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训练支点 提升思维品质

作者: 曲德洪

【文本解读】

《田忌赛马》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本单元正是教材以落实思维训练为主题的单元,本文编入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孙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1.借助问题,学习分析性思维之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文中关键信息,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抓住孙膑观察实际情况的相关语句,借助课后练习第二题,通过对阵图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这篇课文是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性思维方法的典型素材。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德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思维活动都会围绕目的、问题、假设、视角、信息、概念、推理、影响这八个要素展开,课堂教学中不需要向学生解释这些复杂的要素知识,但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如:怎样能达到目的?观察到了哪些信息?如果这样做,结果会怎样?最终结果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问题分解思维活动,掌握分析性思维的方法,提升思维发展水平,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

2.讲述故事,提升创造性思维水平

本课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在简单复述、详细复述的基础上,通过丰富故事情节,转换人物视角,利用内心、动作、语言等丰富人物形象的多种方式进行创造性复述。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提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3.文本对比,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

有疑问,才可能有深入的思考,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而要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引发学生在看似没有问题的文本中发现问题。《田忌赛马》是一篇经典课文,曾入选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版本的课文进行对比,提出疑问:“为什么新教材删掉了田忌第一次赛马的过程?删掉好不好?”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质疑:“这样写有没有交代清楚齐威王和田忌比赛的规则?”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在班级辩论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而慢慢形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审慎言说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策”“荐”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3.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4.通过文本对比,激发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知道《孙子兵法》吗?作者是谁?谁来介绍?

预设一:孙膑。预设二:孙武。

2.《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他也写过一部军事著作叫《孙膑兵法》。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孙

膑有关,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初

步感受到这位军事家的智慧与

谋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初步了解人物,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我国古代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及其著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输赢”“摩拳擦掌”“出谋划策”“引荐”。

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 “赢”字,引导学生发现虽然笔画较多,但可以利用拆字法分为“亡”“口”“月”“贝”“凡”五部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五部分的占位比例。“拳”字,引导学生注意上半部分是两横,撇、捺书写要伸展。(师范写,生练写。)

4.让学生用简短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任务自读课文,目的是帮助学生扫清学文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三、精读课文,激活思维

1.借助对阵图厘清孙膑的思维过程。

(1)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赢得了比赛。孙膑是怎样为田忌出谋划策的?请思考课后第二题,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小组交流说说比赛经过。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完成对阵图连线,小组交流比赛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2.借助问题,学习分析性思维之法。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孙膑只是对马的顺序做了一些调整,就能使田忌稳操胜券?如果你是孙膑,发现了什么信息?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并汇报: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到这条重要信息,有什么疑问?

(4)预设一:怎样帮助田忌获胜?预设二:马的脚力差不多,有什么好方法能取胜?

(5)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心中的取胜方法?请试着用“如果这样做,结果会怎样”的句式说说。

(6)自己练说,小组交流说,汇报说。

预设一:如果不改变马的比赛顺序,结果肯定是输,要想办法改变出场顺序。预设二:如果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轮结果肯定输。如果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二轮结果可能会赢。如果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第三轮结果可能也会赢。这样三局两胜,就会赢。

(7)小结:我们通过分析信息,思考想要达到的目的,揣摩人物推理过程,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分析性思维。(板书:分析性思维)

【设计意图:思维支架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与文本核心问题,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起到很好的梳理作用。】

3.讲述故事,提升创造性思维水平。

(1)出示课后练习第一题:“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思考:我们学过哪些复述课文的方法?

预设一:简单复述。预设二:详细复述。预设三:创造性复述。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预设一:根据想象和理解丰富故事情节。预设二:改变人称,通过孙膑、田忌、齐威王三个人物角色,以第一人称复述故事内容。预设三:改变故事顺序进行复述。

(3)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创造性复述。

(4)小结:通过创造性复述,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板书:创造性思维)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多种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既检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又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文本对比,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

(1)引导:本课是一篇经典课文,曾入选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我们对比读读两个版本的课文,看看有什么异同,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对比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预设:原文写了两次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过程,本文为什么只写了一次?

(3)引导:两篇课文你更喜欢哪一种叙述方式,为什么?

预设一:我喜欢原文的叙述方式,因为原文在第一次赛马过程中详细介绍了比赛规则。预设二:我喜欢原文的叙述方式,通过田忌两次赛马的态度变化,突出了孙膑的智谋。预设三:我喜欢本文的叙述方式,简洁的叙述也交代清楚了故事的背景和起因。

(4)小结:通过对比阅读,在评析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魅力。(板书:批判性思维)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开展积极的思维,在教材对比中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慢慢形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审慎言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四、作业布置,拓展阅读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很多,如《晏子使楚》等。课下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多思考,多分析,运用今天学习的思维方法,了解这些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这些故事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中,不仅体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而且进一步学习感受来自思维力量的魅力。】

责任编辑 郝   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