上台展示作品是最大的激励,能获得写作的自信;参与评改的学生,能从同伴的片段中获得信息,从而激发竞争意识,更加投入地写作。整个共评共改的过程,教师根据学习活动,制订评价规则,组织学生分享与评改,提升学生的评改能力。

五年级上册习作二“漫画老师”共设计了两个写作任务:(1)用夸张的手法写自己老师的外貌。(2)抓住老师的特点,用夸张的手法写故事。每个写作任务都围绕着夸张的手法设计了评价标准,写完之后,每个任务邀请两位学生朗读。我请学生发现段落中夸张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请看片段:刘老师的身体里似乎有个雷达,他背对着我们在黑板上写字,却在发射着“超声波”,知道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旦有小动作,就会用雷达捕捉,马上锁定目标,然后狠狠地教训一顿。分享之后,学生找到“发射着‘超声波’”“用雷达捕捉”等夸张的词句,表达了对同伴的表扬。我马上点评:“夸张的描写恰到好处,装有雷达的刘老师,让人感受到犀利的特点。”随后,我请学生圈画出自己片段中的夸张词句,尝试着修改,表现人物的特点。评价看似改进作文,实则是激发热情,只有学生愿意写,敢于写,才能写好作文。

共创理念下的习作教学重视共享和共评,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指引评改的方向,让学生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共创理念下的习作教学,基于学生当下的语言能力,学习目标明确,选择的例子精准,学生充分参与写作、分享、评价和修改的全过程,师生、同伴共同参与,互相促进,为了课堂的共同目标发挥群体效应,形成群体知识,提升班级整体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