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的教学建议

作者: 曹卉

随文练笔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发掘文本训练点,引领学生对文章的句式、结构、修辞等进行仿写,对文本情节进行补白或者对课文进行续编的一种练笔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倡导随文练笔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以读促写,以写助读,二者互促互融,促进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训练如何在课堂中实施与落实呢?

一、注重语段仿写

模仿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由模仿到创作是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美文,教师通过阅读引领学生细细品味鉴赏,并模仿文中的精妙之处进行练笔训练,可以让学生先让触其“形”,再悟其“神”,把作者的写作技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4自然段用“总分总”的构段形式描写了西沙群岛的鱼很多。作者主要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描写了鱼的各种姿态与样子,语句优美。教学时,教师先引领学生发现这个段落在表达上的特点,再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形式写上一段话,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有学生写道:“山上奇形怪状的石头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有的像山鸡,有的像老人驮着背,有的像两只小狗在打架……好看极了。”在这里,学生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还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描写出来的事物也就形象生动极了。教材中精彩的句段有许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引领学生进行练笔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仿照着文本中优秀的语段进行仿写,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习得各种修辞手法的妙用,而且掌握了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为文章增高添彩的表达技巧,为学生优美生动的表达奠定基础。

二、借鉴文本构思

构思是指作者在写前对作品的结构、情节等进行宏观的预设,构思布局的好,这篇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缺少一些特殊的素材,如果再没有巧妙的构思,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避免学生习作表达平淡无奇的现象,教师就要从文本的巧妙构思入手,引导学生从阅读感悟走向迁移运用。

六年级上册《桥》是一篇小小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小小说结尾一贯追求的表达效果,要想实现这一点,在小说开始就要注意“伏笔”的运用,伏笔运用得越好,在读到小说结尾时才能让读者由衷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或者是我就料到了,果然如此之类的话语。在《桥》一文中,作者在构思上最为巧妙地就是前面的伏笔与后面的照应,“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小伙子让老汉先上桥”也是一处伏笔——小伙子不是老汉的儿子,他怎敢“瞪”老汉?又怎会在既怨恨老汉的情况下又主动让老汉先过桥?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伏笔与后面的照应,才使得小说充满了别样的魅力,这也是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秘妙之处,教师引领学生用心体味文本独特的构思。有了这种认知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叙述方式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表达就会更具新意,别具一格,分外精彩。

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改变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教师就要从文本独特的构思入手,引领学生揣摩、感受,体会,感受精巧构思给文章带来的魅力,然后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构思方式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的写作别具一格,更具魅力。

三、关注细节秘妙

阅读课文不光要关注文本中精彩的语句,还要关注哪些容易被读中忽略的细节之处,这些细节处往往是最难打动读者的地方,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就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品析,并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几篇课文可以说是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精品,每一篇课文都值得学生细细研读品味。教学《刷子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文章中细节描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如刷子李的穿着,他为什么总是一身黑衣呢?刷子李是以特殊的衣着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他高超的技艺。尤其是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这句话更是对刷子李高超刷墙技艺的见证。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许多,教师引领学生发现这样表达的好处。在教学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种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特点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这样引领学生进行练笔训练可以起到令人意象不到的教学效果。

细节描写具有独特的魅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文本细节描写之处,引领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练笔训练,可以实现学生习作知识技巧的灵活迁移运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文体灵活转换

教材选文丰富,故事类作品、科学小品文、诗歌、散文、小说、非连续性文本等等均有编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阅读内容特点,引领学生进行适切的文体转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发展学生思维,实现文学性与实用性等写作知识之间的灵活运用。

如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的旅行》一文是一篇科普童话,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对牛胃的特点有一定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按照红头在牛肚子里到达牛肚子里各个地方的关键词绘制出路线图,再让学生以“牛的自述”写上一段话,把童话转换成说明文,可以让学生感到别样的阅读乐趣。教学五年级上册《白鹭》这篇状物散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着《松鼠》一文的形式把其改写成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对于文章中白鹭的身段大小,可以改成“白鹭中等体型,约60厘米,与它相比,白鹤、朱鹭、苍鹰等就要显得大多了”。这样改写,可以让学生对说明文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运用中感受更加深刻。课文第7自然段,有学生改写为“晴天的早晨,白鹭喜欢独自站在树梢的末端……”“黄昏的时候,它飞的很低……”。在学生的改写中,诗一样的语言变成了平实的语言,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说明文用词准确等特点。教材中选编的历史故事类文本有许多,如《西门豹治邺》《将相和》《田忌赛马》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其改写成剧本,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许多课文教师都可以采取文体转换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练笔训练,这种训练形式新颖,更能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教师要善于依据不同课文为学生创设不同的练笔情境,以为学生提供语言感悟、积累和实践的机会,实现读写共生。

五、鼓励补白续编

课堂练笔的形式要不拘一格,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就教材中现有的素材,让学生对其进行一系列艺术化的处理,可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与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这种创造一般表现为对文本的补白与续写。

如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一文倒数第2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巨人拆除围墙之后,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的玩耍的情景,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玩了哪些项目?课文中并没有交代,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的情景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来。又如《穷人》一课中,“是啊,是啊”……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和渔夫各自会想些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把桑娜和渔夫的心理活动写一写。另外,课文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结尾,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孩子醒来以后或者今后的日子中的故事,这样延伸了文本内容,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让阅读教学更加精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发掘文本语言训练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编,可以丰富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补白或者续编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是可以把学生的阅读由读转向写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材的例子功能,抓住训练契机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以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自我建构,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注:本文系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微写作课堂实践研究”(批准号:2020-L-08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射阳县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