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京剧氛围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探究
作者: 赵丽 刘良蓉
摘要: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作为全员学习京剧的京剧班,由于形体及开嗓子课程的设置,班级除了有传统文化氛围,在学习中还有更多的身体训练和情感体验。根据具身认知理论,身体的活动方式对高级心理过程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个体情绪感知与表达的情绪智力,又能反过来对身体的活动方式产生影响。为了探讨学校设立京剧班级的积极意义,本研究对某学校128名京剧班学生和588名非京剧班学生进行情绪智力的测试,结果发现,在“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利用”项目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情绪利用”项目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
关键词:京剧氛围班级;小学生;情绪智力;具身认知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5-0006-05
一、 引言
(一)情绪智力
1. 情绪智力的定义
情绪智力最早由Salovey和Mayer(1990)提出,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理解感知、合理表达以及调节情绪的能力。戈尔曼(1995)认为情绪智力不仅是个体理解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还包括个体感知和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Bar-On(2004)则从情绪智力的功能出发,提出情绪智力具有应对压力、处理情绪和人际交往的作用。
随着国外研究的不断展开,我国学者对情绪智力的研究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王晓钧(2000)、徐小燕(2003)等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识别自我或他人情绪,并评估、调节情绪的能力。张进辅等(2004)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增加了适应和表达。卢家楣(2005)对情绪智力下的定义是:个体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感知、理解、评估、预见、体验、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许远理和李亦菲(2009)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力,包括个体的感知和体验、表达和评价、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人际情绪和生态情绪。尽管表述不同,但总的来说,研究者们对情绪智力的界定都侧重于从信息加工的角度。
玛依尔与萨洛维的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所谓情绪智力,其内容范畴包含了个体情绪表达和感知、情绪理解、情绪管理以及情绪促进思维四种能力,且较高情绪智力更加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巴昂于1997年提出情绪智力模型并指出,所谓情绪智力属于个人有效应对环境和是否可以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影响因子,会直接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情绪智力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情绪智力往往与积极的发展结果相关,比如有更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拥有更高的幸福感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形成强大的社会支持,拥有积极的社会情感。而与此相反,低水平的情绪智力往往与消极的发展结果相关,会增加儿童学习和同伴关系中出现问题的风险。
2. 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
(1)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
有相当一部分学者经研究指出,情绪智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康斯坦蒂诺等研究人员经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在发展过程中会从年级变量方面表现出差异性,情绪智力还与学习倦怠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同样有一些学者由外部原因着手,致力于分析外部原因对学生情绪智力造成的影响。学者张蕾研究指出,情绪智力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呈显著正相关。李文燕的研究结果也认为,情绪智力往往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情感温暖或理解积极因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大多数研究人员针对情绪智力的研究主要倾向于社会环境因素、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但针对京剧班级氛围小学生的情绪智力方面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2)班级环境对情绪智力的影响
学者李丁丁探讨了班级环境问题,指出班级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其范畴主要包含物理环境、教育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等。学者庞海波指出,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联系紧密,且之间存在正向的预测作用。宋立华则指出,积极的班级心理社会环境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同时又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者丁香梅、邹维兴则指出,学生于积极的班级环境里表现出来的学习拖延程度较低。此外,学者张聪杰指出,班级环境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成就感等。宋立华的研究认为,在积极的班级心理社会环境中,学生会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且此类情感于学生学习动机而言极具促进意义。学者王艳翠指出,班级环境与学生学习投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班级环境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认知产生较大影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除此之外,研究人员们将另外一个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放在班级环境和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上,学者任志洪等研究指出,班级环境可以经核心自我评价中介作用而对学生的抑郁情绪产生一定影响。王亮、张英等学者认为,班级环境和习得性无助之间呈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秩序和纪律、竞争、同学关系不仅能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核心自我评价来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
(二)京剧氛围
