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信息”要素的编排与具体实施
作者: 马兴术
教材中童话体裁的文章占了很大比例,多分布在低中年级。基于童话文体的教学策略有很多,如默读、浏览、提取信息、复述、讲述、联系生活等,这些都是学习童话的有效策略。下面具体分析低年级童话文体教学中运用的提取信息教学策略编排与具体实施。
- “提取信息”要素梳理
教材中的提取信息作为语文要素,在一、二年级作为单元要素多次出现,每一次出现,学习要求都有提升。
从要素的编排上,可见找寻主要信息,先是找出明显信息,再通过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能力的培养上看,在找出主要信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通过主要信息来复述课文和讲故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简单到复杂,整个低年级都是在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抓住主要信息的能力,来学习复述课文和讲故事。所以,低年级对于培养学生学会抓住主要内容提取信息尤为重要。
二、“提取信息”方法应用
“寻找明显信息”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一要素虽然出现在最后一个单元,在前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意识,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取。
- 以圈画的方式读取信息
在低年级教学中,朗读、识字占有主要地位,在朗读的基础上,应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圈画是读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比如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的课后习题“青蛙写诗谁来帮忙了”,就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圈画的方式提取信息。这是一首儿歌共有5个小节,其中第2、3、4小节,写了几个小动物来帮忙,学生可以边读,边画。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如“来帮忙的小伙伴分别说了什么话,都是谁说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是“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这一课的课后习题第二题也直接提出了运用圈画的策略来学习。这里就直接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圈画的方式,寻找有用信息,帮助学生来学习。虽然圈画的方式提取信息并不难,但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使学生形成技能。在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教师还可以继续指导学生运用圈画方式来提取信息。这一课有两个问题:“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圈画,可以用圆圈圈出都有哪些小画家,然后用三角形圈出画了什么。学生通过不同的记号方式能体会到这里的“小画家”和他们画的作品,学生提取出来的信息就更有针对性。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文还可以再次使用圈画提取信息这一教学策略,文中就用了“掰”“扛”“扔”“摘”“捧”“抱”“追”一系列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生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语。这些词语也是本课的生字,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动作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同样是圈画式提取信息,教材先后的安排已经有了明显的梯度。
- 以连线的方式选取信息
连线选取是提取信息的一种直接方式。在一年级下册的《荷叶圆圆》一文的课后就有连线题:“连一连,说一说。”学生能通过朗读课文找到“小动物们把荷叶当成什么”这些主要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一一匹配连在一起。教学时,在文字信息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设计看图连线,并让学生说一说每种小动物把荷叶当成了什么,通过图片和文字连线,学生不仅能巩固学到的知识,还能提升表达能力。
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运用到了连线提取信息。课后第二题是图文之间的连线,图片上是四种小动物,文字是具体位置。图文连线提取信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连线提取信息的方式是简单直接的,教师教学时,可以把教学策略和语言表达有效整合,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 在圈画对比中提取信息
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课文围绕着狗熊的四次通知,让学生学习写通知的几个要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四次通知的内容先圈画出来,再进行对比,从中发现问题。
“明天。”
“明天上午八点。”
“明天上午八点,在森林广场开大会。”
画出几次通知以后,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推理就能得出大会开不成是因为缺少条件,进而找出通知缺少的要素,再播报这则通知,就能说清楚了。课后第二题,是一则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入场式的通知,通过填一填,让学生在“通知”中提取相关信息,明确发布通知的要素应该有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通知人、通知时间。在充分运用圈画方式提取信息后,学生通过对比,能够发现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二次的信息提取中得到巩固应用,这样的信息提取,实用、实际、实效。
- 通过列表提取信息
《小猴子下山》一文插图生动有趣,语言具有结构反复的特点。要解决“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这个问题,就可以借助表格(见表1)来完成。
借着表格来梳理文中的主要信息,学生能更容易读懂故事,能讲好故事。
三、“提取信息”的整合运用
从一年级的简单读取信息到圈画中对比信息,循序渐进,应一步一步提升培养学生提取、运用信息的能力。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要素是“找到明显信息”,一年级下册是“根据信息学会简单推理”。提取信息这一教学策略,在教材的编排中呈现螺旋上升梯度。
- 提取信息学会简单推理
“根据信息做简单的推断”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第七单元都作为语文要素出现,所以在教学时要落实这一要素。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是第七单元的教读课文,承载着落实这一要素的任务。通过朗读,学生找到狗熊四次播报的通知,通过小动物的提醒,前后播报通知的对比,就能发现播报通知缺少的要素,从而能简单地推断出播报通知需要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通过圈画、对比,才能做出简单判断,掌握播报通知的必要条件。所以,学生在学会简单圈画有效信息后,还要学会整合利用,从中发现问题,才能达到简单推理的目的。
- 提取信息了解主要内容
教师在执教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就可以抓住“天然的指南针”这一统领全文的语句,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天然指南针”都有哪些,明确通过观察太阳照树的影子、天上的北极星、树叶的稀稠、沟渠里的积雪,就可以辨别方向。通过对主要内容的梳理,学生就能明白天然指南针是太阳、北极星、树木、积雪,通过学习对自然常识会有更多了解。
- 提取信息复述主要内容
“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是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狐假虎威》通过词语分类,来把握故事的主要角色特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风娃娃》的教学要求是借助提示讲故事。课后第二题给出了三个提示“风娃娃来到田野”“风娃娃来到河边”“风娃娃来到广场”,这三个提示给出了风娃娃来的地方,学生只要提取到风娃娃到这些地方做了哪些事,就能复述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 提取信息讲故事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童话单元,《蜘蛛开店》课后第二题画出了示意图,蜘蛛开店分别卖了哪些东西,都卖给谁了,提出的要求是借助示意图讲故事,文章的主要信息全部体现在示意图上。教师在教学《小毛虫》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画出小毛虫三个成长阶段的句子,再根据这些语句讲故事。教学《青蛙卖泥塘》一课时,先引领学生梳理青蛙都遇到哪些小动物,为了把泥塘卖出去,它都做了哪些事情。这样的信息提取,对于学生读好对话,演好角色,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
梳理一、二年级关于提取信息这一策略的安排,从圈画主要信息中学会直接提取,运用信息学会简单推理,到根据信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到复述故事、讲故事。从学习过程来说,是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提取到整合运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把握提取信息这一教学策略,明确在每一阶段运用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和积累中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奥林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