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任务群驱动下的高年级习作评改策略探究
作者: 钟大海
在高年级教学中,习作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存在评分标准不明确、评语过于简单和雷同等问题,难以真正帮助学生提升习作水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倡导在微任务群驱动下,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形成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共创型评改策略。在这种策略下,教师通过设立明确的评分标准、提供详细的评价导语、建立互助的评价机制,借助智能的评价系统等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在实践中,以学生评改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内容、情境、方法等要素,设计微任务群。微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笔者将探究微任务群驱动下高年级习作评改的策略,以期为习作教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评改方法。
一、设立明确的评分标准,确保评改客观
在微任务群驱动下进行高年级习作评改,设立明确的评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评分标准的设立可以确保评改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为每篇作文提供一致的评价标准。首先,“内容完整”是评价一篇作文的重要指标。作文应能够准确表达主题,包含相关的细节和信息,并展开合理的论述。对内容是否完整的评判可以考虑作文是否围绕主题展开,是否有清晰的开头、过渡和结尾,并且是否有适当的支持细节和论据。其次,“逻辑关系”也是一个关键方面。作文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能够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评判逻辑关系时可以考虑作文是否有合理的段落划分,是否有适当的过渡词语来联结不同的段落和观点,以及论证是否清晰且有条理。“语言表达”是另一个重要的评判维度。评判语言表达可以考虑词汇的丰富程度、句子结构的多样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作文应该使用准确的词汇,句子结构应该丰富多样,表达应该流畅自然,以展示作者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文采风格”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文采风格”包括诗意的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感情的表达等。评判文采风格时可以考虑作文是否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否有生动的描写,以及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中,要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来表达情感,设计了评价表(见表1)。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学会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就有了抓手,在作文中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学习到了多种修辞手法,应了解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不同表达效果。在这次评价标准中,要求使用生动的修辞手法,评改者可以有针对性地评估每篇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评分标准的设立还有助于确保评改的公平性和一致性,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习作水平,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表 1
二、提供详细的评价导语,确保评改翔实
在微任务群驱动下进行高年级习作评改时,提供详细的评语和进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做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促进他们习作能力的提升,并且可以借助讨论的方式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学习。评语应该具体而详细,不仅仅是简单的点评和打分,而是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评语可以涵盖习作的各个方面,如内容、结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在内容方面,可以指出作文是否准确表达了主题,是否有足够的细节和论据支持。对于结构方面,可以提醒学生是否有清晰的开头、过渡和结尾,并提供可能的改进建议。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指出学生是否使用了准确的词汇、多样的句子结构和恰当的语言风格,并提供一些替换词汇或句型的建议。评价导语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而不是作文,因此,必须以评价为导向,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最终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同时,还可以关注作文的逻辑推理是否严密,是否有清晰的论证和过渡。除了提供评语,讨论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小组成员可以就每篇作文的评改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通过讨论,可以让评改者互相学习和借鉴,发现不同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成员可以提出自己对作文的看法和评价,也可以就某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比如如何改进语言表达或提升逻辑推理。在讨论过程中,成员们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整体评改质量。
三、建立互助的评价机制,确保评改效率
在微任务群驱动下进行高年级习作评改,习作互评和分工合作是有效的策略。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评改效率。习作互评是指成员之间相互评改作文,而不仅仅由一个人负责评改所有作文,每个成员都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和经验出发,提供独特的观点和建议,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多角度评估和反馈。通过互评,评改者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发现不同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作文互评也有助于减轻个体评改的负担,提高评改效率。在实际操作中,把学生按四人组成评改小组,两两合作批改。教师将任务分配给组员,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点评。
如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中,习作要求是创编一篇小说,要求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两位组员在评价的过程中,针对这三个主要标准进行深入的点评。组员的互相研讨、相互补充,这个过程即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组员们共同讨论评改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并依据标准提供解决方案,这样的分工合作能提高评改效率,减少评改时间,并且能够更好地利用群体的智慧和资源,让成员可以相互启发和借鉴,提高自己的评改能力和习作水平。
四、借助智能的评价系统,确保评改质量
在习作教学中,作文批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细批改的周期较长,在批改中发现的很多问题,如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文章结构等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批改与反馈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作文教学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作文评价模式可以作为作文评价的有效补充,这样的评改模式高效、便捷,能提高习作评改的效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习作评改中,笔者借助AI作文智能辅导系统,把智能评改引进到课堂中。该系统在使用时,把学生作文拍照上传之后,系统会自动识别出文中的错别字、标点误用和语句问题。每个段落,AI会进行点评,也就是我们传统批改中的眉批。在教师总评板块,可以在不同维度点亮标签,如是否表达清晰,是否结构完整等,再选择等级,就能整体点评学生的习作。对于特别优秀的作文,可将其推荐为范文,以供学生学习参考。如五年级下册的写人单元要求学生写“形形色色的人”,通过选取典型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学生在对事例的叙述中,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用AI系统进行评价时,评价语为:“能够较好地通过神态活动、语言描写等突出人物的形象,但是如果再关注心理活动,那人物的形象会更丰满和立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I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细致的评价,从侧面反映出了学生对写人方法是否掌握,同时提出的意见能引导学生对习作再次修改,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评价模式十分客观、准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优点和缺点,学生能在不断修改中提升习作能力。AI智能评改系统追求的是在符合习作和习作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能够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伙伴。AI、教师、学生之间充分、有效的互动,能让习作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在微任务群驱动下进行高年级习作评改,采取明确的评分标准、作文互评、分工合作、结合智能评价系统等策略是非常有效的。这些策略可以提高评改的公正性、准确性和效率,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学习,帮助学生提升习作能力。教师应通过不断优化评改策略和标准,持续改进和反馈搜集,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和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