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化教学: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开发与转化探究

作者: 朱凤春

秉承“生命·实践”教育学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融入戏剧元素,运用戏剧化学习,开发与转化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戏剧化教学是剧场式教学、场景化教学、表现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场景式、剧场式,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表现性。在教学中,创设戏剧场景,构建角色关系,运用剧场方法,让儿童体验角色,发挥想象,表现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实现生命成长。戏剧化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戏剧”学习,不重表演技巧和演出,重体验,重表达,更多地指向于角色体验与个性表达。培养儿童的表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开发:从戏剧视角挖掘文本育人价值

纵观教材,我们会发现课文多以记叙为主,其中故事类文本以曲折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深受儿童喜爱。将故事类文本的学习与教育戏剧融合,会更好地开发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笔者以故事类文本为例谈一谈如何从戏剧视角挖掘文本育人价值。

1.戏剧视角解读

解读故事类文本,可以聚焦场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这些显著的戏剧元素,将文本故事化,戏剧化。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文中写到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有三次相遇,犹如三幕剧,三次相遇地点不同,场景在转换,情节在发展,不断推进,愈加吸引读者。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对话,更好地体现了角色的个性化,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栩栩如生。教学本文,可以提炼出戏剧场景,让学生仔细研读人物语言,发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展开想象,为人物适度补白,再加入戏剧表演所需要的动作、表情,在组内合作表演,班级展示评议……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戏剧化学习中,丰富体验,积累语言,发展个性,实现创造与合作,在表现中生长。

2.戏剧元素融入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可以有效变革语文学习方式,让学习在学生感兴趣的戏剧活动中发生。教学中,可以运用教师入戏、说故事、即兴表演、戏剧性游戏、静止画面、坐针毡等方式进行。如教学《小兔运南瓜》,教师可以拿出玩偶小兔,化身为“小兔”来到同学们中间,与学生打招呼,做交流,不断激发学生表现、表达的兴趣。同时,教师的入戏、出戏,可以将教学时空自由切换,让学生不断变化角色身份,丰富角色体验,实现生命创造。课堂就这样,在富有剧演的氛围与情趣中打开。

3.戏剧表演实践

(1)在戏剧场景中读。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教育故事”,利用场景、角色、气氛、情节、节奏的设计来让学生融入故事本身当中,让学生变身故事中的角色,专注在当前设计的目标情境下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对话、感悟,同时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

(2)在戏剧场景中创。在教学中,可以撷取“关键词”,让学生通过表演,丰富理解。同时,可以依托文本,对文本进行二次开发,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的方式,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如:改写剧本,续编剧本等。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语文实践中,体验、创造,丰富理解,发展言语能力。

(3)在戏剧场景中演。故事类文本教学中的表现性手段实际上是建立在对故事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和内心情感的充分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之上,其可以打破一些常规的场景设置和生活动作的选择,用一种更直观、更富有象征意味、更适合于舞台空间的方式来呈现。例如:教学《半截蜡烛》,可以在学生体验式创的基础上,可以引入油灯、蜡烛等道具,当然也可以发挥表现力,让学生自己来扮演油灯、蜡烛等,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幕,进行合作排演。这样,融入“剧元素”,学生不仅是学,不仅是积累,而是内化、体验、创造,语文能力不断在实践中提高。

二、转化:从戏剧视角构建语文课堂教学型态

生活即是“剧场”,课堂也是“剧场”。在这个特殊的剧场里,语文课堂也如同戏剧一样,有着戏剧结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化为剧中的角色,去感知,去体验,去创造,去表达。教学中,可以依据戏剧结构,将课堂的开始转化为戏剧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则要把文本中的内容提取出来,设计成为可供学生参与探索深化的“场景”,初步形成“激活—研习—对白—演绎—延伸”的课堂教学结构。

激活,就是教师要将文本内容转化为一个个故事情境,将学生带入戏剧场景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研习,让学生带着思考,来阅读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生疑;对白,通过课堂师生、生生交往互动,促进文本理解,实现生命能量的相互转换;演绎,体现戏剧的表演性,使学生在不同角色承担中,丰富体验,增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发展言语能力;延伸,将语文学习向生活打开,让学生尝试将学习成果进行转化与运用,让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笔者以执教的观摩课——读者剧场《小飞侠彼得·潘》的教学进行解说:

暖身活动:我要飞翔,体验自由

当一次小飞侠,用肢体语言表现“飞”。

(打开身体,放飞思想,为打开课堂做好准备。)

激活:我要讲述,角色故事

走进角色,回顾书中故事:小飞侠,你来自哪里?你有哪些好伙伴?

说一说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研习:我要体悟,角色丰富

1.小组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人物研读,从人物动作、语言中感知人物特点,在有感情朗读中丰富、体悟角色。

2.班级交流。

对话演绎:我要表现,角色剧场

1.对白练习(角色对白,想象表演)

2.剧场演绎(小组合作,演绎交流)

五、延伸:我要创编,角色提升

课后,小组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编排剧本,自主排演。

三、融通:从戏剧视角开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学习,其深厚的人文价值决定了学习的多元性、丰富性与趣味性。因而,学习的方式,应更为学生喜爱和接受。我们发现,当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剧”结合起来,更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阅读、思考、体验、表现。实践中,我们结合儿童在各年级段的不同身心发展特点,由易到难的实践戏剧绘本、读者剧场、戏剧创演等语文综合性学习。

1.初年级:戏剧绘本

绘本图文并茂,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读物,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引入丰富的绘本材料,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角色,边读边体悟,边读边表达。年级组内,可以举办“绘本故事大赛”,让学生朗读绘本,或者讲述绘本故事。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故事形象的理解,丰富角色体验,又可以积累丰富的口头语言材料。同时,发展得较好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创编绘本,发挥创造力,提升言语表达。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适用于一、二年级学生。

2.中年级:读者剧场

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大幅提高,需求更生动而更富表现力的阅读形式,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施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在享受阅读精神滋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言语能力。读者剧场的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它把故事改成小剧本的形式,从戏剧表演的角度,向学生生动地介绍一个故事。学生以朗读剧本的形式,加入表情、动作、声音,包括走位的变化,有创意地展现任何题材的文学作品。“读者剧场”注重的是阅读与声情并茂的表演结合,鼓励学生顺畅地有语气有表情地朗读,适度加上动作表情表演,在表演中实现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实现与他人能量的交流与转化。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适用于三、四年级学生。

3.高年级:戏剧创演

高年级学生经历过低段的绘本阅读、中段的读者剧场的综合性学习。对剧本、剧演及剧的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中,可以引导选择感兴趣的课文或课外阅读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学习创编剧本,自己排练剧本、创造性表现剧本(学生可以自主制作道具、简易服饰等)。让学生在编剧、排剧、演剧的语文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适用于五、六年级学生。

在教学中,从戏剧视角出发,融入戏剧元素,关注学生的体验与表达,挖掘文本育人价值,初建剧课堂语文教学新型态,融通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变革了语文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生命个体的体验与创造,进一步开发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本文系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剧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