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吴迎美

课题项目:文章系福建省平和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新课标下中低年级识字教学新模式的设计研究》(立项批准号:2022PHKYKT025)的相关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迎美(1979~),女,汉族,福建平和人,平和县第四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启蒙教育中,识字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只有通过扎实的汉字掌握,才能为未来的阅读、写作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知识时,对一些生字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缺乏稳定性,他们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很难在常规的识字教学中踏实地学习,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水平,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旨在探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的教学策略,以摆脱单调乏味的学习方式,并提出高效的趣味识字教学方法。

关键词: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小学语文;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2-0024-05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的识字写字教学须紧跟时代步伐,消除传统教育模式中根深蒂固的弊端,为低年级小学生打造一个科学、高效的识字写字课堂。同时也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研究。为了让低年级小学生在识字写字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教师应该注入富有趣味性的元素。如果识字写字过程过于单调、枯燥,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对汉字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进而导致识字写字效果低下。因此,在进行字词识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形式的新颖性,以创造一个充满趣味和浓郁的词汇乐园,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与爱好。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沉浸于愉悦的识字写字学习之中,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果。

一、识字与写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谓“识字”是指学生会认识的字,即认识和理解汉字的意义和发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拼音和笔画,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所谓“写字”则是要求学生会书写的字,即掌握汉字的书写规范和技巧,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这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注重识字和写字的结合,既要学会识字,也要学会写字,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形体美,这不仅要求他们能够辨认字形,更需要他们具备书写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书写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课,必须抓好识字与写字这一重要环节。在汉字教学中,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需要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识字乃书写之先决条件,而书写则为识字之成果。因此,为了巩固识字能力,我们需要通过提高识字水平来促进书写技能的发展。教师应该把识字和写字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提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的核心要素在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形成于其左右,同时也左右着该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因此,识字和写字之间存在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识字与写字在教学流程上存在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先掌握识字技能,然后再进行书写操作。在识字的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掌握拼音知识,借助汉语拼音这一高效工具,准确理解每个汉字的发音特征;其次对所学之字进行精简,剔除偏旁或部分笔画,使其成为全新的字形;最后是多读多练,根据汉字特点和低年级儿童思维发展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书写规则以及一定数量的常用词语,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进行一些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课文后面还会通过田字格出示范字,旨在引起学生对字的间架结构关注;再结合字形特点和书写习惯分析比较,找出错别字,并加以纠正。在进行后续的动态观察时,务必全神贯注地观察老师的范写过程,并特别留意汉字的笔画顺序。此外,还需进行实地观察,通过描绘、模拟、自主创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写字;最终进行对比观察,即在评和品中领略汉字的笔画之美、结构之美以及形体之美。

三、低学段识字教学改进策略

(一)了解汉字规律,开展识字活动

“识字”所指即为对其字音进行准确的辨识,同时深入理解其具体含义,并与形音义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汉字学习来认识字形、理解字形以及掌握字形背后所包含的含义。在观察字体时,必须根据其具体形态理解其含义,只有了解其确切含义,才能准确理解其具体的发音。识字教学法是针对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来制定的教学方法。将文字自身的特殊规律展现出来进而成功实现识字教学法,这个过程要与该文字的自身特点以及体系相互对应。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识字写字教学策略”是一种基于汉字特性和规律,运用并优化学习策略,以提高识字写字效率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有大量的生僻、难记、易错的汉字,这就需要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时采取一定策略来完成任务。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识字3》中,我们对一组具有会意性质的汉字进行了分类并进行了识字。这部分内容主要以看图认字为基础,让学生掌握正确、迅速地识记常用的形声字、会意字及其相关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汉字的构字特性,以及字形和语义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字形、理解字义和记忆字音,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结合实例谈谈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低年级会意字归类识字。①引导看图、图字练习。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事物用图画或图形来表示出来。②同学们看儿歌。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让他们读一读,然后再把这些儿歌编成顺口溜朗读课文。③同桌互读。寻觅生字宝宝,向其问好,思考如何将生字的记忆牢记于心。

