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探究
作者: 张卫红 邵玲
教学中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勇于交流,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笔者以一年级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的制订、内容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评价的方式来尝试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素养化
教学目标素养化就是要依据2022年版课标,制订出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它的关键是教师能够挖掘课标中的素养要素,并科学分解和准确地叙写教学目标。
如教师在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充分理解2022年版课标的基础上,把课标中的教学目标细化为更具体、更精准的课时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素养化。教师根据2022年版课标“表达与交流”对低年级的要求,挖掘出本节课的关键素养要素,如倾听、能复述大意(或感兴趣的情节)、有表达的勇气等,再清晰陈述课时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老师讲《老鼠嫁女》的故事,并借助图片,听懂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借助图片声音洪亮地讲《老鼠嫁女》的故事。
3.有倾听的良好习惯和有当众讲话的勇气和信心。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在充分研读2022年版课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低年级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语言运用”去设置,用精准的语言把对学生预期的学习任务描述出来,便于实施和评测。
二、教学内容丰富化
1.在激趣中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思维与口语表达的动力源泉。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听故事,讲故事”,内容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老鼠嫁女》。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你们都听过哪些故事呢?”这一话题入手,对学生所表现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借机让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顺势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明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知道“图画”在本次学习活动中的意义,并教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情动而辞发。”这样引入能够使学生产生交流的意愿,学生的个性表达才能无拘无束,进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2.在观察中表达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还处于无意记忆能力强、有意记忆能力弱的阶段,《老鼠嫁女》这个故事较长,里面的内容多,情节较为复杂,增加了学生将故事讲完整、讲清楚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故事前,先观察课本中的图画。学生发现每幅图右下角都有小黑点,明白了几个小黑点就代表第几幅图,从而快速地找准多幅图画的前后顺序。这样教学,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学生观察得越细致,对被观察的事物了解得越深入,感受会更深刻、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透彻,表达运用起来才能更灵活、更丰富。
3.在续编中创新
《老鼠嫁女》连环画中最后一幅图是老鼠夫妇将女儿嫁给了猫咪。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第八幅图中猫的表情,让学生从猫的表情中想象故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并设计如下的教学活动:借助下面的句式,补充故事的结尾。
第二天,鼠爸爸和鼠妈妈到猫咪家去看女儿, 。
这样故事的结局就变成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了。有的学生说:“第二天,鼠爸爸和鼠妈妈到猫咪家去看女儿,可是女儿不在家,老鼠夫妇问猫咪,猫咪拍拍肚子说:‘我怕别人欺负她,啊呜一口吞下去了。’”还有的学生说:“我不想让猫咪把老鼠吃掉。他们的女儿用自己的本领教会了猫钓鱼,猫每天都能钓好多好多的鱼,他们的女儿生活得很幸福!”瞧,这个创意性的结尾,不但展现了学生内心纯真、善良的一面,也让童话故事的结局变得更加美好。
4.在作业中迁移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安排与《老鼠嫁女》图文形式一致的连环画故事,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让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录制故事音频,连同绘本、评价表一起放在班级微信群里,让有兴趣的学生读一读,还可以让学生用学会的“听故事,讲故事”的本领,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伙伴听一听。教师细微之处的教学设计,尊重了不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使师生的学习氛围更加融洽。
三、教学过程趣味化
2022年版课标指出:“注重幼小衔接……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那么如何能让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呢?教师应采用适合学生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效果。
如,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记住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及它们出场的顺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出它们的先后顺序,并让学生分别戴上六种动物的头饰,加上适当的动作在班级里展示等。教师安排巧妙的教学活动,营造了灵动、和谐、愉悦、有趣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意愿在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中更加强烈,形成了有效的交流沟通,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设置的激励机制也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奖项。如,倾听奖、表达奖等。这些奖励机制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口语交际课的形式,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听故事、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而教师富有激励的评价语言也是帮助学生达成素养目标的有效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并不断调整和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表达更加连贯完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达到有效交流与沟通的素养目标。
四、教学评价具体化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它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那么,“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法,合理使用评价工具”,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体现语言实践活动的高效,教师可以设计具体、可操作的“听故事评价表”“讲故事评价表”(见表1、表2)。
表 1 听故事评价表
表 2 讲故事评价表
教师在表中把“听故事、讲故事”的要求细化为可具体评价的标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听故事评价表”中有两项评价内容:认真倾听;借助图画,记住内容。在“借助图画,记住内容”一项中要求非常具体:能边听边用手指着图画;能找对图画顺序;能记住每幅图画中的内容。学生依照评价表就知道该怎样做。又如“讲故事评价表”中有一项是“内容完整”,具体标准是:能按照图画顺序讲清故事内容,每一幅图都要讲到。有了这样精准、操作性强的评价表,让学生有具体的方法可以运用,活动效果也能以此进行教学评价,达成课时目标。
低年级口语交际的教学一直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头疼的,教师苦于学生在课堂上说不好、不想说,要么乱说,要么无话可说,本该有浓厚交流氛围的语文课反倒比平时显得更加冷清。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教学行为,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精准设计教学目标,让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过程趣味化,教学评价具体化,助力低年级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胜利街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