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的特点分析与教学策略
作者: 胡雪祥习作是语言、表达、思维、想象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习作中的细节描写更是重点和难点。笔者从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出发,让学生去感受了细节描写对于推动情节发展和凸显人物形象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细节描写教学中赏析仿写、每日简评、修改打磨等教学策略。
细节描写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场景、细节的运用能更好地推动情节的发展,并能深入揭示人物的品质和境界,有助于课文主题的表达。
《慈母情深》一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庭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这篇课文笔墨朴实,但其中的细节描写却动人心弦:“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脊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课文两次描写了母亲“弯曲的脊背”这一细节,有效地窜缀起了课文的各个环节,四个“立刻”也从侧面反映作者家境的贫困和母亲赚钱养家的艰辛和“我”对母亲格外的心疼,以此增强了文章的紧凑感和表达魅力。另一方面,也为“我”买水果罐头的埋下了伏笔,更好地彰显了母爱的伟大。
《父爱之舟》一文中“小渔船”的细节连续多次出现在课文各个环节,贯穿了全文,也承载起了深沉的父爱。父亲用姑爹的小渔船载着“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为了省钱,他带着“我”在小渔船上吃饭睡觉;后来,又再次借用小渔船送“我”去无锡报考师范,在“我”考取后,送“我”入学的依旧是那熟悉的小渔船,以及那在船板上为“我”缝补棉被的父亲……课文中的“小渔船”不仅摇“我”完成了读书梦,也是深深的父爱的载体。“小渔船”这一细节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一个朴实却伟大的父亲的形象也跃然眼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是抓住了心理细节去展开体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两种截然不同的“爱”的细节描写,情感的波动起伏:鼓励的爱让巴迪的心里充满着自信;批评的爱,却使巴迪有了不断改进的动力。正是这错杂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也更好地诠释了两种爱的异同。
综上,细节描写是可以学习,并可以迁移运用的。具体运用要注意细节与文章主题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表达“舐犊情深”这一主题,只有这样,这些细节描写才能和文章相辅相成。
二、细节描写的教学策略
生动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呢?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实践探索:
1.读写结合,赏析仿写
“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据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一半也要靠虚心模仿前人的范作。”朱光潜先生如是说。因此,我们的细节描写的教学应起步于在赏析他人作品的过程中,感知并习得习作方法。
(1)教材中借鉴仿写。课本中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我们应该利用这些精彩片段,在充分赏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仿写。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白鹅》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白鹅吃饭的段落,从作者对鹅动作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到其精妙之处,然后布置学生仿类似的场景,有一位学生捕捉到了家养猫捉老鼠的瞬间,并写了下来:“只见‘犯人’迈着小碎步,快速地朝食物奔去时,‘警察’竖起灵敏的耳朵,锐利的目光瞬间锁定了‘犯人’,但它并没有马上奔上前,而是微伏着身子,谨慎地朝‘犯人’靠近,似乎唯恐打草惊蛇。待到距离稍近,身体更是紧贴地面,在人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它已经一跃而起,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招数,转眼间,‘犯人’就扣押在它的脚下了。”这位学生仿照白鹅吃饭时的动作描写,也对猫捉老鼠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进行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语言风趣幽默,一下子使文章增色了不少。
挖掘教材中的细节描写,是帮助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训练的第一步,教师需要引起重视和充分地加以利用。
(2)经典中仿写细节。除了教材以外,经典的文学作品也能给我们提供习作的范例,让学生习得写作的方法。例如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有着非常高超的功力。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文学经典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并仿写,通过领悟、模仿,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3)生活中捕捉细节。细节源于学生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悟。除了让学生进行阅读仿写以外,还要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因此,笔者开设了“每日简评”,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记录细节的习惯,以下是其中两位学生的“每日简评”:
例1:放学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朝着我养的绿豆芽冲下去。哇,昨天瘦小的绿豆竟然已经变成了圆滚滚的“大胖子”!有些绿豆还脱去了绿色的外衣,露出了雪白的身子。我在心里暗暗地想:小绿豆啊小绿豆,我期盼你快点长大!
例2:今天的妈妈有点不一样!原本如绸缎一般的黑色直发微微卷曲,变得像温和的浓度,在钙的照射下,折射出棕黄色的光泽。而平常朴素的脸上也经过了精心的装点,散发出自信的光芒。总之一个字,“美”!
这些生动的“每日简评”通过长久的积累巩固,既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了写作灵感,又让学生养成了乐于观察、善于记录的习惯,更让文章变得生动有趣。
2.修改打磨,细节应用
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遣词造句、掌控细节的能力也是在不断的修改中逐渐提升的。
(1)找出共性,分析修改。一次的习作批改,笔者现有少数学生在细节描写存在一些同样的问题。因此,笔者会将这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体点评,以学生的范文为例,帮助他们系统地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当时的细节的真实回顾,经过了细节描写的修改加工,使学生体会到了细节就隐藏在真实的生活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分析修改,学生对细节描写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捕捉细节的触角也更加敏锐了。
(2)针对特性,单独修改。相较于集体点评,面批指导更能让学生快速地发现自己习作的不足,提高修改效率。
一位学生的习作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一篇很短的习作,竟写了许多事情。于是笔者帮他回忆所写到的事情,并适时地点拨:“这个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有什么动作?”经过不断的补充,故事渐渐充实起来,细节也慢慢的呈现出来。而后,笔者又充分调动起他的语言积累,经过几次修改,习作慢慢地变得精彩了。
(3)同伴同助,趣味修改。如果说教师的讲评能让一部分学生获得细节描写的技能,那么同伴之间的相互批改则更能激发学生进行细节描写修改的兴趣。笔者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修改热情,常常组织同伴之间就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进行相互点评。他们有的会留下这样的批阅感受:例1:这里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我好像看到了你家的猫矫健的样子。感受:你把它变成了一个武林高手,真有趣!例2:“我家的狗跟我关系很好。”感受:怎么个好法呢?你能不能展开来写一写?还有的会直接帮助同伴进行细节的扩充修改。
这些点评和修改都非常富有情趣,让修改过程变成了一个极具趣味性又收获满满的过程,从而使得双方细节描写水平都得到提升。
三、总结
“细节决定成败。”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习作中,如果说情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细节描写就是文章的灵魂。真实动人的细节,往往会让文章变得有血有肉。因此,我们应该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重视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发掘细节、写出细节、爱上细节,这样才能让作文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