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对话情境 引导学生深层阅读

作者: 刘凤娇

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创设情境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创设情境与对话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特点,获得对课文的深刻解读。这里的情境对话指的是以教材为凭借,以情境为主要学习形式,确定对话主题,通过师生、生生、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平等对话。

一、创设情境,在对话中明辨是非,发现真相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受阅读经验与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很容易被阅读内容的表象所迷惑,难以读懂课文的本质特点,以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体悟等缺乏应有的深度,不利于学生阅读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依据阅读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如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大都只是知道田忌赛马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为什么只是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比赛的结果就大不一样感受并不深刻。于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田忌与孙膑,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对孙膑调整马出场顺序的原因、经过与结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家的马脚力都差不多,想要取胜不容易啊!”“不要着急,山人自由妙计,只要你听我的,必让咱们的马赢得比赛。”说完孙膑在田忌耳边又低语了几句,半信半疑:“这能行吗?”“等会你就知道了。”当田忌真的赢得了比赛以后,他又会对孙膑说些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以对话的形式来学习。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他们真正融入了角色,明白了田忌赛马取得胜利的真正缘由,走进了阅读的深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真切对话,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田忌赛马取得胜利的真相是什么,而且还延伸了文本画面,在情境拓展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在对话中明白事理,畅谈感受

就一篇课文而言,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由于篇幅有限,课文中的故事不可能把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完整的再现出来,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让学生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感受。

如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这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矛和盾,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课中,教师可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卖矛与盾的人和围观的众人,让卖矛盾的人与围观的众人进行对话。一开始,卖矛盾的人上场,开始夸自己的矛与盾,随着卖矛盾的人夸自己宝贝的进行,围观的众人听不下去了,有人说:“既然你的矛盾这么厉害,那么用你的矛来攻击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当卖矛盾的人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其他众人也纷纷指责这位卖矛盾人的人:“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这不是骗人的吗?”卖矛盾的人羞愧难当,趁着众人不注意偷偷地溜走了。教师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对话情境,再现了文本内容,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在《自相矛盾》教学中,教师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通过情境对话,拓宽了故事的发展空间,给学生的想象表达提供了对话的契机,明白了寓言故事隐含的道理所在,这样带领学生理解故事内涵,学生的表达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把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三、创设情境,在对话中袒露心声,理解精神

教材选编了不少写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境,感受人物精神品质特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结合故事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可以让故事中的人物真正敞开心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如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这篇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对海力布的介绍,赞扬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海力布的美好品质,教师引导学生扮演记者对海力布进行采访。“海力布,你知道把鸟儿们说的话告诉相亲们的后果是什么吗?”“知道,我把这件事告诉乡亲们之后我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洪水马上就要来临了,如果不把真相告诉大家,乡亲们就不愿意搬走,马上就会遇到危险,我必须这样做。”“那你呢?你就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吗?”“牺牲我一个,能救千万家,这样做,值得!”在教师精心为学生营造的对话情境中,学生以记者身份与“海力布”展开对话,在对话中,学生们对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感受更加深刻。

在《猎人海力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海力布的美好品质,感受到海力布的人格魅力,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扮演海力布,接受记者采访,谈谈自己把鸟儿的话告诉相亲们前的内心真实想法,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海力布,用真心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凸显出了海力布的崇高精神境界。这样,海力布的高大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自然会显得更加高大起来,促进了学生对海力布形象的理解,感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创设情境,在对话中据理力争,感悟真情

不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不同,有时候还会出现对文本理解偏颇,或囿于表面,或似是而非现象的产生。为此,教师不妨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体会文本体现的真情实感,在对话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不同学生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不同的理解,为引导学生感受到巴迪父母对巴迪不同的爱的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处,也就是巴迪的父亲和母亲分别是怎样对巴迪的诗进行评价的进行品读思考: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学生认为巴迪的母亲表达爱的方式好,有的学生认为巴迪父亲对巴迪的评价形式好,学生在分组讨论以后,形成正反方进行辩论。正方:我方认为,孩子小,父母在对孩子表达爱时不要过于严厉,要鼓励,要充分考虑孩子脆弱的心理,如果过于苛责严厉,势必会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发展。反方:我方认为,严师出高徒,对孩子严厉,对孩子严格要求,可以让孩子少走许多弯路,避免溺爱,可以让孩子真正有所成就。在学生的辩论中,他们不仅理解了巴迪的父母,也对天下所有的父母有了一定的了解,走进了阅读的深处。

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对话的情境,鼓励学生对文本的看法各抒己见,据理力争,使学生对文本的观点看法不再是似是而非,而是能够从多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获得了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五、创设情境,在对话中展示自我,发展提升

教材选编了不少古诗词,理解古诗、背诵古诗是古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特点为学生创设恰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古诗词情境之中,享受到理解古诗、背诵古诗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乐趣。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题西林壁》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获得对这首诗的深刻理解与感知,教师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亲情对话:小丽学会了这首诗,回家后开心地讲给妈妈听,我来当妈妈,你们来当小丽。“妈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题西林壁》,特别有意思。”“读给我听听。你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什么意思?”……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从朗读、理解到背诵,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平常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背诵古诗,说说古诗词意思,想象画面,虽然完成了古诗词教学目标,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被动的、枯燥的、缺乏情趣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创设对话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更加浓厚。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文本情境之中,对文本内容产生深刻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