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张开琴

作者简介:张开琴(1981~)女,汉族,贵州赫章人,贵州省赫章县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摘  要: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较为广泛,且取得了较大的教学成果。读写结合能够从多个角度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促使学生在多元化训练过程中增强阅读技能、培养阅读情感,进而增强阅读素养。文章从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着手,分析了读写结合模式应用的重要性,并对具体应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致力于辅助教师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以及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4-0028-05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读写结合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转变与发展特征;另一方面,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语文技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应用读写结合模式,能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助力。

一、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在熟练进行语言知识学习后,要通过有效阅读进行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凸显教学的整体性。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从中提取重要的知识点,增强自身的语言认知意识,培养阅读探究能力。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体验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因此,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寻找语文学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其对语文知识的记忆与应用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拓宽路径。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写作是从内向外的思想表达,阅读是从外向内的知识吸收,二者是不同的心理活动过程,既相通又互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一方面,能够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单独开展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将读写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能够提高阅读质量,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节约时间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学效益,增强学习技能。教师将读写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完整、系统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应用,促使学生在自我表达、自我充实中具有优秀表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为了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提升阅读能力。阅读中融入思考,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写作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在读写结合模式下,可以通过阅读进行外部感知,将学科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利用写作过程进行内部表达,发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化性作用,彰显读写结合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将知识活学活用,体现个人价值。基于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科学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语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倡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开展读写活动,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同时,在阅读中,为了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要给予学生宽松、开放的阅读环境,强调不必字字准确、不必句句流畅,要结合学生的喜好,鼓励学生勇于探究、系统学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优化阅读方法,奠定写作基础

教师在学生阅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要对读写结合方法进行创新,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驾驭能力。因此,在读写结合应用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强化阅读理解能力,为文本写作积累素材。同时,在读写结合模式下,学生能够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写作方法,解读写作情感,并及时进行摘录和标注,记录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体现读写结合的整合作用。比如,在阅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写出读后感,将阅读所得的知识通过写作表达出来,既进行阅读总结,体现阅读价值,又强化写作技能,培养写作情感,进而增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优化课本练习,丰富读写经验

小学语文教材贴近生活,融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观察学生日常学习情况时,要结合细微的教学元素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灵活变通阅读教学模式,给予学生“眼前一亮”的阅读感受,使其在教材学习中强化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基于此,教师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凸显阅读教学的特殊之处,从中提取有效的语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读写训练活动。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阅读心得,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能力,为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积累丰富的素材。

可见,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以读什么、写什么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利用读写结合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读写思维、强化读写技能。同时,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多种读写模式的应用,使其将文章结合起来,体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价值,致力于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写作技能。

三、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与写作技能,以及提高语文课程学习效率,从多个角度阐释读写结合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要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进程,增强教师读写结合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融合性学习环境,致力于实现读与写的全面发展目标。

(一)创新读写结合路径,体现教学引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一改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局面,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时,扮演着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和帮助,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对阅读与写作教学路径进行创新与整合,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性作用和读写结合教学优势,为提升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不同学生会对同一话题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结合学生的不同观念进行教学指导,给予学生客观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围绕读写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客观性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在激励性原则下得到好的发展。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客观性思维,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培养丰富的语文学习情感,为开展写作学习作好准备,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文学探究与文学创作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理论+实践的模式下增强语文学科技能,培养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另外,教师要在读写结合模式下,给予学生情感的启发,在挖掘阅读文本情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进行语言积累学习,优化读写学习路径

语言是人思维发展的重要工具,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能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少、经验不足等,在对语言文字学习中存在薄弱环节,亟待教师应用有效教学方法进行弥补和优化。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科学应用读写结合模式能解决学生经验不足、认知狭隘等现实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培养良好的构思、立意能力,并在写作训练中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以教学“草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程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其在阅读探索中增强综合学习能力。在阅读课文时,教师要根据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对“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这句话,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构建形象思维,对文章意境进行画面构思,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学习中,不仅可以积累素材,还可以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在对“草原”一课的学习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呈现广袤无垠的草原美景,使学生逐步建构语言表达思维,提高意识形态的转化能力。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含义上了解文化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由此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习语文写作方法和技巧。比如,在对“草原”阅读中,要提炼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夸张、反问、比喻等,实现语言素材的积累目标,促使学生提高语文读写技能。

(三)提高读写学习效率,增强文字分析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巧妙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因此,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合理地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下,帮助学生增强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学习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通过提高读写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夯实语言文字知识,促使学生增强文字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相思》时,教师要结合“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阅读解析过程,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这首歌的写作意境:在外出征的将军,在军中思念家乡,体现了征战的残酷与悲凉之情。同时,在体悟作者的创作思想过程中,教师由阅读展开写作练习,发挥读写结合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预先规定以下写作情境:“如果我们是一位保家卫国的将军,在战场上奋勇征战。现在允许你写一封家书,你要说些什么?”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模式完成“家书”,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人物立场和故事情节,进而提高了读写技能。同时,在读写结合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推敲,能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中,也能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小学生通过运用读写结合模式进行日积月累的学习活动,能够积累语文写作素材,增强语文写作能力。

(四)优化读写结合活动,增强阅读感知能力

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需要科学地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促使学生在读与写的过程中,深入探究语文学科知识。实践证明,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入感知文章的能力和阅读学习技巧、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凸显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势。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表述和理解,感知文章的意境,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写作时也能够运用好词好句表达,丰富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的思想意识,彰显文本阅读的灵魂。

在学习“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进行预习作业布置,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查找关于花生的生长过程,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亲身体验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的乐趣。教师在对课程进行前置性教学引导时,要结合观察的特点,在文章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情感,结合文章中主人公的“花生”情结,为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学习活动开辟全新路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揣摩课文中对落花生的细节描述,通过一家人围绕花生的趣事,让学生在阅读中细细揣摩花生带给人们的人生哲理。在读写结合模式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结合中心思想进行写作活动,使学生在准确且细腻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技巧,促进学生获得长远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