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域下实践性作业的评价策略
作者: 尹林会
单元视域下的实践性作业,是以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语文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作业。学习任务群由一个核心任务和若干个子任务构成,要完成这个核心任务,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观察、调查、实践等形式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设计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方式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单元视域下的实践性作业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大任务为统领,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坚持三个侧重、三个淡化。
一、淡结果重过程,引导学生全过程实践
结果性评价是一种重视结果淡化过程的评价,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如果仅仅使用这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的完成度,就和实践性作业的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特点相违背,失去了实践性作业的育人功能。因此,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该是淡化结果侧重过程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全过程、全方面地参与学科实践活动。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本单元一共安排了四篇诗文,内容包括传统节日、古代发明、古建筑、传统艺术。本单元核心任务可以确定为“我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言”(见图1),围绕核心任务设计四个子任务,九个学习活动,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整合在“我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言”的主题情境中,学生在大任务的驱动下,以一系列实践活动为结构,将四篇课文统领整合,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在“我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言”学习任务中,学生需要完成这样几个活动:(1)学习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知道三首古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 。(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其他传统节日的相关信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某一个传统节日的时间、来源、节日习俗。(3)和家人一起制作一种传统节日美食,用照片或视频记录下美食的制作过程,最后整理成文,在传统节日代言人选拔赛中分享自己家的过节过程和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为了引导学生全过程投入实践活动,我设计了评价标准(见表1)。这个过程性评价标准,不仅对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进行了评价,评价内容更具体,既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成效。
表 1
二、淡师评重生评,培养学生全方位反思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很重要,能引领学生学习的方向。但是,学生是实践性作业的主体,在实践性作业的评价环节,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权利。教师要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开展多样的评价活动,以此来促进高质量的学习。其实,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应把评价的权利交到学生手中,也是让学生对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能够培养学生全方位反思的能力。
以子任务二“我为传统发明代言”为例,我设计了自我评价表(见表2)。
表 2
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照以上指标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为自己设定下一个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深刻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并且以此为基础,制订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让学生全方位地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时刻保持对学习过程的反省,及时地调整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自我评价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并向教师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和建议。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并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三、淡规范重个性,培养学生全学科发展
一般的作业往往要求学生规范运用语言,让学生按照某种范例去表达,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实践性作业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淡化规范,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采取个性化评价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还能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素养的发展。
以子任务三“我为传统建筑代言”为例,在这个任务中,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有这样几个:(1)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写了赵州桥的哪几个特点。(2)参照课文插图,小组合作,尝试绘制一幅赵州桥草图。(3)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草图口头介绍赵州桥,把“赵州桥的创举”介绍清楚。(4)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身边的古桥,将古桥的主要信息记录下来,将古桥的主要特点写成一篇调查笔记。(5)将调查的古桥特点与赵州桥进行对比。
这个任务群从学习类型的角度来说属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从上面的任务目标来分析,任务一、任务三、任务五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任务二、任务四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美术、数学等学科知识去完成。因此,在评价学习时,我们要淡化语言规范这一要求,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对学生有创造性的做法进行激励。为了鼓励学生在活动中采取多样化、有创造性的做法去完成任务,我设计了一张个性化评价单(见图2):
图 2
在这一张评价单中,我们不对学生的做法进行等级化的评价,只是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做法列举出来,让他们一一对照选择,这些做法是以课文为原点、以任务为半径设计的,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了这些方法,就能够将“古桥”这一知识点建构得更加完善。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素养的发展,将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本次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实践的主体,即学生,评价实施过程中把焦点放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设计评价策略时,确定了多个评价维度,全方位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提升实践性作业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