京剧,作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之一。2011年,邢自武等人探究京剧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情绪调节、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发现将京剧文化运用到当代高等教育领域中,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黄艳梅在2012年提出,京剧课程的开设,其除了鼓励青少年群体追求理想和实现自我价值,更多的是为了能帮助他们澄明自我心灵,并且从中收获生活的感悟。2012年,马洁探讨了京剧活动对幼儿的影响,结果发现京剧活动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合作能力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在2003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及国家一级演员孙萍提出了在青少年群体中强化京剧基础教育的建议,并且首次提出了“京剧”艺术选修项目,并将其应用于中小学课程。之后,部分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就京剧走进中小学提出了一些意见。以此为依据,教育部门于2008年2月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内容明确指出,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各年级。
该提议提出来后,各地区除了将京剧融入音乐教学以外,同时又在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当中设置了京剧班。其主要以艺术实践教授方法为主,以演唱为中心。试图将京剧文化、革命传统故事、文史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其体验与之有关的生、旦、净、末、丑等京剧表演形式,以及唱、白、伴奏等艺术特色,了解与之相应的表演特点。从教学方式上来看,京剧班级的学生相对普通班级的学生有更多的肢体训练课程,比如形体课,这就使得京剧班级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在身体上有更多的表达。这种身体上的表达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学习生活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
(三)具身认知理论
1. 具身认知理论的定义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甚至整个认知科学的一个时髦主题。《纽约时报》在2010年的时候发表了一篇题为《抽象思维?身体对它们的直接作用》的文章。其中明确指出,人们将此异常热门的研究领域当作自身认知,而其核心概念则认为,大脑与心智不属于人类大脑的两个独立部分,故我们怎样处理信息并非仅与心智相关,而是和全身紧密相连。
具身概念泛指在具体的物理事物上出现的某种抽象物体。具身性概念在哲学层面上将日常语境中的意义融会贯通,但更多地着眼于人的身体主体地位的认识,更多地强调人的本质——认识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认识过程的进行受到身体状态的直接影响。是我们的感知和运动系统在概念和推理的形成中扮演着基础性的作用,才有了心智的具身性,而非以神经活动作为基础。为证明此观点,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41名大学生划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大学生手捧一杯热咖啡,另外一组则是手捧一杯冰咖啡。在进入实验室之后,实验者要两组被测人员分别对相同假想中的中性人物人格特征进行科学评估。结果发现,相比于第二组被试,第一组被试更倾向于把这位假想的人物评估为温暖、善良。学生的认知判断受生理上的感知和温暖的影响。且身体在和外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大脑运用特殊感觉认知与运动通道促成一种心理状态。
2. 具身认知理论给教学带来的启示
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面越来越广泛,人们把眼光开始放到教学中。一直以来,我们国内的教学比较习惯于在课堂上设立严格的规则,禁止学生在课堂上有太多的活动,即使有小小的活动也只是为了活跃气氛,但是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我们发现,身体的参与与认知的学习密不可分。董芬(2013)认为:①身体的参与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身体的感知对认知有很大的意义,传统上我们习惯于听觉和视觉,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习惯于这种学习方式,具身认知理论让身体在教学中得到关注,因此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②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当我们的课堂不再被标准一样的规则限定时,或许我们就真的尊重了学生差异,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③实现有效的教学,身体参与到互动中能使得大脑对认知到的知识进行更多的表征加工。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有更多身体参与或者身体训练的课堂中,学生有更多的身体参与和表达,这种参与对学习知识本身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身体的训练也在内隐地训练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在京剧班级中,学生们除了要学习如何唱京剧,更需要学习画脸谱,接受很多形体的训练,这些都需要身体的充分参与,这种形式的教学使得京剧班级学生在身体的表达和参与上多于非京剧班级的学生。按照具身认知理论,这一部分学生除了在京剧学习上知识的吸收会更容易融会贯通之外,身体的训练对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的情绪体验能力应该也存在着积极的影响。而情绪思维当中的认知价值和感官思维价值,无不包括自己对自我情绪和认知的知觉。因此,我们假设,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京剧班的学生在情绪方面有更多的知觉,生活中需要情绪体验及情绪管理时,会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基于情绪智力的理论,我们认为,京剧班级学生在情绪智力方面会高于非京剧班级。
二、 方法
(一)研究工具
1988年,美国心理学家Schutte等编制出了一份自陈式调查问卷。该问卷就是情绪智力量表。量表取5点计分的形式,一共划分为四个维度,包括调控他人情绪、自我情绪调控、感知情绪和运用情绪。学者王才康在2002年的时候将此表译成中文版本,并且对其信度进行了验证,得出这一量表的信度较高。本研究采用王才康教授引进和翻译的情绪智力量表,该量表经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α系数为0.83)。该量表共有33道题目,一共划分为情绪利用、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四个维度,并使用五级评分的方式,分数越高表明情绪智力越高。本研究中情绪智力量表的α系数为0.892,符合测量学要求。
(二)研究对象
选取厦门某学校小学三至六年级14个班级学生,共716人为被试,男生426人,女生290人;其中128人来自京剧班级,588人来自非京剧班级。
(三)研究程序
研究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团体测试,共发放问卷726份,回收726份,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最终有效问卷为716份。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研究采用SPSS19.0做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和图1:
表1和图1数据显示,在情绪知觉、情绪利用、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四个维度上,京剧班级学生分数均高于非京剧班级学生,说明京剧班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高于非京剧班级学生。
为了验证这种差异效果是否达到显著,进一步用SPSS19.0做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结果可以发现,京剧班级与非京剧班级在情绪利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13.89,p=0.000<0.01),说明在情绪利用上,京剧班级分数显著高于非京剧班级。也就是说京剧班级学生具有较高的产生有效而合适情绪的能力,能够对情感判断和情感记忆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