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林美燕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0

作者简介:林美燕(1978~),女,汉族,福建晋江人,晋江市江滨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摘  要: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方式做出了适当的调整。英语课堂愈加凸显核心素养目标导向,教师需要创设更具探究价值的主题层层递进开展学习活动,并结合主题整合多种优质资源,促进英语教学创新提质。为有效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初中英语课程应围绕新课标革新要求与科学理念合理创新,从凝练主题、优化任务、学科融合、教学评一致四个方面创新教学,打造综合性、优质教育生态。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跨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2-0095-0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导下,初中英语教学强调构建单元整体性学习环境。英语教师应在主题引领下创设实践性、开放性学习活动,并把握知识隐性联系,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英语教学活动创新,以活动为载体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且在新课标指导下,英语单元整教学应以持续性评价为主,借助“教、学、评一体化”打造学生探索、尝试和完善的学习环境。基于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研习新课标要求,加强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融合、创新活动方式和落实多元评价,促进英语教学增质提效。在此,文章阐述依托新课标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创新策略。

一、 新课标指导下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创新方向

(一)加强多元目标引领,创设整体环境

新课标倡导在基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素质育人目标,实现学科教育中智育和德育并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此同时,单元整体教学环境的建设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以大单元为基础设置英语学习活动,可以有效促进英语教学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三者制订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在主题引领下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单元教学活动成为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凝练大主题、大概念,整合多样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层理解和体验,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锻炼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围绕单元主题整合语言和文化知识,创设学习和探索活动,以单元形式高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英语教学逐步向多元素质教育目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靠拢,进一步创设学生综合发展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教师设计英语课程应关注学科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既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基础知识,又适当拓展文化、知识内容,并增设实践性、开放性活动,促进学生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同时,在新课标引领下,初中英语教学从说教讲解、机械练习,转变为根据“学思结合”“创用为本”学习活动观创新课内外活动,打造学生学习了解、内化吸收和迁移运用的环境。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重视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既整合语言知识与文化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认知,又促进英语课程与多学科融合创新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探索和解决生活问题。另外,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英语教学向课内外融合方向发展,既加强各环节、各知识的纵向联系性,培育学生整体性和机构化认知,又促进学生横向延伸,在学科融合中构建实践应用的学习活动,稳步培育学生长期发展的关键能力。

(三)创新课程评价方式,指向教、学、评一致

新课标强调将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且初中阶段学生个体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需要教师建立内容多样、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作用,促进教学提质和学生学习提效。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教—学—评”一体化成为课程革新的重要方向,教师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运用,并利用现代化手段拓宽评价范围,为学生活动、学习提供反馈的帮助,实现教学相长,引领学生综合发展。新课标的实施让教师转变评价观念,重视教、学、评一致,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评价的参与者、合作者,实现师生协同,促进英语教学提质增效。

二、 新时期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施重要性

(一)理论意义

在理论层面,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有效解决了现阶段初中英语课程设计功利化、内容浅层化和碎片化的问题。英语教学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设置和实施具有梯度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以及推动教、学、评一体,将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到教学方方面面。同时,在现阶段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根据多方要求提升主题站位,引导学生在真实语言情境中解决问题、迁移创新。这既可提升学生学习实效,又在深层探究中辅助教师反思优化活动设计和审视重构教学内容,显著提升教学实效和质量。此外,单元整体教学将琐碎的练习活动融为一体,为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推进跨学科、任务群、实践性活动实施提供了经验和示范,进一步丰富单元整体教学理论。总之,新时代下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落实对英语课程创新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有助于增强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认识和提升教学质量,是初中英语课程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

(二)实践意义

在实践层面,新课标提供了改革要求和教学建议,倡导教师从单篇教学转向主题引领的整体性、大单元教学,这让教师从单一的知识目标向多元化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变动,促进英语教学重视深度和广度拓展,并循序渐进培育综合发展的强国英才。且教师依据新课标创新英语教学,让教师更加重视从整体、全局出发调整课程结构,为教师创新英语教学提供新思路、新启示。同时,在单元整体教学下,英语教学更具系统性、发展性,英语教学更加契合学生多元需求,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育领域对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情况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落实为教师施教和操作提供思路引领,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可以进一步推动素质育人、立德树人目标落实。

三、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落实的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 跨学科融合的定义

