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张晶教材编者将部分课文与整本书阅读结合在一起,彰显了语文学科的融合性。其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开发经典名著作品丰富的阅读资源,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六年级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从整体思维、辩证思维、深度思维三个角度,谈谈整本书阅读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上的有效实践。教材注重将“精读”“自读”“课外阅读”结合在一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找到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单篇走向多篇,从群文走向整本,建构整体的思维认知,深度把握整部作品的内涵。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认知错误。不少教师将整本书阅读等同于自由阅读,完全放手。(2)虎头蛇尾。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工程,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和教师系统跟进,而不少教师轰轰烈烈开始,潦潦草草结束,导致阅读效率低下。(3)过度干预,步步为营。不少教师不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自己主观的文本解读强加在学生身上。
基于此,笔者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基础,注重教师的助读作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着眼教材内文本,运用横纵推进、任务驱动、读写共生等阅读策略,进而改变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现状。
一、横纵推进,培养学生整体思维
首先,找准阅读要素,前后勾连,横向推进。整本书阅读不是随意阅读,更不是随便阅读。教师要聚焦整部作品的内容,逐层设计,激活学生的整体思维。《鲁滨逊漂流记》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中,编者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为:“(1)我们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2)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出来。(3)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4)读完整本书以后,还可以写出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笔者抓住这些阅读要素结合该部名著的文体特点,设计横向推进的阅读任务,进而使学生形成对整部作品的知识建构。具体为:(1)初读作品,请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鲁滨逊海上冒险的经历。(2)浏览目录以及各级小标题,从“开端”“经过”“结果”三个角度梳理出故事的主要内容。(3)请按照出场、印象深浅、类别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梳理整合,写一写他们的关系。(4)试着用坐标系的形式画出鲁滨逊每一次出海的心态变化图。(5)请以图文的形式,以鲁滨逊的口吻,为自己28年的孤岛求生的经历,写一份“孤岛生存指南”。五个阅读任务从情节到人物再到主题,借助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框架。学生借助阅读卡和读书笔记以及思维导图等各种阅读方式,让思维从直观走向抽象。
其次,借助课前导读,进行纵向推进,提升结构化思维能力。阅读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其中,教师需要借助结构化、板块化的设计,不断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分析、应用,进而让思维不断提升。在执教《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人物性格分析”为切入点,设计纵向问题,进而推进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笔者借助“三说”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建构整本作品阅读的框架。具体为:(1)“一说”:猜一猜插图中的人物,说一说自己置身于孤岛之中,会怎样生存。(2)“二说”:说一说情节以及孤岛生存遇到的具体困难。(3)“三说”:说说鲁滨逊定居孤岛会结识哪些人以及如何生活。在学生的预想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人物,细读文本,展开深度阅读。笔者指导学生从作品的结尾着手,重新回看作品,为鲁滨逊制订“个人成长的计划书”。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小说的各个章节,抓住“传奇”一词剖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
二、任务驱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要打开思维之门,做到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注重设计核心的驱动任务,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要围绕一定的核心主题,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而形成自我的阅读经验。《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历险小说,讲述了鲁滨逊一个人在一座孤岛上28年的求生故事。整本书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冒险的动机”和“求生之道”上,教师可以抓住这两点设计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有的教师紧扣“生存与冒险”这一核心主题,设计了以下驱动性问题:
2022年亚运会,杭州市为了吸引中外游客对杭州的关注,举办了“鲁滨逊漂流之生存与冒险”的主题公园旅游活动。假如旅游局邀请你参加这一次活动设计,你将如何设计旅游套餐、方案呢?请具体说明,写出一个方案。
该驱动性学习任务以情境为载体,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学生在作品梳理、整合、总结中有效地将阅读转化为实践,提升了阅读思辨能力。
其次,注重细化任务,进行学习项目子任务的开发。为了有效落实学习任务,教师要聚焦整部作品的重要情节,细化核心任务,逐层推进,提升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比如,围绕上面的核心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作品内容,制作宣传材料、开发体验式项目、设计人物档案馆等子任务,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可以这样设计:(1)“我来绘制海报”:根据整部作品的内容,请以“冒险”为主题选择相关情节,制作图文并茂的海报。(参考教材中《少年闰土》的插图和段落。注意:插图抓住人物典型外貌、道具、动作,文字标语以原著为基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2)“我来搭建冒险模型”:梳理出名著中有关鲁滨逊的求生冒险的环境、资源,制作孤岛地图调查表,建立冒险沙盘并写上解说语。(3)“我来演话剧”:选取名著中最能打动你的历险经历,将之转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
由此,学生在边读边演中体悟作品中人物超强的生存能力和优秀的品质,不断唤起自己的阅读体验,形成理性的阅读感知。
三、读写共生,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借助读写共生的方法,对文本进行二度开发,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反观生活,活学活用。阅读要从感性思维走向理性的见解。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借助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设置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深度思考。《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呈现文明与理性的社会实验报告。笔者紧扣“理性与文明”这一主题,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有人说鲁滨逊是一个理性的英雄,也有人说鲁滨逊是一个冲动的野人。你赞成哪一个观点?请说明自己的理由。(2)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有的人选择退缩,有的人选择冲上前去。鲁滨逊作为一名英雄,有着极强的冒险求生的能力,假如鲁滨逊回到现在文明的世界,他会给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人们哪些建议呢?(3)鲁滨逊成为了西方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请你以“文明和理性”为主题,为之写一段颁奖词,表达对其的敬意。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基础,巧设驱动问题和读写任务,发掘学生探究鉴赏的热情,让学生做到真阅读、深阅读。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