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研究

作者: 杨光华

作者简介:杨光华(1966~),男,布依族,贵州贵定人,贵州省贵定中学,研究方向:中小学政治教育教学。

摘  要:文章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挑战,首先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必要性;其次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应更新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全球政治理论的介绍与比较、国际关系与全球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公民参与与社会责任的培养;最后深入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引入专业的跨学科培训、采用有趣的实例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为教师提供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跨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4-0138-0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既是形势的需要,又是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文章将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新的必要性、核心内容以及更新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优化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必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势在必行,这是对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的深刻回应。社会快速变迁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政治课程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复杂性,新的课程更新可以更好地反映多元化、开放性和全球性的格局,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综合能力而非仅限于传统政治知识的传递。全球化背景下,了解国际政治、参与全球事务对学生至关重要,新的课程应该更加强调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以及全球化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新课改也为政治课程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如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评估手段等,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核心内容

(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要求反映了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理念和政治体制的深刻理解的重要性,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学生需要对其历史渊源、核心价值观和发展路径等进行全面掌握。学生应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其中包括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条件以及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认知,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的深入解读,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另外,学生还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学生需要深化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等方面的认识。通过对发展路径的深入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演进脉络,学生也能够形成对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全球政治理论的介绍与比较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新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引入全球政治理论,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深刻认识并通过对国际政治理论的介绍与比较,培养学生跨文化、全球化的视野,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政治格局。引入全球政治理论需要从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入手,深入解析其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决策机制等方面。学生应通过学习典型国家的政治模式,如民主制度、专制体制、议会制度等了解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促使学生对多元化政治形态有更全面的认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政治文化及其演变过程,政治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习惯等,通过对不同国家政治文化的介绍,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在政治行为、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强化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对国际政治理论的介绍与比较是新课改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国际政治理论,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通过对其核心观点、理论体系及实践应用的解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国际关系中的不同理论视角,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比较不同理论的优劣势,引导学生思考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国际事件的分析,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政治决策的背后逻辑,进而培养学生对全球政治事件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三)国际关系与全球化的深入研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新不仅强调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球政治理论的学习,还更加注重对国际关系与全球化的深入研究,使学生深刻理解国际事务、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其具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全球视野,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国际关系的深入研究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国家间的政治互动、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法的运作等。学生需要深刻理解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合作与竞争并掌握国际事务的复杂性,通过分析国际关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其背后的原因。对全球化的深入研究要求学生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包括全球价值链、跨国公司的影响、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等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的影响并理解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生也能够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作好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模拟国际会议、参与国际组织模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地调研和国际交流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国际事务的复杂性,进而加深对国际关系与全球化的理解。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全球视野,即跨文化沟通与理解的能力。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尊重多元文化,对国际合作与交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全球视野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环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人才。

(四)公民参与与社会责任的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新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上,旨在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社会问题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培养其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意识,进而为塑造学生成为具备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未来公民奠定基础。公民参与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组织、政府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的运作机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模式以及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公共事务的系统性认知。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从政治的角度审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以及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实践性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需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或者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学生参与体验能够让其深刻地感受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培养其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感和担当精神。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当有机会模拟参与社会事务的过程并了解公共决策的机制和规律。可以通过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政府会议等方式实现,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实社会中的决策过程。

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挑战

(一)跨学科融合的难度

挑战首先体现在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政治课程更新要求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边界和方法论差异,使得跨学科融合面临困难。政治本身就涵盖多个层面,与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整合更是挑战巨大。教师需要平衡好各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有机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政治课程,确保学生既能理解各学科的核心概念,又能形成综合性的认知。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

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是另一方面的挑战,在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新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实施这一目标的基础。政治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以及对国际事务和全球政治的深入研究可能让部分学生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巧妙地引导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的案例、互动式的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使其愿意投入深度学习。

(三)信息技术的融入与应用

信息技术的融入与应用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新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尽管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教师面临正确融入和应用技术的问题。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多样性,使得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以更好地将其运用到政治课程中。教育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确保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不应仅仅是为了引入新概念或提供视觉辅助,更应该成为促进学生学科理解和深度思考的工具。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确保信息技术的融入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提升具有实质性的帮助。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审慎和负责任性,在数字时代学生容易接触大量的信息,但如何在其中筛选和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一个关键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信息获取和处理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从多样的信息中获取真实而有价值的内容。

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挑战的应对措施

(一)引入专业的跨学科培训,强化教师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应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挑战时,特别是面对跨学科融合的难题,引入专业的跨学科培训成为一项关键举措。此举旨在强化教师对各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更好地应对多学科交叉的教学要求。跨学科融合涉及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而教师需要全面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因此,专业的跨学科培训应该从多个维度入手,以确保教师能够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培训可以围绕政治学展开并强调政治体制、政治思想、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政治学是政治课程的核心,教师需要清晰地理解不同政治体制的运作机制、各种政治思想的演变历程,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历史学的培训可以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演变、社会制度的变革等方面,通过对历史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政治体制的演进和政治决策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将历史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进而能为学生呈现更为全面的视角。

经济学的培训可以涵盖国家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教师需了解不同经济体制的优劣势以及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提供更为综合的思考框架。社会学的培训可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变革、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社会背景下的政治问题,引导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政治现象。专业的跨学科培训不仅应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例分析、教学设计等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将跨学科知识融入政治课程中,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采用有趣的实例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在应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挑战时,尤其是在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难题时,采用有趣的实例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成为一项关键的策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开展互动式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程的投入度。引入具体的案例是激发学生学科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案例可以是历史、政治决策、国际关系中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吸引力的重大事件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对课程的实用性认知。通过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学生能够了解政治决策对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加关注政治课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