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促进有效写作教学的探讨
作者: 陈文彬作者简介:陈文彬(1976~),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州琅岐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摘 要: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构建能力。文章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入手,分析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重点在于分析阅读布局,激活学生英语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写作技巧,同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写作。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有效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4-0102-06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国际通用语言,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交流工具。在我国,教育界各阶层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积极革新英语教学模式,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及英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教师应积极革新自我教学方式,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英语写作技巧入手,通过创新教学环节,通过探究如何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以阅读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并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分析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一)学习迁移理论
通过学习迁移,学生可以将既往自身的知识、经历、技巧转换到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中,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迎接新的挑战。在中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如何将这种转换充分融入课堂中,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两项能力的协调发展,既能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掌握基础的语言技能,将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运用到实际的写作活动中,也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总之,读写结合可以拉近阅读和写作间的距离,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自主性,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
1985年,克拉申首次提出语言输入假设,他强调大量、易于理解的词汇的输入能对人们的语言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斯温在克拉申的基础上深化和延伸了语言输出假设,他强调人们通常需要借助实际的语境,在将所掌握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来发现和纠正自身的错误,以促进自身更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意味着,在学习语言时,人们应重视将输入与输出相结合,使它们能互相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本身也是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全过程,教师通过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专业的术语表达,并让学生将在阅读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实现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间的结合。
二、 初中英语读写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存在诸多误区
教师在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误区:一是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及写作教学的重视度,教师通常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及解题能力的训练上,忽视对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潜能。二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写作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规范语言形式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写作内容及综合结构的指导,学生的写作个性难以得到体现,其所作文章的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未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教师所设计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与实际课堂需要脱节,教师忽视对深层工作的研究,对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流于表面,同时也未构建完善的读写结合课程的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关注度不足,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表现,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三是教师在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把握,在制订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始终以自身的主观认识为工作的出发点,过度以满足学生的最终应试需求为目标,对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事前准备工作较为形式化,教学价值较低,难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严重束缚着学生自由思维的发散,不利于读写结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该教学模式的高效运用。
(二)资源存在不对等性
基于中国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运用的整体情况而言,普遍存在阅读的量与写作的质不平衡的问题。而在实际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输出任务也是有目标性的,若教师对阅读的量输入过密,易导致输出活动形式显得肤浅;若教师对阅读的量输入过散,则易导致学生在内化过程中难以吸取有效的信息,也难以对语言知识进行自我构建,最终导致读写结合模式运用的预定目标难以实现。此外,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因个人喜好而开展教学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倾向于带领学生阅读英语文章,而忽视鼓励学生参与写作实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高效运用。
(三)学生自身水平有限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顺利运用,离不开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做支撑,同时,写作作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其顺利高效开展的关键在于学生有丰富的词汇储备,同时能掌握正确的语法知识点。但基于初中学生发展的实际而言,多数初中学生词汇量有限,其通常难以全面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想法,容易局限于写作模板,缺乏自主创新写作内容的能力,该情况下,学生所作文章,通常会缺乏思想性和情感色彩,难以写出高质量的英文文章。此外,由于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部分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词汇量,但其难以形成英语思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大量中式英语的表达方式,制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实际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影响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
(四)实际工作脱离实践
以往中国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多将重点置于对单词和句法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受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利影响较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易出现碎片化的讲解与学习问题,学生难以对英语教材中阅读文本的内涵及文化背景获得全面整体的把握,学生难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我清晰的逻辑体系,难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培养自身的英语语感,无法在分析和研究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情况的存在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单调化,学生难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综合培养。
三、 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促进有效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
中国传统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备受诟病,学生较为消极,同时教师也难以意识到阅读与写作间的逻辑联系,并实现两者的统筹兼顾。随着中国新课改进程的深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工作目标要求教师重视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基础,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同的写作技巧,尽量避免单纯讲解写作套路,引导学生自主经历整个写作的具体流程,以此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改革。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效契机,基于该模式,教师只需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宏观的角度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统筹及合理安排。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且通过写作来表达个人的真情实感,在此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总之,新课改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落实非常关键,教师应重视分析和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自由发散思维,以有效实现初中英语教学创新及改革。
(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积极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是引导学生有效把握整体阅读,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二是在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可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指导学生对英语长难句进行分析,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三是英语阅读文章中所涉及的句子和语法规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和探究阅读文章句子结构的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四是英语阅读文章大多与社会、历史、人文及传统文化知识相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能让学生了解到其中涉及的社会自然环境,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此外,教师会适当指导学生去探索课外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广阔空间。
(三)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性语言,其在生活及工作中都有广泛的运用。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转化成自我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学以致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等综合能力,教师通过该模式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将英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将英语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效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为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应重视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构建高质量联系模式和情境,引导学生将阅读、写作能力投入日常生活中;同时,为促进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大声朗读阅读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并让学生基于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自行编写出相关联的对话语篇,教师及时对学生所作内容进行点评,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写作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充分利用两类不同教学任务的优点,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提供更多学习知识机会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 5 Our School Life时,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应课本内容写出自己的学校生活,记录自己在校期间的喜怒哀乐,及自己每天上学过程中经历的开心事,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综合体会到写作练习及阅读练习,在参与组合式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减轻自我的学习压力,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利于促进正向学习氛围的构建。同时,读写结合教学法本身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读与写的高度融合既拓展了课堂知识的宽度,又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表达机会,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能激发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到初中英语的学习课堂中。
四、 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促进有效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初中英语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标准,而“写”这一环节的学习难度最大。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育学生的语言创造性,就必须让学生的大脑、眼、手、口、空间、时间等都解放,使得学生在充分发挥自我学习主动性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运用读写结合模式开展写作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尽力激发学生动眼、动手、动口的心理状态,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对英语文章的阅读,教师应在学生正式阅读前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能带着明确的问题去读,并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深入把握文章主旨,教师要做到“读”“写”“改”“思”循序渐进,以英语为基础,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包括对词汇的选择、排版和措辞等方面。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中,能认识到阅读知识输入和写作内容输出的交互作用,进而提升英语的基本素质。比如,在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Playing Sports中,教师可让学生对文章展开简略阅读,并在阅读完成后,鼓励学生以短篇的形式概括所学的知识,并介绍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及喜欢的理由,分享自己通常会在何地开展体育活动,指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