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教学“四部曲”
作者: 吴怡扬落实“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综合性学习是重要的途径。综合性学习单元在教材三、四、五、六年级的下册都有精心的设置,为语文学习与活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链接学生生活,搭建综合性、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难忘小学生活”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教师要以传统语文学习的经验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语文要素,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勾连学生现实生活背景,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一、梳理过往,温故知新
《难忘小学生活》两个活动模块“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是依靠“时间轴的填写、难忘回忆的分享、成长纪念册的制作、毕业联欢会的举办、写信”五个任务活动撑起的,任务活动内容有《老师领进门》《毕业赠言》等七篇阅读材料加以提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虽有不少这样新的学习任务,但大多是有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基础。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带着学生提纲挈领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让新旧知识更好的衔接。如三年级的日记—四年级的诗集—六年级的纪念册,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一个先回顾后创新的过程;六年级的写信是高要求的,主题有方向,且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意融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先温故四年级给“亲友或者其他人”的写信,找一找新的切入点;再如写演讲稿,在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就是一个很好的伏笔,而自己撰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策划书、毕业赠言、“卷首语”、主持中的串词、报道稿这五项新的习作任务都是实用文体,学生也是初次尝试,教师要让学生下足功夫,做充分的准备,集思广益,好好教、好好练;再如三年级的收集、查找资料—五年级的整理资料写简单研究报告—六年级的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是一个螺旋上升,逐步积累的过程。 “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这是本单元特别提出的,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表格对这一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如图文对照法、表格法、分类摘抄(注明出处)法以及制作手抄报、编成集子等等,通过表格的整理让学生对资料的整理方法一目了然。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清楚知识点的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实现温故而知新。
二、问题驱动,分解任务
小学毕业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母校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推心置腹的教导、同学间如明镜般纯洁的友谊以及那一件件童年趣事,都是成长的礼物,弥足珍贵。成长是需要仪式感的,往事需要回忆与总结、记录与思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感恩与表达感恩。学习时,如能激发学生自我的问题需求,使之成为内驱力,且强烈而持久地推动学生学习,那么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教师可以设计驱动性问题,并对任务进行分解。 如“面临毕业,我拿什么奉献给母校、老师、同学和自己”,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最后他们将学习主题定为“毕业献礼”,再根据学生个人特质组建单元语文学习任务群,围绕该主题展开研究,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并将学习任务分解为:策划献礼,忆往昔、感师恩,谢学友、提建议,激情歌咏,毕业典礼。为了精彩呈现“毕业典礼”的成果,学生需要群策群力,各尽其才。如成长纪念册的制作,少不了设计图表,小组通过讨论这项任务需要按照时间或主题等序列来进行,并对六年积累的资料快速梳理、归类、筛选、整合、运用;策划举办“毕业联欢会”活动,对母校、师友的感恩惜别之情要表达得淋漓尽致,就需要学生全盘考虑时间的分配,场地、道具、音响的准备,包括节目内容形式、人员分工、阶段性任务等都需要有周密的考虑,而学生对计划的完善,表格的设计,教师可从侧面进行辅助。在真实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
三 、写作实践,合理增设
综合性实践活动不能脱离语文的本质属性,学习活动的定位依然在语文层面。本单元读写内容的设定非常明了:毕业联欢会的策划书和一封信。这与一般性的写作要求还是有差别的,这两个“写作目的明确、交际功能鲜明、读者群体确定”的写作任务是完全浸润在具体情境之中的。在具体环节中,教师可以增设适切的写作实践活动,让综合性学习也氤氲出浓浓的语文味。如收集资料阶段,“班级代言人”的活动应运而生,教师鼓励学生用优美的文笔展现自己心中难忘的事和人,语言可以尝试片段式、诗意化。如受《老师领进门》这一阅读材料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第一节课、第一位同桌、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第一次考试”等小学生涯中的第一次,以此来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留言之情;班级的“十大事件”确定之后,可激励学生模仿“感动人物颁奖词”的语言风格,生动、简洁将事情的经过勾勒,理性地分析该事件对于大家成长的影响;写信环节,教师要突出“请求”这一目的,指导学生“请求”的表达技巧,学习如何用语言将想请的人努力“请“来。再如,教师组织学生写一封主题为“致20年后的自己”的信,表达即将毕业内心的情感,抒发青春梦想,展望光明未来。在毕业献礼上装进毕业礼箱并密封好,由班主任珍藏于学校图书馆,相约20年后,在梦想毕业树下,将20年前写给自己的信打开并分享……这些增设的写作实践任务,都是紧扣核心目标”制作班级毕业纪念册“而展开的,学生在资料的收集中充满了回忆,在创作中追忆着往昔,也在制作纪念册中锻炼了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四、多元评价,走向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水乳交融,教育的真谛就蕴藏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寻找。而综合性学习就是课堂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着眼于语文要素,注重多元化,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评价时,教师要将学习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中,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及内在心理需要出发,凸显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如在展示评价环节“回忆往事”中,教师将教室布置成流动的展示墙,分为三个展示区: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成长纪念册。而评价方式也因展示区的差异不尽相同。时间轴展示区,学生可用便利贴留言,可贴于“留言板”上;“成长纪念册展示“区,“留言瓶” 这样的方式也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极富创意,学生可以评选“最佳封面奖、最佳目录奖”等放进“留言瓶”,也可以把参观作品时的内心感受放进“留言瓶”;“分享难忘回忆”展示区,学生可以自评学习成果,也可以邀请老师和同伴评价。“依依惜别”板块,学生观看节目后的个性笑脸评价,给节目投票,评选出“我最喜欢的节目”;组织一次“沙龙”,聊一聊收获,提几点建议;“最佳人气奖”“最有创意奖”等的评比,“颁奖典礼”的举行……可见,语文学习评价凸显多元与自主,并与生活深度融合,可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的意识。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因地制宜,凸显综合性学习的整合性,给学生支点,注重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度、深度,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责任编辑 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