(二)根据课程标准,抓住重点识字

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这是一把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石。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在学校的研讨和交流中深入了解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方能事半功倍。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新课程标准已成为各大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以其为基石,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准确把握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区分“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并按照教材的规定进行教学。在统编版教材中,已经对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会认的字在双横线以内,会写的字在田字格内。因此,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以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识字与写字有密切的关系。在启蒙阶段,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更关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掌握更多的识字技巧,提高他们主动识字写字的自觉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识字和学习。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僻字,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快速识记字形,并且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其次,教师应当严格遵循教材的规定,不随意增加词汇量,并对识字策略进行优化,例如对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进行分类,并采用一些小游戏,如“换一换”“加一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记忆。教材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进行简单的汉字结构分析,了解汉字的读音,从而提高识字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在编排汉字时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以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书写。让小学生掌握和运用好这些生僻字,由简单到复杂,从笔画到偏旁,从独体字到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复杂的字形,它的字形结构呈现出一种逐渐复杂的演变趋势。在每一节课的授课中,我们应该认真细致地书写每一笔每一画,同时在田字格中展示教材所要求的字,并要求学生进行描红,以确保田字格中的书写规范。另外,教材还对一些难认易错的字作了提示和解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法。尽管统编版教材所要求的汉字书写能力相对人教版而言较低,但对书写质量的要求却更为严格,因此教师必须将这些简单的汉字严格按照规定书写,以此为高年级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拓展识字途径,提高识写效率

许多汉语学者倡导“大语文”的理念,认为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是语文的一部分,因此在生活中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途径。汉字文化的特性决定了识字教学的实施方式,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将课堂视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同时将课内与课外的学习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过程为认识世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将校园文化与识字教学深度融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在校园中求学的学生,日复一日地穿梭于各个角落,不知不觉地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在学校的走廊上,各式各样的标牌琳琅满目,为迎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可以精心制作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标牌,并贴上一些充满趣味的图片和图画,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路过的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开始阅读。这些地方也是很好的识字教学场地,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着快乐。校园内的告示牌,以花坛、草坪、篮球场等场所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校园生活的点滴细节。在图书馆中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如贴上“汉字之美”“文字开启智慧之门”等,无不唤起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强烈渴望。

识字教学与社会息息相关,因为社会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而语文学习则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科。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小学低年级儿童对识字的认识情况,根据他们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爱上识字。除了在校期间的上课时间,学生还在社会中接受学习和生活的熏陶。所以识字教学要和社会结合起来。在社交场合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微小变化,学会记录并分享,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洞察力的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时时会说话,就能提高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笔者曾安排学生使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的汉字和符号,记录他们所看到的宣传标语;他们喜欢观看的动画片;曾品尝过的小食品袋子;看到的水果、蔬菜、动物等,记录下来做成小卡片贴到纸上。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接受了剪裁和制作识字本的任务,并在班级中进行了定期的交流和分享,这激发了他们的制作欲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加用心地制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本,并在与同学分享的过程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学生制作过程也是一个探索识字的过程,为了展示自己的成果,每个学生都积极动手和动脑。

四、低学段写字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人的一生会受到习惯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可小觑。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当重视对学生书写习惯的训练,帮助他们提高书写水平,使其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在当今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应当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待汉字书写,不能仅仅追求数量而忽视汉字的品质,这也是新课程不断改革的必然结果。认真观察,细心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书写速度和水平,为今后更好地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被精准地书写,同时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汉字的起笔和落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形、汉字的构成和位置,以及横中线竖中线所占据的笔画,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学习才能形成对汉字的初步印象。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观察并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发言,例如“身”与“躬”字,身字中的撇需要写出头,而“躬”字的一撇则不需要出头。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低年级教师在板书时应特别强调每一笔每一画的重点,认真写好每一个汉字,并以认真专注的写字态度影响学生,不能因为汉字简单随意书写而影响学生的写字态度,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应具有示范性。在书写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指导学生,并对学生的写字情况进行巡视观察,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并进行各方面的评价,例如:坐姿规范、书写美观、握笔姿势正确、写字结构严谨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