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背景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探究

作者: 汤大谨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中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确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初中阶段应用的具体优势,同时介绍了篮球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在初中阶段开展篮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阶段;篮球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2-0006-05

一、篮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

(一)拓展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功能性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我国现代化人才的一个主要阵地。因此,其教学活动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效地拓展篮球教学的功能性,进而使得教学活动能够从原有的课堂向课外进行扩展,通过此种形式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更多参与篮球运动的机会。

(二)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在全民健身和阳光体育运动的间接影响下,人们的体育意识逐渐地被唤醒。初中阶段的学生精力充沛,富有活力,在体育需求日益增长的大环境之下,课内篮球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地拓展学习空间。传统的体育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使得课外的篮球教学活动也成为课内篮球教学活动的一个有力补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其具体应用过程当中的主要优势

(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相关概况

从本质上而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实质上指的是通过借助体育课程的空间性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得传统的课堂空间得到拓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完全符合新时代背景下新教育环境理念中对初中篮球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能够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篮球运动的体验,除此之外还能够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应用优势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优化,在义务教学阶段中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中考的考分比例方面体育课程由原来的30分逐渐地上升为100分。“双减”政策对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让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这门课程。同时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学科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地优化,在这一过程当中,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代表。目前这一模式已由于诸多的优越性被广泛地应用到许多教学活动中,并且也充分地发挥出了应有的成效。除此之外,一体化教学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地释放出传统的体育课堂时间和空间。然而,现阶段,由于初中的体育课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固定,因此必须要在此基础上针对课外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优化,并且借助多种方式方法开发课堂教学空间,进而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规避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

第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其具体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还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在初中篮球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性设备引入视频教学、图片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从而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化和充满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充分地满足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篮球这项运动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相比较而言具有创新性,在教师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另外一方面还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将其教学思路付诸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就不会在教学活动中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设计方法,也不会将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变得固化,而是能够将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外作为一种体育教学创新方式,使得学生能够获取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各种运动的学习兴趣,拉近了这门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阶段的篮球教学活动中。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变得更加突出,使其能够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产生出更多的能效。

三、目前我国初中阶段的篮球教学现状

(一)初中阶段篮球教学模式的现状

我国的篮球运动项目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起步相对较早,运动特色也相对较为鲜明,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因此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篮球运动备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相对较高。然而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初中体育课堂中篮球运动的教学实践内容却较为枯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凸显出篮球运动的全貌,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初中生对篮球课程的参与性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其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通常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讲解为核心,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动作重复演练,在这种情况下篮球教学内容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加之教学任务的限制,部分教师在篮球教学活动中陷入困境。

(二)初中阶段学生篮球参与的现状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中,尤其是初三阶段,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文化课程压力也相对较大,因此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会放在文化课的学习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参与篮球课程教学活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除此之外,传统教育框架下人们对体育教学活动不够重视,经常出现由于文化课程的教学压力而占用了体育课堂时间的问题。因此,初中阶段的篮球教学活动面临着较大的考验与挑战。

(三)初中阶段篮球知识学习转化情况分析

在初中阶段,在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转化能力是篮球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在现有的情况下篮球课堂教学都仅仅局限在学校平台上,学生的成长经验明显不足。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提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且将其与篮球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运球、投篮以及突破等技术要点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转化和应用,更好地在体育课之外的篮球实践活动中去检验自己的所学成果,展现学生在初中体育课上所获得的篮球技能和知识。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大幅度地提升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还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个人特长,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自身定位,提升学生体育学科的综合素养。

四、篮球教学活动中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式

(一)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体育教学活动严重地受到了制约,进而使得初中阶段学校内的现有资源成了单一化的教学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被局限地固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例如,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工作时,所使用到的教学场景是篮球场以及篮球器械设施,这些既是学校开展篮球教学活动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体育教师开展篮球教学活动的唯一设施,体育教师的可拓展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变得越来越重,许多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教师将教学活动的关注点侧重于升学,忽视了体育教学活动在中考中的地位。由于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没有及时地更新,因此也间接地影响了篮球教学质量。在这一背景之下,提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打破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壁垒,同时还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丰富篮球课程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地认识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课内体育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性作用,同时还应该不断地提升其个人专业素养,有效地利用课外空间促进篮球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高度整合教学资源

在初中阶段中,体育教学活动对教学资源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最为基础的教学资源为场地资源和器材资源,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篮球教学实践的可扩展性相对较为有限。在这一背景下,课外资源就能够充分地凸显出其应用优势。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运动形式以及分层次且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传统的体育课堂得到进一步地延伸与扩展。尽管资源存在差异性,然而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强有力的互补性作用。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对篮球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有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第一,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充分挖掘篮球运动所特有的运动价值。通过借助海量信息资源针对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篮球资源进行倾斜,进而使得场地空间环境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提升,同时通过建设标准化的篮球场并且补充篮球器械设施使得篮球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除此之外,还应该由相关管理人员常规化地做好相关设备日常维护以及管理工作,提升体育器械设施的使用寿命,针对校内现有的篮球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第二,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主导性作用,积极地和周边的俱乐部学校开展相关的篮球比赛活动,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围绕篮球运动的相关竞赛活动。例如,开展篮球友谊联赛等活动,这种方式能够将传统的初中篮球教学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延伸和扩展。并且充分地展现出初中阶段篮球教学实践的效果,有效地满足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相关要求。由此可见,通过借助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篮球教学资源,充分地凸显出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三)实践教学

从本质上而言,现有运动实践教学活动是针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细化,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借助篮球运动实践教学的多样化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检验该模式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具体而言,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分别从教学目标设计以及教学内容设计两大方面着手。首先,要想起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以“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统筹教学活动。其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指标可以分别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这三个方面进行处理。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能够将学生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篮球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开展课内外一体化篮球教学模式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要将其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将核心素养指标制定为一级指标,同时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将二级指标具体细化。其中,课内外一体化篮球教学模式的运动能力方面主要包括了运动技能、运动认知以及运动体能这三大点。除此之外,课内外一体化篮球教学模式的健康行为大指标的二级指标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组成。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实现具体的细化,能够使得篮球教学活动找准定位方向,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始终围绕篮球教学目标积极地推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够提升初中篮球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效果。针对初中阶段篮球教学内容的设计问题,主要地包括了篮球体能、运动技能以及健康教育三大方面。其中,体能和健康教育的内容较为明确,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篮球教学内容是相符的。

第二,在篮球内容的设计方面,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应该主要以运动技能作为切入点,进而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措施打造层层递进的篮球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通过这种模式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不同的篮球教学模块,使其更好地支撑初中阶段学生对篮球技能的学习需求。

第三,在具体的篮球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际情况,将其设计为36节的课时,以传统篮球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运球、投篮技术为主要教学方向完成基础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以多种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积极地整合课内外的篮球教学资源,进而使得篮球教学活动在课内外的教学平台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实现层层递进的效果,进而在较为完善且系统化的教学框架支撑之下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更好的篮球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借助丰富且多元化的篮球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篮球这项运动所独有的魅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