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初中物理数字化资源的运用研究
作者: 蔡芬娜作者简介:蔡芬娜(1983~),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物理。
摘 要: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要求相一致。因此,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物理教师就应当紧跟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的步伐,对各类数字化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在丰富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良好授课氛围,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深度掌握,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文章就新课标视野下初中物理数字化资源的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7-0112-06
物理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学好物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初中物理教师应及时完善自身教学理念,借助数字化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科教学路径,从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面创新物理学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潜能,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为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带来全新生机与活力。
一、 巧妙运用数字化资源,建立线上交流平台
(一)强化课前预习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预习主要是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依据网络设备上的资源完成知识自学。这时,在新课标视野下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物理教师就应当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物理素质养成任务等,合理提取相应的学习资源,结合自身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讲解完善预习微课视频,将其发布在线上交流群中,让学生以打卡的形式完成观看。教师还应当在此预习环节中明确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将其分享在线上交流群中,让学生依据目标和教材内容完成网络资源的自主查询和搜集。通过预习环节,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确定出本节课学习方向以及需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进而为后续的物理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科学探究:摩擦力”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了解简单的“摩擦力形成原因、摩擦力实验”知识等。首先,教师可以合理提取数字化资源中合适的知识点,制作出3~5分钟的讲课视频,将优秀教师讲课视频以及本学科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多角度、多细节的讲解。同时,搭配预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学习,让学生在微课视频帮助下更加细致地掌握概念性物理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网络设备上构建起“摩擦力”的形成模型,依据预习成果对模型的受力点、受力方向进行动态分析,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方向。最后,教师可以将这些网络资源整合起来建立起自学网络平台,依据物理学科改革方向,由物理教师合理筛选、隔离归类、对应教学,筛选出高质量的在线教学资源,打造出带有物理学科特征的线上网络资源平台。
(二)强化课后巩固环节,推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当明确学生丰富知识收获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就强化课后巩固环节,依据班级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学习特点和课堂教学进度,完成针对性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依据自身能力挑选相应的作业完成巩固练习。对于课堂上讲解不充分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还要开展线上的巩固讲解,让学生运用网络设备暂停、播放和快进功能自主选择性观看。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在此巩固任务的设计中,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发展平台的构建,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学习成果展示。通过巩固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物理学科知识,确保学生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丰富收获,还能够推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和检测自身学习情况。
例如,针对《声音的特性》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以作业、巩固微课、自主展示三种形式强化课后巩固环节。第一,课后作业。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知识以及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布置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内容,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巩固作业和拓展作业。第二,巩固微课。教师可以调取库存资源,针对学生在实验、典型问题分析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微课视频的丰富,并让学生在观看巩固微课视频时建立本节课知识的思维导图,将本节课重点知识内容罗列得条理清楚、架构分明,让学生复习变得更加立体、全面。第三,自主展示环节。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串联成思维导图,以“小老师”的角色将本节课知识点讲解出来拍摄成视频,并将拍摄好的视频分享在交流群中,由其他学生或者教师对其中知识点的错误讲解进行指正,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充分理解。
(三)强化中考练习环节,促进学生中考实践认知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数字化资源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认识学生参与习题练习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依据初中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查找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展开实践练习。同时,可以把中考改革方向和创新内容引入其中,提取历年的经典考试习题让学生展开训练,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真实的中考环境。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在此环节中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发现学生出现中考压力后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通过此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中考实践自信心,为学生中考成绩的提高奠定基础,还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发现物理知识的多种应用方法,进而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针对《机械效率》这部分知识点,首先,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卷中的占比情况合理分配教学课时,并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提取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按中考题型编写选择、填空、作图、实验、计算、探究题等不同类型题目,出一系列仿真试卷。其次,教师可以依据物理中考改革方向以及初中生的思维特性,布置具有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的例题,并应用智学网等软件迅速检测学生每一小题的得分情况,并穿插微课视频来解决难点,让学生对例题分析总结出物理中考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这样能够减轻学生对中考的恐惧感。最后,根据学生中考环境中的训练情况,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为班级每个学生制订针对性的中考复习计划。同时,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督下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复习态度,以良好的状态完成计划表中的任务,增强学生中考必胜的信心,进而为学生后续的中考实践奠定基础。
