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落实复述的教学策略
作者: 吕海艳统编本教材针对语文要素的内容给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循序渐进地设置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的语文要素。作为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全方位解读,明确落脚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教学。
一、整合辨析,理清复述的层次性
在语文要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复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复述,可以提高学生提炼文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使学生有更好的语言习惯,让学生的语感变得更加敏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教师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积累更加多元化的素材,这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
解读教材,把握落脚点。通过解读教材,注重把不同的单元、学段以及册别等整合在一起。所以,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板块的训练内容,教师不能随意拆分。为了引导学生明确地把握学习内容,更深入地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复述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在低年级,其主要内容在于引入插图或关键词,对故事进行简单的复述。三年级就要求学生参考表格,把信息列举出来,然后复述出翔实的故事。到四年级,学生需要了解故事发展的原因,并了解整个经过,然后再参考其结果,把故事复述出来。到了五年级,学生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复述故事也必须要有创造性。
二、多维串联,找到复述的切入点
每一个单元的阅读要求都有核心目标,但是涉及的文章比较多,所以教师就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最终完成预期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系统性思维,从整体上来教学复述这一重要要素,并且持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简要复述”恰好把这一组课文的语文要素切入点找了出来。第一,要做好常规工作,针对学生进行教学,让他们了解写作背景,然后再详细分析课文内容。第二,所有的设计都必须是有张力的,同时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结合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复述,这个过程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复述方法。如《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本篇课文的作用就是铺垫和奠定基础。课文提出的要求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且指出了复述的基本方法:“复述前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以该定位为基础,教师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想,然后再参考文章的注释,在小组内互相讲述课文,为学生找到一个切入点,也就是一边讲一边解析情境,以该情境为前提,提出问题。
三、聚焦融合,关注复述的完整性
统编本教材不仅在“落实复述语文要素单元”第一页就对复述要点进行了展示,而且通过泡泡图和课后练习等灵活聚焦,所以,教师要对其内在联系加以深度理解,在积极推进和完善的进程中,让语言内容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开放性。一个单元教学的完成,并不能代表“简要复述”能力已经被所有学生完全掌握,因此,教师还要适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巩固和练习,直到学生真正具有很强的简要复述能力。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从板书教学的纵向层面来看,“提出问题—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总结全文”正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光—声”也正好是体现核心段落“景色奇异”具有的层次,“动物—植物—矿产”是对“物产丰富”重点段落的体现,更是整体文章的脉络。而基于板书的横向层次分析,则体现了整个篇章的要点与核心价值,也就是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当整个教学流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板书,对文中的整体思路进行大致理解,之后再理顺脉络,让学生有侧重地去认识文字,从而保证了复述内容的完整性。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凤岗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