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研指导责任区如何运用工作手册提高民办园的工作效率
作者: 张仁梅作者简介:张仁梅(1987~),女,汉族,贵州贵阳人,贵阳市花溪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摘 要:通过在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中认真梳理而成的关于教研指导责任区各项工作的一本册子,它包含了责任区机构管理、职责、十项管理制度、分层管理工作要求以及十八项案头工作书写要求,辐射到责任园工作的各个方面,明确了各类人员的职责,细化了各项案头工作的书写要求。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是新时代推进幼儿园内涵发展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抓手,是缩小城乡、县域、园际差距,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教研指导责任区;民办;工作手册;工作效率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1-0022-04
工作手册在开展教研指导工作中可以形成有效资源包,为教研责任区的建设提供模板,大大地提高了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的工作效率。
一、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办好学前教育”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意见》,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是新时代推进幼儿园内涵发展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抓手,是缩小城乡、县域、园际差距,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贵阳市花溪区根据贵州省《关于推进全省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的通知》在本区域建立了7个教研指导责任区。
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开始之初,各责任区一眼迷茫和不知所措。龙头园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责任园开展活动,组织意识不够强,责任园不愿意参加责任区活动,不服从龙头园工作安排,参与责任区活动不够积极,被动式参与等。主要表现为:
1. 责任园参与活动积极性不够高,不受约束,比较散漫,迟到、早退现象常常出现。
2. 案头工作基本格式不统一,比如字体、页边距等各不相同。
3. 资料收集过于混乱,碎片式的资料收集或者不重视资料收集,导致负责责任区资料收集的教师不知所措,每次都需要花大量时间整理资料。
4. 幼儿园教师比较年轻,责任意识不够强。
5. 文本撰写过于敷衍,没有实质性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因此,如何对责任区内的各家责任园进行规范管理,提高责任园的工作效率,一直是责任区龙头园在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为此,龙头园对责任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90%以上教师认为在资料上责任区应该有自己的模板和格式,所有责任园都应该按照这样的格式撰写文档或者书写,责任区工作应该建立制度,让责任区工作有依有据,在核心教研团队与龙头园商议下教研指导责任区规范了基础性案头工作,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制度。
二、 运用工作手册开展责任区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重点。面对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为了提升区域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教研指导责任区在教育实践中应运而生。教研指导责任区以提升片区学前教育质量为目标,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机制、常态化研修机制及日常加年终的考核评价机制,利用教研指导责任区促进区域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由于花溪区是贵阳市园所数量最多的区域,民办幼儿园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办园水平、保教质量、教研能力等都需要引领和提升,因此首先采用了分级管理模式开展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各项工作,分级管理模式有效地做到了百分百的入园指导率,一对一的教研指导更能有效地帮助提高办园质量。放手让各责任区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实践工作,寻找有效的策略,如采用分管督学式、团队包园式、定人包班式等方法,开展民办园的指导工作,将成为花溪区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特有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更适合体量较大的区域使用,为提升民办园保教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经验。
三、 问题的解决过程、方法及成效
(一)解决的问题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良好的管理机制,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让管理工作更轻松,每家幼儿园都有成就感。
做法:
1. 商议管理机构图,明确管理内容及管理范围。
2. 召开责任区推进会,邀请责任区各家幼儿园园长、责任区核心教研团队参与进行商议,并确定分层管理:龙头园管理二级园,二级园管理三级园,三级联动管理模式。
3. 将责任区各层管理,纳入年度考核中。
4. 要求每层管理对象以及每家责任园按照职责完成任务。
成效:
团体管理和分层管理,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责任园责任意识更强,使用工作手册,让每层管理更加清楚明了。责任园主动积极参加活动,积极性更高,主人翁意识更强。
(二)解决问题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建立完善的制度,让每一项工作有依有据,制度化管理也让责任区工作更加有序。
做法:
