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跨学科及项目式学习理念创新作业设计形式
作者: 籍莹莹 房佳“双减”政策出台,中小学学生的作业减负势在必行,重复性、单一性作业的大量出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最真实的反馈,检测学习效果及弥补练习不足这一功能只是作业诸多功能的其中之一,之前的教学教师过于注重这一点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事情。基础性作业要提高质量,增加跨学科实践性主题作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的质量,理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在“双减”背景下,笔者做了深入研究,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且多元化、活动类型的作业最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努力实现阅读作业的多样化与内涵化,积极探索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旨在达到减负增质的目的。
一、打造跨越学科实践性主题作业,打破单一书写类作业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在我们的作业设计中,融入真实情景,采用跨学科融合设计的作业既符合课标要求,又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案例1: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与大家分享跨学科理念下的单元主题作业设计
统编本 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样既保留了相同的人文主题,又明确了教学的重点和要点。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人文主题是“留心生活”,本单元要求学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以动物和植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表达了作者对于两种事物的喜爱之情。《蟋蟀的住宅》全篇拟人化,观察时间之久更是令人佩服,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观察”这件事坚持的意义的思考。
为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我设计多种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确保语文要素的落实。三篇文章教学中,我设计了不用的作业,内容如下:(1)《古诗三首》结束后,引导学生把诗词内容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现,并注明作者运用了哪个角度在观察,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复习和内化观察角度有哪些以及诗句内容。(2)《爬山虎的脚》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在这一周的周末以及下一周周末录制两段观察视频,真正去看一看爬山虎的脚,并用课文内容为视频配音,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在真实的观察中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以及用词之准确。要求录制两次,是引导学生对连续观察形成一个印象。(3)《蟋蟀的住宅》课程结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为家人介绍一下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内部、外部)任选一个角度,如果有兴趣,可以先画下再结合图片为家人讲述。
《古诗三首》的图文配合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脑海之中要浮现起诗人的观察角度,画面里藏着他们要掌握的核心角度——关注事物颜色变化。《爬山虎的脚》的录制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观察,去真实生活情境中感受作者细腻的观察,两次的要求则让学生知道连续是重复形式,记录变化。《蟋蟀的住宅》则引导学生先画图,再介绍,在构建图示时能够很好地了解法布尔观察之细。
语文、美术、综合实践、信息科技等学科的综合,加之真实的情景,不同类的作业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兴趣盎然地巩固深化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设计项目式学习单,设置综合性实践作业,促语文深度学习
案例2:《小诗集·大制作|感悟语文之美,出版之乐》
诗和音乐一样,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诗歌,增长文学常识。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本单元我们的项目式主题作业“制作我的小诗集”活动。同学们分组搜集整理的诗歌,配上精美插图和注释,装订成册。
在此项活动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搜集整理诗歌,能够试着创编诗歌,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我们就进入到综合学习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最初是茫然的,我给学生录制微课进行讲解;一遍遍学情调研后,仔细梳理出制作的要求和细则;学生逐渐清晰、制作越发细致。两个班的七十多个学生都上交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出版物。这种成就感是巨大的,这项活动是我设计的第一阶段,未来我还会继续带着学生出版自己的作文集;带着他们写自己的诗歌,出版自己的诗集,真正感悟语文学习之乐。或许,学生还不懂得最专业的出版知识。这第一本出版的诗集,虽然略显稚拙,却是最纯真的美好。
后来,有的学生还将对于诗歌的喜爱迁移到对于古诗词的喜爱,疫情期间,与我私信聊了天,在我的带动下,初步尝试写了自己的诗歌。对于创作的热爱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根据能力分层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快乐起来
班上的学生知识储备、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均不相同。在设计作业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设计不同类别、分层作业,让学生选择。“菜单式”作业不光是学科主题的可选择性,还有从能力上的可选择性。弱一些的学生可以完成基础作业,争取挑战一下中级水平。分层作业中,对于学困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不要勉强他们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这相当于拔苗助长。中等水平的学生努力完成同水平作业,挑战一下高难度作业。能力出众的学生也要有“天花板”式作业来选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时我们能感受到不同内容,学生也乐于挑战自己。
在学习《蝴蝶的家》之后,我给学生拓展了一篇法布尔的文章《蝉》,作业是三选一:(1)梳理前三课的笔记,记住提问的三个角度(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生活实际)。(2)阅读《蝉》,运用学过的知识提出三个问题,并标明提问角度。(3)阅读《蝉》,运用学过的知识提出三个问题,并标明提问角度,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求助家长、老师、同学,也可以搜索一些信息。
这样的作业设置,首先能够给予学生自由,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此外,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会提问。所有的作业都围绕语文要素展开,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并巩固这一语文学习方法。
一份作业,一段记忆,作业是学生创作的作品,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的态度与习惯,也是学生成长的见证。未来我们将继续从跨学科视域出发,研发更多更具趣味性、科学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感受语文之美,感受生活之妙,释放学习压力,爱上趣味主题作业。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责任编辑 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