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教乐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于培强摘 要:体育教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课程之一,也是锻炼学生身体素养的最佳途径。将“优教乐学”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关注度,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将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对“优教乐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并给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优教乐学;小学体育;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1-0117-03
在我国新课标进一步落实的背景下,明确指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匮乏、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到体育运动训练中,影响了体育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在“优教乐学”的教学理念下,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将“优教乐学”理念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 “优教乐学”理念的概述
“优教乐学”是一个融合了“优质教育”与“乐于学习”两大核心理念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指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目标。“优质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设计出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乐于学习”是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热爱上学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二、 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较为匮乏
从目前阶段来看,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侧重于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与应试技能讲解,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所形成的教学课堂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不能够感受到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的乐趣,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关注度较低,不利于教师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因此,想要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普遍较小,认知能力较弱,不能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需要依靠兴趣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但是从目前阶段来看,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运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基础的体育知识与动作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在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课堂的互动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难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学生容易出现抵触情绪。
(三)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从目前阶段来看,大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学资源较为匮乏,难以满足现在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不断落实的背景下,虽然一部分小学教育工作者积极完善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但是由于部分小学的教学资金不足,不能够完成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工作,导致教师在设计与实施体育活动时受到限制。同时,部分学校专业的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有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体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是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还有一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实践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但是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大部分小学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 “优教乐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由于家庭环境、身体素养、兴趣爱好等因素的不同,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小学体育教师在运用“优教乐学”理念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引入球类运动、田径运动、体操等,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体育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可以在跳绳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花样跳绳的内容,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氛围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好奇心较强的时期,容易被身边的事物所吸引。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主对体育运动进行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优教乐学”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游戏化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训练,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身体素养。
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师开展“短跑”体育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学生科学的分成小组形式,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接力赛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短跑运动训练中。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纠正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反馈,有助于学生掌握短跑体育项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优教乐学”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参与度。信息技术是现在小学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知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体育知识与体育动作具象呈现出来,加强学生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巧。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增加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体育训练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师讲解“排球垫球动作”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资料,让学生具象观察排球垫球动作的要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此动作。随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训练过程记录下来,并播放给学生观看,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提升学生排球运动项目的技能水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完善教学设施,保障教学效果
教学设施是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优教乐学”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为教师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保障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教学场地、设置教学器材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自主学习与探究体育运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学校需要加大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优化落后的体育设施,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师开展“跳高”此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先进的跳高教学设备,精准记录学生的跳高成绩,培养学生的运动自信。先进的教学设备还可以保护学生的运动安全,提升学生运动的安全系数。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场地中设置一些有趣的标志物或障碍物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跳高此项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将“优教乐学”理念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对“优教乐学”教学理念进行探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优教乐学”教学理念的价值,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从教学现状出发,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运用“优教乐学”教学理念完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等策略,有效落实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娟,何东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体育视野,2023(23):73-75.
[2]廖凤琳,王凤.“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创新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33):72-74.
[3]袁圆.浅谈优教乐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几点体现[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19(35):36.
[4]刘志平.“优教乐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2):104-106.
[5]王丹艳,陈丽青.求习得 强内化 重运用——找准“学、练、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着力点[J].体育教学,2024,44(4):29-31.
[6]王馨敏.趣味性、有效性、创新性——小学体育“趣味课课练”的教学创新[J].体育教学,2023(S1):209.
[7]张立东.创新 高效 活跃——小学体育“趣味课课练”的教学实践探究[J].体育教学,2023(S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