1. 制定了考核制度、教研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经费报销制度、经费使用制度、考勤制度等各项制度。
2. 每项工作按制度进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求参加会议时签到、签退等,要做好记录,未参加会议的纳入考核。
3. 每学期进行两月一考核,一年评选一次优秀责任园,并对考核中成绩优异的幼儿园进行表彰。
成效:
制度为责任区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有制度的约束,多数幼儿园都能够按照责任区的要求工作,责任园的主动性更强,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解决问题三:案头工作管理
责任区案头工作是最为复杂的工作之一,每家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标准,有些幼儿园负责此项工作的教师电脑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所以每次责任区收集资料时都会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很多资料收上来以后都不能用。因此,为了让责任区的案头工作规范管理,我们做了一些调整:
做法:
1. 进行文案工作培训,包括电脑现场操作培训、案头工作书写要求等,尤其是每学期开学会议时都会进行一次文案工作要求的培训。
2. 龙头园把整理好的案头工作标准,纸质档、电子档统一发给责任区每家幼儿园,并要求责任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撰写资料(电子档、纸质档)。
3. 规定每月责任区报送资料时间。
4. 规定交资料要求:
(1)必须每家幼儿园负责责任区专项工作教师或保教主任使用U盘,亲自到龙头园现场交资料,不能发QQ或邮箱、微信(这样不方便现场指导),当教师们熟练操作以后文档才能发QQ或邮箱、微信。
(2)针对责任园教师流动性大,每次已经学会的教师辞职又面临重新教新的教师,避免反复做同一个工作,建立责任区工作手册,以便新加入的幼儿园及时了解责任区各项工作标准。
(3)成立资料小组,让责任区案头工作做得好的幼儿园指导案头工作比较弱的幼儿园。
成效:
1. 责任区各项活动的资料更加规范,比如:责任区许多家幼儿园不会撰写方案,不会写教研计划,龙头园确定几个基本环节,从易到难逐步让教师们自己去写,刚开始教师们不知道如何着手,龙头园一家一家的指导,直到责任园学会。
2. 责任区幼儿园通过责任区资料管理要求,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幼儿园。当进行入园指导时,发现许多责任园的资料基本上都很规范,无论从资料摆放、撰写上都有很大提升,能基本做好有序整理和摆放。
(四)解决问题四:提高教师思想觉悟
为了增强责任园之间、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丰富教师的精神食粮,让教师们明确教书育人的目标和责任感,我们主要做了:
(1)确定了责任区logo、加强了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注重教师外出学习结果和反思创建了学习日志。
(2)每月固定撰写教育随笔、学习故事、读书笔记,同时对撰写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3)教育随笔、学习故事不允许在网上摘抄,必须来源于现实工作中,每家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审核后才能报送到龙头园。摘抄格式严格按照幼儿园文案工作标准撰写。
(4)读书笔记,在摘抄时要撰写自己的感想、案例,提高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
成效:
1. 每次外出后,责任园的教师们都会填写学习日志并放到自己的成长册中,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2. 每当看到责任区的logo时都会知道是“××区教研指导责任区”,让责任区老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属的责任区,团队意识更加的明确。
3. 每学期我们都会提供或赠送优秀的书籍给责任区幼儿园教师阅读。比如《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幼儿园全环境支持系统课程》、高宽系列图书,并不定期组织教师根据书中的内容进行研讨,提升教师对书籍阅读的理解,同时,教师们会按照手册中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认真学习。
4. 教师们的撰写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尤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更加关注孩子,逐步以孩子为主,增强了想了解孩子的意识。
5. 每家责任园也要求自己幼儿园的教师撰写各项案头工作,园长们惊喜地发现这样不停地锻炼,使教师们接受新理念、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了。
四、 工作手册实施的阶段性
在这几年的责任区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顺利开展责任区工作、优化管理,我们分为几个阶段解决责任区问题。
第一阶段:规范基础性管理
问题:责任园参与活动随意性强,散漫,常常有责任园不参加责任区活动。
过程:刚开展责任区工作时,只是做培训、做教研,责任园被动参加,缺乏约束力,龙头园牵头与各家责任园一起商讨如何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考核制度、建立核心教研团队等,使责任区每项工作有依有据。在责任区核心教研岗位制度中我们明确地规定了核心成员的任务,让每家责任园积极地参与到责任区工作中。
方法:集体商议、培训、会议。
问题:案头书写混乱,不注重资料留存和收集,过程性资料缺失严重。
过程:每学期开学我们都会针对这样的问题与责任园相关负责人进行商议,统一案头书写格式、资料收集方式,并梳理出最后的版本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们按照要求规范责任区案头工作。每家责任园规定每月报送材料时间,龙头园负责人一对一进行指导。
解决:建立制度,管理有依有据,统一了责任区文本书写、编辑格式,规范了责任区资料管理。
方法:培训、面对面手把手一一指导。
第二阶段:建立团队精神
问题:没有团队意识和精神,消极参与责任区工作。
过程:责任园认为责任区工作只与龙头园有关系不愿意参加责任区工作,因此,成立工作坊,开展抱团教研,确定了工作坊名称、标志,开展了师德师风培训,与此同时也让责任园尝试组织、主持教研、培训,发挥责任园的能动性,让责任园动起来。责任区核心教研团队研讨出培训模板,教研模板,学习反馈表、方案、小结、简报等模板为责任区开展工作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