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的策略 精准凝练的艺术
作者: 杨丹随着教材对学生语用能力要求的提高,长篇课文的比重逐渐加大,越来越长的课文难度也随之加大。在学习长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受到篇幅的影响,产生畏难情绪,阅读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疲倦,或是囫囵吞枣,漏掉重要细节,缺少钻研之心。课文变长,但课时数不变,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精准完整地落实长课文的教学目标更是难点。因此,教师如何把握文章,实现“长文短教”,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长课文,带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养成,需要仔细设计,结合课文构建长文教学的特色体系。本文将以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为例,浅谈长文短教的一些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效率。
一、把握主体脉络的行文分层
一篇长文,主体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在教学一篇长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找准方向加快理解,教师需要把握住文章的主体进行。只有突出主体,围绕主体展开,学生才能清晰地把握住文章的脉络,摆脱篇幅的限制,提高阅读与学习的效率,为了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理清层次,教师可以紧抓中心句或中心段,让学生划分段落;或是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帮助分层,在对文章整体的梳理中精准定位文章主体,这样与传统的面面俱到的教学形式相比,能够去枝叶、留主干,将长文重点突出,节约时间与精力。
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教师可以提炼出“沉船事件”这一主体为关键,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语句来给文章划分层次。教师可以先向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会围绕诺曼底号沉船来进行回答。此时教师再问:诺曼底号为什么会沉船?文章中是怎么描写的,请找到相关语句。学生就会在课文开头找到描写玛丽号撞向诺曼底号的语句,此时教师要求学生给这个起因起个小标题,学生就会想出:两船相撞。接着,教师再问:那么危险事件发生后,诺曼底号上游客与船长分别是什么样的反应呢?找到关键语句。此时学生就能找到“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卑鄙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这句中心句,从而概括出游客惊慌失措,而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逃生,并起了这样的小标题:指挥逃生。此时教师继续提问:那么此次事件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学生根据文章最后的中心句,得出答案:全员得救,但是船长沉入了海底,并得出小标题:沉入海底。至此,教师再让学生根据小标题划分文章层次,一篇长课文瞬间被划分成三个部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板块,一下子就掌握了整体的内容,。
由此,把握文章主体进行划分,能让学生对于课文整体有清晰明了的认知,文章的细节被隐去,文章的主干突出鲜明,长课文变成了一个个小标题,学生一下子觉得文章变得简洁了。
二、紧扣文眼蕴含的主旨思想
一篇课文再长,总会有或是最能揭示主旨的、或是最引人深思、或是最性具代表的、或是最能起到总结突出作用的词句,这样的词句就是文章的文眼,文眼对学生理解整篇课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长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锁定课文文眼,通过对文眼的赏析确定文章基调,明确文章主旨,感悟文章思想情感。而通过文眼,学生也能提炼一篇长课文的灵魂所在,从而将长课文变短、抓住课文重点。
在利用文眼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解释清楚什么样的词句属于文眼。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地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自己觉得是文眼的词句,并说出理由。经过选择,许多学生会将答案聚焦在临近文末的几句对哈尔威沉入海底的那一段描写。这一段描写中将哈尔威船长比作一尊雕像,生动刻画了哈尔威船长沉没时的样子,渲染了沉悲壮痛的气氛。然而,尽管这里的描写比较震撼,让人读起来记忆深刻,但似乎着墨于对船长的刻画,没有直接的揭示出深刻的主题。相比而言,文章的最后一段才直接点出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精神,将这一段成为文眼,才便于学生围绕船长的精神在全文中找到相应的描写语句,从而进行文本的解读。
总之,在确定文眼的过程,就是学生的一次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学生就可以根据主旨进行具体的文本的分析与解读,这样也有利于在较长的文字中找到为主旨服务的具体细节,帮助学生学习课文。
三、关注表达方法的分析体会
许多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表达方法,作为长篇课文,其中运用到的表达方法就会有更多施展的空间,运用的更具整体化、全面化,许多表达方法的分析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的理解文字,从而理解文本。在教学长篇课文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表达方法的剖析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化零为整,将细碎的信息整合起来进行理解,这样就能推动对长课文的学习。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采用了许多表达方法,教师可以抓住“对比”这一手法帮助学生学习灾难发生后的场景。教师可以提问:灾难发生后,船上众人的表现和哈尔威船长有什么不同?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能够迅速的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比如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将船上众人的惊恐、自私、混乱与船长的临危不惧、忠于职守与舍己为人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混乱的场景的想象与对哈尔威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而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如此长的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就被两条分线的理解切割开来,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对比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长课文就通过表达方法的赏析有了清晰可感的脉络。
因此,长文短教离不开对表达方法的鉴赏,许多表达方法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选择有效的文字,从而加快对文本的精准的提炼,对表达方法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将文字进行合并,变短了。
- 围绕情感线索的自主感悟
一篇文章,离不开情感的抒发,长篇课文中,隐匿情感的细节之处就更多了,而情感往往也是推动文章发展的重要线索。在教学长文时,教师应该紧紧抓住情感的藤曼,去挖掘更多的枝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语句、理解内容。同时,对情感的解析,也是提高学生感悟与语用能力的关键,通过情感的桥梁,学生可以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
在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很丰富,不仅抒发了对船长的敬佩,还有一些船客的批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作者对船上其他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对哈尔威船长又是怎样的情感呢?你能结合相关语句谈一谈吗?问题抛出,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此时学生就能根据这两条情感线索去深挖文章的语句进行研读,同时在情感的对比分析中,自然能通过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感的理解对文章内容了然,更对文章赞颂哈尔威船长的精神的主旨心领神会。接着,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谈一谈此时心中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心中的触动就会油然而发:有的表达对哈尔威船长的钦佩,有的表达对灾难的心痛,有的表达人类的渺小却又伟大……情感体验更加真实,而不是对课文主旨的冷冰冰的机械的复述。学生沉浸在情感中,课文不知不觉就短了。
所以,教师在教学长课文时,要充分打好情感这张王牌,力争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情感感受中准确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挑选出表达情感的语句,通过细节的赏析领会文章深意,这样长文章自然也就围绕着情感线索变短了。
总的来说,长篇幅课文的学习,对学生的理解与语用能力是一种考验。只要运用好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刻把握文章精髓并不是一件难事。教师要重视课文整体性的架构,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炼有效信息,从而将文本进行自主归纳。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