在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方式和内容逐渐丰富,教学中倡导教师脱离传统意义教科书限制,整合语言、视听、文化等有益于英语学习的材料,让英语课堂更加充实,达成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跨学科”是对英语教学拓展的一种尝试,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的“跨学科”理念,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教育经验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在国外,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沃兹在1926年首次使用“跨学科”一词,并将其定义为两个或多个学科超越已知领域界限。在国内,钱学森等教育科研工作者明确提出“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相互交叉”的交叉学科理念。

随着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理念逐步深入初中英语教学,广大教师更加侧重围绕三个角度创设跨学科活动:第一,以英语学科为中心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练习;第二,在内容上各学科突破界限,实现相互渗透,并试图推进学科理论融合;第三,从目的出发,教师围绕教材开展跨学科活动,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对语言知识、相关知识的探索和理解。

2. 教、学、评一体化

随着新课标实施,基础教育强调发挥评价作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英语教学实现良性循环。在新课标引领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指教学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教”的质量提升,并引领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得有效。同时,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与学成效的检测,以评价鉴定多元目标的落实情况和学生知识、素质发展程度。在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下,要求教师立足整体融合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教学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引领,有序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设置螺旋递进的学习活动,并融合持续性评价方式,打造高质、高效的英语学习课堂。

3. 单元整体教学含义

随着基础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不同的学者对单元整体教学做出了多角度的阐释,将“单元”解释为“教材的基本单位”,表现为学科教学中存在隐性练习、内在关联的部分组成完成的、多角度探索的学习部分。王雅婷也提出,教学目的与相关主题内容的归纳为单元。姚新国提出,单元立足学生学习需求,将相关知识和内容归纳整合为新的单元。这也与新课标下主题引领知识重构的要求不谋而合。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以教材单元为单位,将单元主题贯穿于不同课型、相关活动中,借助主题加强各环节的联系性,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理解和记忆的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正如黄金鑫所言,单元整体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体系。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集中体现了依托教材创设教学活动和围绕主题整合知识和资源,文章更加关注后者的运用,即在主题引领下搭建结构化、发展性学习活动,在英语课堂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二)理论基础

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初中英语教学不断优化和创新,在本次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主动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并立足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首先,英语单元整体活动以“整体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将学生语言学习和发展视为整体,融合听、说、读、写活动,借助真实语料创设母语情境,引导学生交际和运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性能力提升。其次,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根据“英语教材评价理论”进行科学调整,以教材为主要载体进行教学,实施合理性、系统化评价,让英语教学契合学生认知和发展,同时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融合,打造先进、优质课堂。最后,英语课程建设吸收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针对学生七种智能开展跨学科教学,打造多元环境。在多种优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科学创新,向润心启智、培根铸魂目标不断迈进。

四、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创新策略

(一)立足教材渗透多元目标,凝练单元主题

1. 多方考量,设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落实的方向,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目的,教师应精益求精优化目标设计。且新课标下教师应综合考量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针对学生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目标进行充分的预设,并以多元目标引领学生学习和探究。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语篇、文本蕴含的深层含义,探索文字表面下的育人元素,从而融合核心素养目标凝练单元大主题,为英语教学创设整体性情境提供方向指引。

例如,在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 5 China and the world”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呈现的语言、文化创设活动目标,并探索语言承载的情感、思想等内容,创设深度思考、学习应用的目标。在多重考量下让单元主题更具探究价值。如教师结合“Places of interest in China”“Development of China”“The multi-culture of the wold”等内容的描述设置“人与社会”大主题,让学生了解单元学习方向,同时,借助大概念为单元活动创设提供方向引领。为调动学生主题探究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认知和生活适当优化单元主题,让主题更加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如教师结合学生对中华文化、世界文化的探究兴趣,将主题创新设计为“Beautiful China, diverse culture”,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诱发学生探究兴趣。预设主题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主题引领下能为教师整合语言知识、学习活动提供方向指引,实现英语教学形散而神聚,从宏观角度创设整体性教育环境。

2. 目标引领,重构课时内容

单元整体教学不仅需要从宏观视角出发确立大主题,还应在大主题、大概念指导下创设课时话题、小概念,以课时目标为基础分化单元主题,在层层递进的单元小概念探究中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主题。因此,在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核心素养目标渗透于各课时教学中,实现各课时教学互有侧重与相互连接,促进单元情境联系、学习范围与核心素养的纵深发展,为学生构建多角度、深层化探究环境。同时,教师创设小话题能具体化呈现抽象主题,让英语教学更加契合学生理解和认知发展,推动英语教学减负增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