二、 巧妙运用数字化资源,完善课堂教学形式
(一)巧妙引入数字资源,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物理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掌握。在数字化资源引入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完成抽象物理知识的直观展示,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授课氛围。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在此导入环节中,依据学生预习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重点教学内容,细化教学课时设计,将这些知识点以微课视频的形式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调动自身学习潜能。通过此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物理学科思维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强化学生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学习体验,还能够稳步提升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物理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助力。
例如,针对《光的折射》这部分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喷雾机进行概念展示,显示光在三维空间中的传播轨迹,并通过放置蜂蜜水,说明光在非均匀媒质中的传输现象出现了偏转现象,这能够大大深化学生对“折射”概念的理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述,让学生大胆地将预习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表述出来,在与其他学生或教师的交流中解决基础性问题,对于高难度问题可以在后续听讲中进行自主解答。最后,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出本节课知识,并将重难点知识以微课形式展示出来,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向学生解释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另外,针对“光传播路径”这一知识点,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引入有关“日食”“月食”这一知识点,在电子白板上动态呈现出“日食”“月食”的变化过程,在调动学生视觉器官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对“光”传播路径的直观理解。
(二)巧妙应用数字技术,启发学生学习探究思维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完成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间的不同情况完成合理小组的合理划分,并在媒体技术中为学生展示出需要合作探究的任务。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在数字化资源引入的过程中,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展示提供平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依据丰富网络资源中提出的知识内容完成成果展示,依次完成本节课知识的自主讲解。通过应用数字技术,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发散,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初中生明确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进而稳步提升初中物理“数字化”教学质量。
例如,针对《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部分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媒体技术模拟声波对人耳构造、产生影响等,并在课堂上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学生思考“唱歌的声音与呐喊的声音有什么区别?”这一基础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在媒体设备上向学生展示游泳运动员的练习和宇航员在太空交流的视频,以“声音传播”为方向提出相关问题:①游泳运动员是如何做到借助音乐与队员保持训练节奏一致性的?②视频中的宇航员明明是面对面,为什么还要借助无线电波进行交流呢?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知识在合作小组内展开思考探究,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结论。最后,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中为学生展示出“颤动的奸险小人”这一实验,奸险小人站在一个由硬纸条制成的喇叭舞台上,跟着歌声进行舞动,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后对本实验原理进行大胆的阐述,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巧妙拓展课外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数字化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引入,需要初中物理教师严谨分析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合理性。初中物理教师需要依据初中生的发展方向和中考改革方向,合理提取合适的教学资源。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需要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寻找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或案例,帮助学生从生活化视角分析和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并探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路径和方法。通过引用课外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物理学科视野,进而保证数字化资源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例如,针对《汽化和液化》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搜集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老人用扇子扇风会觉得十分凉快、碗中的饭较烫时用嘴吹一下就没那么烫了;刚从冰箱中拿出的棒冰,一会儿其表面就出现了不少小水珠”,让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现象,以此做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合理应用。另外,针对“升华与凝结”这一知识点,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探究“戴镜片的人喝温水,镜片上出现雾,并且变得朦胧看不清”这一问题,并尝试运用小妙招解决这一问题,如“用洗洁精清洗眼镜,洗涤剂和清水比例为1∶10”,进而让物理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展现出数字化资源共享性、范围广等特点。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依据物理知识完成实际操作,如“光的反射”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展示视频的引导下用镜子完成反光实验,以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帮助学生从更多的物理场景元素中汲取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知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四)巧妙开展个性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学习需求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其中的学习体验,确保学生在其中获得丰富的收获。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贯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在分析学生个人档案的过程中,对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了解,以分层教学理念完成班级学生层次的合理划分,并依据教学内容为各个层次学生制订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正向看待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此教学环节,不仅能够让各层次学生获得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知识点,实现班级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凸显出数字化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推动物理教育事业向数字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