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较策略 丰富成长感悟

作者: 韩云 于强

运用比较策略 丰富成长感悟0

执教   韩云  点评   于强(江苏省特级教师)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阐述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本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策略走进《草房子》一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维度的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获得对于成长更丰富、更多元的认识,并且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比较策略进行整本书阅读。

2. 获得关于“成长”更多元、更丰富的感悟,从而增强心理自信、心理认同。

3. 乐于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在相互分享中学会欣赏、收获自信。

教学过程:

一、借助思维导图回顾人物关系以及情节线索

1.交流、展示人物关系图。

(1)最近我们共同阅读了《草房子》,前几天的推进课上梳理了人物关系和情节线索,制作了人物关系图和情节线索图,谁来交流、展示一下?

  • 借助情节图猜人物。

你能根据情节线索图猜出这是哪个人物吗?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所以一看便知。

  • 小结:通过这样的梳理,书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一目了然,这是阅读整本书的一个好方法。

点评: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本课指导的比较策略围绕人物和情

节展开。在《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中,指导学生学习了制作思维导图来梳理人物关系以及情节线索的方法。此处的展示与交流,既是对学生前期的阅读成果进行一个展示,又是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建立与旧知的联系,同时为今天新的阅读方法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指导比较策略,走进人物内心

(一)单人纵向比较

1.书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同学们了解了他们的关系和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今天就来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把这些人物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课前做了调查,最受关注排行榜前两名正是陆鹤和杜小康,那就比这两个人物。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先比他们的成长经历。(出示:两个人的情节线索图)

3.先看陆鹤的成长经历,前后对比有什么不同?随着经历的变化陆鹤有什么变化?再比杜小康。

4.通过比较,他们的前后经历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陆鹤从自卑变得自信,杜小康从自傲变得自尊自强,获得了成长。这是你们从单个人的前后对比获得的发现。(课件出示:人物比较阅读发现报告单)

点评:比较策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谁和谁比较?怎么比较?根据学生评选出的“《草房子》最受关注人物排行榜”切入今天的比较对象,来源于学生主体,群众基础浓厚。怎么比较?可以是多个维度比较,也可以是多个角度比较。本课重在指导了两个维度的比较,一是单个人的纵向对比,一是两个人的横向对比。单个人的纵向比较用直观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人生的起伏,发现书中人物的成长,从而为进一步的比较奠定基础。而阅读报告单的引入为下面学生的发现和交流提供了支点。)

(二)二人横向比较

1.异中求同,发现共性。

(1)那么将这两个人物的经历进行比较,你又能获得什么发现呢?先来比他们的成长曲线,有什么共同点?

(2)小结:他们的经历都有起伏,但最终都获得了成长,而且成长的过程都经历了一个关键事件。那么带给他们人生起伏的关键转折点是什么?(杜小康是芦荡放鸭,秃鹤是演《屠桥》。)

(3)现在请大家走进这两个关键情节,思考他们是靠什么完成转折的呢?一、二两组浏览24到26页,三、四两组浏览206-208页。

(4)对比这两个人的成长转折点,他们都是靠自身的坚韧、勇敢、努力,还靠身边人的帮助、鼓励、信任走出了困境。

(5)配乐朗读欣赏两个人物的动人成长瞬间。

(秃鹤: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嚎啕大哭。”……

杜小康: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和同学问好或打招呼。)

2.同中求异,发现个性。

(1)都是成长瞬间,但是表演成功的秃鹤是嚎啕大哭而此时的杜小康却是那么平和,从秃鹤的哭声里你听出了什么?

(2)是啊,喜悦、激动、感动,但同时有委屈,这么长时间的委屈积聚在心中,化成努力的动力,如此复杂的情绪,难怪此刻的秃鹤嚎啕大哭。对秃鹤来说,什么是成长?

(3)再看此刻的杜小康,从“温和”当中你看到了什么?对杜小康来说成长是什么?难怪桑乔对老师们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3.总结方法:

我们通过单个人物前后经历的比较,再通过两个人物经历的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收获了对于成长丰富的感悟。

点评:在两个人的横向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指导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求同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共性,找到规律性的认识。求异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个性,丰富对成长的感悟,不是贴标签式的几个词语,而是契合不同人生经历的多元的认识,这种认识更具象、更多元、更深刻。)

三、运用比较策略,丰富成长感悟。

1.其实书中还有很多人物,回忆一下?不仅有孩子,还有大人,那我们可以比一比两个孩子,也可以?

2.同桌合作运用比较策略研读人物,用刚才的方法进行比较阅读,分享阅读感悟,填写报告单。

3.分享研读成果。

第一组:纸月和桑桑

学生运用比较策略,研读纸月和桑桑两个人物,发现桑桑一开始调皮、活泼,经过了生死考验,变得文静、沉稳了。纸月看似成长曲线比较平缓,其实她也有变化:一开始很文静、柔弱,经常被欺负,受到外婆、桑桑等的保护和关爱,比较被动。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桑桑生病了,纸月主动关心朋友,保护朋友,从被保护到主动去保护别人,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通过比较策略,学生获得了对于成长的丰富感悟:对于桑桑来说,成长是兑现自己的承诺,承担哥哥的责任;是经历生死考验之后的沉稳。对于纸月来说,成长是被动到主动的改变;是勇敢保护朋友的付出。成长不一定是巨大的转折,小的进步,同样是成长啊!

第二组:桑乔和秦大奶奶

秦大奶奶一开始很固执,总是跟学校捣乱,后来变得非常关心学校,甚至为了学校失去了生命;桑乔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重视荣誉的校长,一开始总想赶走秦大奶奶,嫌弃她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后来主动把秦大奶奶接回来,还给她搭了个小屋。赶秦大奶奶走因为他只关心学校的荣誉和面子,后来更关心人了。从只关心面子到关心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学生成长感悟:成长是互相促进的,秦大奶奶救人的举动感动了桑乔,促进了他的成长,而桑乔放下成见关心秦大奶奶又让秦大奶奶更加的关心学校;大人也会成长;孩子也会给大人带来启发,促进大人的成长;对于秦大奶奶来说,成长是:放下执念,敞开心扉,重新接纳大家;是关心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是走出心的牢笼,敞开心胸,接纳他人。对于桑乔来说,成长是:从只关注面子到对人的关心;是打破成见,重新认识并尊重他人;是直面自己的出生,获得真正的自信。

第三组:细马和邱二妈

邱二妈和细马是一对母子。细马的变化非常大,一开始故意和同学们捣蛋,到后来主动回头,关心家人,甚至撑起一个家的重担。邱二妈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开始排斥细马到后来关心细马。

成长感悟:孩子和大人常常是互相关心,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有时孩子比大人更勇敢,成长得更快;对于细马来说,成长是:放下少年的骄傲与执拗,扛起家庭的重担。

点评:所有的引导都是为了学生真正的阅读,而比较策略的指导,就像为学生的阅读开凿了一条沟渠,学生对于成长的感悟倾泻而出,在比较之中结合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经历,变得具体、生动、多元、深刻,一切都水到渠成。)

四、作业。

总结:阅读分享、分享阅读,阅读的过程,分享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这节课,我们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了书中不同人物的成长经历,获得了成长感悟。书中还有很多对环境的描写,也非常有意思,如果比一比,你又能发现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

点评:比较策略可不仅仅是人物、情节的比较,小说三要素,环境描写也非常重要,运用比较策略,再读书中的环境描写,会产生什么新的火花呢?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