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简约而丰满的阅读教学
作者: 杨雪 黄百严
说课/ 杨雪 点评/黄百严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训练要素为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观察仔细,遣词造句生动传神,充分体现了叶圣陶“优秀语言艺术家”的语言风格。
二、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色及学情,我提出以下第2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爬山虎的特点,通过品读辨析比较,学习作者观察仔细、用词生动的方法,陶冶情操。
3.迁移运用写法描写吊兰,培养语用能力。
目标2是本课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
三、说过程
著名小语专家张庆老师提出“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主张,他曾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提倡语文教学合理取舍,紧扣“教学文眼”,确立简约的教学内容,深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本课实践了这一教学理念,具体做法如下:
(一)复习巩固,直奔重点
教学伊始,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板书:叶、脚。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观赏爬山虎,感受叶圣陶爷爷的语言文字魅力。
(二)品悟语言,揣摩表达
本课大量文字从爬山虎的叶、脚的样子和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等方面描写爬山虎。我没有面面俱到,均匀用力,而是选取最关键的语句,重点品读写叶和爬的内容,做到了教学内容的简约。幻灯出示:默读课文,想一想,爬山虎有哪些特点?圈画关键词句。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之后全班交流。这部分我从将从两个层面引导。
1.品读文字,感悟叶的特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其中之一就是重感悟。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首先,幻灯出示:默读第2自然段描写爬山虎叶子的语句,说一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绿得新鲜、看着舒服、铺得均匀、好看得很”等词语体会,归纳并板书叶的特点:绿、 均匀、美。
其次,出示叶的图片、动画,直观形象地感受叶的绿、均匀、美,深化阅读感悟。
然后,让学生多种形式感情朗读相关语句,深化认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最后,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描写叶子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抓住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这样的阅读,读出了层次,读出了内涵,读出了深度,提升了阅读教学的品位。
2.比较辨析,感悟爬的奇妙
首先让学生阅读描写爬山虎脚爬的语句,圈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触、巴、拉、贴。接着,出示课文原句和调整动词顺序的语句,品读比较:修改后的句子和课文原句哪个好?为什么?通过一番比较辨析,让学生发现,触、巴、贴三字写出了爬山虎的脚与墙壁逐步贴紧,最后牢牢贴在墙上的过程。
学生深刻感悟了文字的内涵,更领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不仅体会到“写什么”,还懂得了“怎么写”,不仅关注了言语内涵,更关注了言语形式,实现了言意兼得。学生也真切感受到叶圣陶爷爷观察仔细、遣词造句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
(三)学习写法,迁移运用
注重语言文字运用是2022年版课标凸显的一个教学理念。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就强调了重迁移。如何实践这一理念?我充分挖掘本课最为精华的言语形式,有针对性地设计迁移训练。
首先让学生观察吊兰,通过看、摸、闻等多种感官观察体验,获取直观形象的认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和动态的吊兰,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按照由说到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吊兰,最后师生共评,修改完善。充分抓住课文的言语训练点,训练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推荐读物,拓展阅读
最后的作业,我推荐学生阅读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实现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 说板书
出示板书:
板书就应当言简意赅,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课教学,我努力追求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追求简约而丰满的阅读教学愿景,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
点评:
从用途上看,与教学设计不同,说课多用于参加比赛,如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师招聘面试。那么,如何设计说课,“说”出亮点,打动评委的“芳心”,这是一个备受关注、值得讨论的话题。本节说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 简约而丰满
本节说课体现了简约而丰满的教学理念。
- 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从两方面确立,一是阅读目标:品读感悟文字,领悟文字内涵。这是关注“写什么”,是从言语形式到言语内涵,具体为目标1和目标2。二是语用目标:揣摩言语形式,迁移运用写法。这是关注“怎么写”,是从言语内涵回归言语形式,具体为目标3。这两方面的目标,也体现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 教学内容简约。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是舍弃的智慧。“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阅读教学贵深度“凿井”,忌遍地“挖坑”。舍弃一些课文内容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阅读训练。本课主要选取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抓住描写爬山虎“叶”和“爬”的内容阅读感悟、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吊兰)迁移仿写,其他的如描写爬山虎的脚等内容便舍弃了,正是“牵住了牛鼻子”,做到了教学内容的简约。
- 教学环节简化。本课共四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巩固,直奔重点;第二个环节是品悟语言,揣摩表达;第三个环节是学习写法,迁移运用;第四个环节是推荐读物,拓展阅读。重点是第二、三环节,可以概括为“两品一仿”:品读文字,感悟叶的特点;比较辨析,感悟爬的奇妙;学习写法,迁移运用。整堂课教学环节简洁明了、清清爽爽,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 教学方法简便。本堂课教学遵循“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的理念,主要采取品读感悟、感情朗读、比较辨析、观察、表达、交流讨论等最朴实本色的、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同时也适当运用多媒体、幻灯、图片以及吊兰等实物教具,低成本,高效率。
外在的简约藏不住内在的丰满,尤其体现在重点部分“两品一仿”。在品读描写叶子的教学部分,首先品读感悟文字、看图深化体验、朗读深化感悟等方式阅读感悟叶的特点,这是由文字到内涵的阅读层面。然后引导学生回归言语形式,揣摩作者是怎么描写叶子的,这是由言语内涵到言语形式写法层面。多种方式、多层次的阅读,学生得意得言,言意共生。品读描写“爬山虎爬”的内容,采取换词比较法,融感悟文字内涵与表达形式于一体,学生既深刻感悟了语言,又领悟到作者言语表达的生动准确。
“学习写法,迁移运用”的教学是语用训练,运用本课最精华的言语形式,巧妙地设计观察吊兰,调动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深切体验,相机运用写法及时引导学生迁移仿写。这样的教学得言得意得法,既有深度,又有厚度,丰满而鲜活。
- 凸显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说课一般有两种层次:一是只谈怎么做,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法,只有实践,缺乏理论;二是不仅讲怎么做,还讲为什么这样做,既有实践,还有理论。我们一般认为好的说课就是第二种层次,有理论有实践。
反观这篇说课稿,体现出了另一个层次:不仅讲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更体现出一种教学的理念:追求简约而丰满的教学。这是教学理念的层次。教学理念体现出设计者对语文教学的思想认识,因此更具高度,更有新意。
- 突出关键环节
说课的一般环节大概为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法、说过程、说板书等环节,最关键的一环是说过程,这也是评委们最关注的地方。尤其是教师招聘面试,基本指定在10分钟内完成,说课的最佳“黄金用时”为8分钟左右。那么,在较短时间内,务必突出关键环节——具体阐述教学过程,其他环节要相对简略地讲。许多说课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头大”,即一开头的“说教材”讲得太多。本节课说教材部分处理得很简洁,尤其突出了对教材特色的解读,避免冗杂繁琐的教材分析,颇有亮点,也更好地突出了关键环节。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三堡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