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教学设计

作者: 程红

【教学目标】

1.在他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有安慰他人的意识,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能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情感。

2.学会倾听,有交际自信,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

3.初步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安慰行为进行反思,具有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说安慰他人的话,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安慰,并能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情感。

难点:有交际的自信心,初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1. 孩子们,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天老师的情绪不太好,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

2.谢谢大家!看着你们真诚的眼睛,我感到很亲切。现在我的心情好多了,真是“一句良言暖三冬”呀!这些亲切、温暖、真诚的话,不仅让我的勇气倍增,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大家的善良和爱心。其实,刚才大家对老师说的那些话,就是“安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口语交际课——“安慰”。(板书课题)

3. 孩子们,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当遇到这些事时,你们有谁接受过别人的安慰吗?能给大家说一说别人是怎样安慰你的吗?(生回答)

看来我们都有被人安慰过的时候呀!被安慰过之后,你们觉得心情有什么变化吗?(生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用自己的困难创设情境,寻求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快速走近此次口语交际课的话题,降低了交际的难度。】

二、观看视频,明确方法

1.你们看,谁来了?《米小圈上学记》中的李黎来了。她怎么一脸沮丧呢?(录音:在学校运动会接力赛中,我摔倒了,结果我们班没有取得名次。)她现在一定非常需要——(安慰)

看,谁来了?米小圈。(录音:我同桌现在很伤心,我是不是要说点什么安慰一下她呢?——李黎,你就不该报这个项目!看,自己也摔伤了,又害班级没有得到名次,唉,何必呢!)(李黎:哭得更大声了。)

2.讨论:问题出在哪儿?

3.小结:要设身处地想想对方的心情(板书:换位思考)我们来想想,李黎沮丧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4.你们给米小圈提提建议,他该怎么安慰才能有效?

交流中总结: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板书:真诚表达)

5.听了你们的建议,米小圈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们看看他怎么安慰的?(录音:李黎,别难过了!赛场上千变万化,谁都没有绝对把握获胜。你摔倒是个意外,不是你的错,大家没有怪你。后面还有你的个人项目,你振作起来,争取取得名次,同样也是为集体争光啊!

李黎:谢谢你!我一定会努力,争取将功补过!)

6.成功了,掌声送给他!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小说形象创设情境,情境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在情境交流中,教师适时对学生的交际行为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表述和评议时能够有据可依。】

三、选择情境,合作表演

1.生活中会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影响到我们的心情,你们看,米小圈的伙伴们也遇到了烦心事,我们又该如何安慰他们呢?请同学们先仔细读一读,以小组为单元选择一个情境,分组练习表演。一人扮演情境中的人物,另外三人练习安慰。待会儿,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能获得“暖心安慰奖”!

情境一:徐豆豆家要搬到另外一个城市,她马上就要离开自己的好朋友了。(我不想搬走,不想离开好朋友。)

情境二:出门玩的时候,姜小牙把电话弄丢了。这块手表是姑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我特别喜欢这块表,丢了好心疼啊!)

2.四人小组合作表演,展示

3.评议,颁发奖状

4.小结:在安慰的同时,我们还要,出谋划策,选择合适的方式给予帮助,才能真正从心灵上给予安慰。(板书:合适方式)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应重着重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这一环节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口语交际课不再是老师和少数学生的“表演课”,而是真正成了人人都能参与并得到发展的群体活动。】

四、知音热线,解决烦恼

1.我们班的孩子们学习、生活上也有许多小烦恼,大家课前已经将自己的烦恼写在了小纸条上,放入了“烦恼箱”。现在,我们现场开通“知音热线”。为大家解除烦恼。当我们抽取“烦恼箱1”中的烦心事时,请**组的同学担任嘉宾,热情地就要安慰。如果你的安慰让对方获得快乐与力量,就能获得我们的“安慰天使”奖章。

2.互动交流。

3.交换抽取,互动交流。

4.小结:大家懂得换位思考,表达真诚,都是“安慰天使”!(板书:换位思考  真诚表达)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为此创设了“知音热线”,话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提高了交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拓展话题,升华主题

1.通过刚才这个环节,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都是一个个有爱心的“安慰天使”,我希望,你们也能把你们的爱与鼓励送给生活中有困难的人。(视频:配乐播放失败的运动员、残疾小朋友、灾区人民、山区的小学生)

2.对于他们,你能送去安慰吗?

3.一位名人曾说过,安慰是桥梁,沟通心灵;安慰是,医治心灵。安慰中饱含着浓浓的爱与关怀。让我们齐诵这首小诗作为今天口语交际课的结束吧!(略)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要立足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在课堂上升华。本环节进一步渲染情感,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教学反思】

“安慰”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个口语交际活动。教材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概述了一个人不顺心、难过时需要安慰,安慰能让人心情好一些;然后呈现了三个生活情境,给了教师与学生课堂活动的话题;接着提示了口语交际活动开展的方式与方法;最后用小贴士的方式提出了如何更好进行安慰的方式。

“安慰”这个话题属于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也属于交际性比较强的话题。安慰这种日常化的交际行为,可以在母语的自然浸润中学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这种能力是有缺憾的,需要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对这种交际行为进行反思,唤醒学生“自觉”地寻求提高自己日常口语交际的意识。所以,这种类型交际课的内容,既是现实的“生活事件”,又是迫切的“生活需要”;既是“语文活动”的语境,又是言语交际的“话题”。因此,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不仅让学生学会安慰别人的话,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学生言语交往的能力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课堂情境”“教材情境”“生活情境”,在各种生动且有层次的交际情境中,落实训练目标。

一,营造课堂情境,让学生乐说

在开课伊始,我便营造“课堂安慰情境”,寻求学生帮助,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揭示课题“安慰”,引导学生快速走近此次口语交际课的话题。让学生交流接受安慰的经验和感受,在不知不觉中体悟到了安慰的作用。这样的导入看似简单朴素,却其实巧妙营造了一个自然、真实的关于“安慰”的课堂情境。

二,创设教材情境,让学生能说

教材中的情境都是以静态的文字呈现的,如果仅仅凭借文字,尤其是分散、独立的情境文字来交际,对学生开展交际活动、形成交际能力来说是个阻碍。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创编,借助多媒体、互动交际、小组表演等形式,使静态的文字动态化,使无声的教材形象化。同时,通过视频和音频,引入生动可感的小说形象,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冲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真实的表演中,学生的情感能自然流露,交际的欲望十分高涨。整节课学生既能在具体的动态情境中兴趣盎然地产生互动交际,又领悟到了交际的方法。

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会说

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安慰”的方法后,我及时创设“知音热线”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烦恼写下来,投入“烦恼箱”,然后互相抽取,针对相应内容给予安慰。此环节的设计,话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提高了交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接着,将话题拓展到生活中更为广阔的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安慰的力量无处不在。最后利用一首小诗进一步渲染情感,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创设立体的交际环境,能够提高学生交际欲望和交际能力,同时,达到让更多孩子主动参与的目的。从而,让课堂学习活动过程重在实践、直面生活、指向心灵,切实达成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

责任编辑 刘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