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张峰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教学重点,需要任课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英语在小学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且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知识学起来难度较大。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重点布置相应的作业。文章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进行一系列研究,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所需要遵守的原则,介绍了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优化设计小学英语单元作业,满足核心素养培养提出的要求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质量,增加小学生完成英语作业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7-0086-05
一、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强调教师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英语作业设计,保证各部分作业内容相互衔接,以便于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认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秉承整体性原则进行单元作业设计,不光能够妥善解决以往作业存在的知识过于零碎等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作业的价值,使学生在完成单元作业时实现英语核心素养提升。在具体实践时,英语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单元重点话题的基础上,从单元角度出发优化设计课时作业,要求小学生依据不同单元的学习目标完成课时作业,从而构建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
(二)递进性原则
递进性原则强调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合理划分不同层次,并使每一层次呈现递进状态。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小学生因作业难度过大而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逐个突破不同层次作业过程中增强学习自信心,调动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就需要秉承递进性原则进行单元作业设计,围绕不同单元的重难点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布置层次化的作业,保证作业内容难度由浅到深,以便于逐步挖掘学生的潜能、锻炼其智力,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
(三)发展性原则
为了满足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教师需要秉承发展性原则开展教学工作,不管是制订教学方案还是布置作业,都需要意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发展性原则,才能够推动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过去在进行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往往关注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情况,且习惯于围绕课上所讲的知识点布置作业,没有添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不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此,秉承发展性原则设计小学英语单元作业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在具体实践时,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特别是需要关注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并基于单元主题布置对应作业,以便于推动小学生的发展。
(四)分层性原则
受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英语教师一味地为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那么英语底子差的学生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完成作业,而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则无法通过做作业实现自我提升。基于此,教师需要秉承分层原则设计英语单元作业,提升作业内容的针对性,从而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通过做作业实现进步。
二、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英语知识的关联性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设计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能够实现知识内容相互关联。当作业与单元主题联系在一起时,可以将不同的英语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有助于提升其综合运用能力。这样学生在完成英语作业时便可以实践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
(二)有利于实现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开展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能够满足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提出的要求,使小学生逐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英语语言交流能力等。学生在完成对应的主题作业时,可以实现在实际语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英语单元作业还能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单元作业形式相对单一
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布置小学英语单元作业时,教师往往忽略听与说,而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不利于小学生养成英语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强调推动学生全方面发展,而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达到这一目标。而且,英语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往往为书面作业,小学生很难对这种单一式的作业产生兴趣,甚至不愿意主动完成作业。再加上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依据教材以及课上讲解的内容进行作业设计,这就造成英语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缺少必然联系,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单元作业设计内容趣味性不够
通过综合分析小学英语单元设计可知,大部分作业内容缺少趣味性。由于教师旨在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复习以往知识,所以大量的作业内容都是用来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等,这些内容相对枯燥,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缺乏趣味性的作业,既不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性,又无法实现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品格。
(三)单元作业设计未能够体现合作精神
小学英语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单元作业往往都是一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题,没有考虑到通过英语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没有设计一些学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的作业。而核心素养视域下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目前的英语单元设计并不符合这一要求。
(四)单元作业评价方式单一
小学英语作业的评价主体通常为教师,由教师负责批改学生的作业,从而根据学生作业的准确率来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评价主体只有教师一个人,很容易造成片面评价,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给学生进一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五)缺少创新意识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师习惯要求学生完成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等作业。如果选择添加知识点,就有可能增大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如果想要满足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的减负要求,就有可能造成作业中所覆盖的知识点较少,学生无法通过完成作业实现复习相关知识以及进行学习拓展。正是传统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相对死板导致了作业形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小学生对学习提出的要求。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创新作业形式
如果小学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千篇一律,那么学生将会感到厌烦,不利于提高学生完成英语作业的质量。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需要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趋势,在综合分析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基础上,尝试创新作业形式,结合教学重点灵活选择作业素材,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比如说,在讲到“Our dreams”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尝试摒弃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要求学生采取课上活动或课后服务的形式完成作业。在具体实践时,教师按照一定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其自行挑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并与其他人进行对话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两两分组,一个人以“What do you want to be?”进行提问,另一个人则需要以“I want to be...”的句式进行回答。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复习课上所讲的重点句型和单词,又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完成英语作业的质量。
(二)联系现实生活设计实践类作业
为了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教学知识为学生布置实践类的英语作业,以拉近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降低作业难度。与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相比,实践型作业可以使作业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有利于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英语知识,学习并掌握英语技能,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比如说,在讲到“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两个实践类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兴趣爱好自选一个完成。第一,动手画出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并尝试结合图画编写英语绘本故事。第二,录制介绍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微视频。在具体实践时,小学生需要先写好脚本,然后请求其他人帮忙拍摄。这种类型的作业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
又如,在学习“Shopping”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以“小小售货员”为主题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分别扮演超市中的收银员、顾客等,以便于其在对话中复习“Can I help you?”“How much is it?”等重点句型,实现通过实践夯实英语基础。
除此之外,在讲到单词sorry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单词含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搜索含有sorry这一单词的英文歌曲或者英文诗句。而在讲到“New year”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新年贺卡,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围绕单元主题确定作业设计目标
通过综合分析英语教材可知,每一单元都有专门的主题,在教学中扮演着统领性作用。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需要强调单元主题的重要性,重点把握单元中不同课时内容之间存在的关联,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单元作业设计目标,以便于使小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逐步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比如说,“There is a big bed”这一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理解“there be”句型,并学会利用此句型表达某处有某物。等到布置单元作业时,教师也需要基于单元教学主题进行设计,提升作业的实践性,重点要求学生利用这一句型进行口语交际,以实现知识巩固,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又如,在学习“Ways to go to school”这一单元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丰富作业内容,实现强化学习成效,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动笔画出或者拍一些上学路上的风景。这种类型的作业具有创意,同时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能够推动小学生有所进步。
(四)布置分层作业
结合英语教材可知,教师讲述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概念性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较低,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记忆就能够理解掌握;另一类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要求学生做到理解以及灵活应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提升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合理性,教师需要全面把握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便于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作业内容。在具体实践时,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能力将作业内容划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以此来帮助小学生夯实英语基础,减轻学习负担。
比如说,针对“Where did you go?”这一单元内容来讲,教师就可以按照以下形式设计必做作业。首先,要求学生熟读并记忆第一课时中的重点单词,尝试完成教材练习题。其次,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关键句型,并与同桌之间以此展开对话,进而实现教学巩固。对选做作业来讲,可以尝试适当提高难度,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在掌握单词之后,尝试与其他同学分享教材之外的相关单词。第二课时中要求学生与同桌之间依据重点句型进行相互提问,以帮助其拓宽知识面,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布置这样的分层作业,不光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实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
(五)设计情境作业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基于此,在进行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尝试布置情境作业,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其英语阅读能力。
比如说,在讲到“Meet my family”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依据教材布置情境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具体实践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教材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并尝试与其他角色进行口语交流,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教学体验感,提高作业完成质量。还可要求学生在完成一次扮演后进行角色转换,以充分发挥情境作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