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宏观意识
作者: 肖安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作为高中英语教与学的核心任务,语篇宏观意识在此任务的落实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语篇宏观意识的概念,并将此具体化为三个基本内涵和八项基本内容。通过从学界的研究和高考命题两个角度阐述其重要性后,文中介绍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宏观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语篇宏观意识;主题意义探究;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3-0018-05
一、 引言
语篇结构是从事语篇研究的语言学家们普遍关心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van Dijk(1977)提出话语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的概念后,国内学者钱敏汝、徐纠纠、廖秋忠等对其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推广。van Dijk认为总结概括是认知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总结概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取较高结构价值信息的过程,所提取的信息就是宏观信息单元。他还以实验为例,证明以微观结构出现的信息单元只会存留在人的短期记忆中,而宏观信息不仅能存储在长期记忆里,而且在话语生成的过程中,这些信息还能起到提纲或计划的作用。根据钱敏汝的研究,话语宏观结构能帮助人们排除非重要信息的干扰,在较长或较复杂的话语中推导出主题。在教学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语篇宏观结构来理解、概括较长篇幅的语篇,也可以利用学习、观察到的语篇宏观结构的知识来生成语篇,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此种需要来设计自己的教学。以上学者的研究说明把握语篇宏观结构对理解语篇主题、获取高价值信息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中学教学来说,学生需要重视语篇宏观上的哪些基本内容,以及如何让学生具有语篇宏观意识,这些研究成果并没有提供进一步的指导。文章在以上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语篇宏观意识的概念,并将其具体概括为八项基本内容,并且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宏观意识。
二、 语篇宏观意识的内涵
自国内外学者对text和discourse进行研究以来,学界对它们的定义以及译名并不完全相同,为了便于阐述文章提出的观点,文章所使用的“语篇”概念采用刘辰诞所著的《教学篇章语言学》中的定义: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文章所涉及的语篇类型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语篇类型内容要求”中所涵盖的所有类型。
相较于上一版的高中英语课标,新课标把语篇类型确定为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之一,把语篇知识纳入语言知识的内容,突出了语篇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语篇目标读者不同,作者风格有别,写作目的不一,表达的主题有异,语篇的体裁、结构等表现形式也各式各样。van Dijk的研究告诉我们语篇结构不局限于句子之间的线性结构关系,它是一个层次结构,上一层的语义通过抽取下一层单元的语义获得,而最上面一层就是语篇的宏观结构。通过删除、选择、概括、组编或归总等宏观规则,可以把信息单元组建成一个上一层的语义单位。钱敏汝认为宏观规则能帮助人们排除与主题无关或对主题不那么重要的信息的干扰,步步接近重要内容和主题。
关于语篇的组织结构,新课标提出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则属于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语篇宏观组织结构还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格式等。
综合相关学者们研究成果和新课标对语篇宏观结构的描述,语篇宏观意识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1. 语篇是一个层级的整体结构,每一个意义单元都对与它上下相邻的层级意义单元的理解或表达产生影响。2. 语篇主题是语篇的核心,越是与语篇主题关系密切的信息就越是相对重要的信息。3. 组成语篇宏观结构的基本单位是段,所以段落大意对语篇宏观结构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段落的中心信息,也是构成语篇主题的一部分。
三、 培养语篇宏观意识的意义
(一)学界对语篇宏观结构的研究和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钱敏汝认为,学生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理解句子,能按句法规则去造句,还要学会创作和理解篇章的语言实体。如果学生能对宏观结构的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他们便能在需要时更好地去确定或更明确地去表达宏观结构,这样会有效地提高语言生成和理解的能力。新课标把主题语境确定为课程内容六要素之一,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确定为英语教与学的核心任务,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所用到的最基本的介质就是语篇。所以培养学生的语篇的宏观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地了解语篇中各主要部分与主题的关系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关联,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语篇主题内容,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结合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学者们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语篇宏观意识能使他们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分析思维,对语篇进行总结概括,把握语篇的主题。他们将语篇的宏观信息储存在自己的长期记忆中,在生成新的语篇的时候,将这些信息调取出来用作新语篇的计划或提纲。
(二)高考命题对语篇宏观意识的考查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学生的重要考试之一。高考要反映优秀学生的学习潜能,以便高等学校根据人才选拔需要择优录取学生,其命题和考试的结果对教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英语高考命题对语篇宏观意识的考查分布于各个题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阅读理解和补全短文(俗称七选五)两道题。现以2020—2022年三年英语高考全国卷为例,说明高考命题考查哪些方面的语篇宏观意识。
四、 语篇宏观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宏观意识
在阅读方面,具有语篇宏观意识的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主题,在写作方面,这样的学生能更好地生成计划或提纲。但是语篇宏观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语篇教学中,根据不同类型的语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语篇宏观意识。下文以译林版普通高中教材中的课文为例,介绍几种有助于培养语篇宏观意识的阅读任务设计。
1. 概要写作
现以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Unit 1 Back to school中的课文Realizing your potential为例,介绍如何将概要写作任务与具体语境相结合,设计一个创意概要写作任务。
文章的主题内容是:开学第一天徐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他向同学们提出高中学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潜能,同时他向同学们说明什么是潜能以及如何实现潜能。根据这一语境,我们可以布置一个日记或书信类的概要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全文的概括任务,如设计一个概要写作的任务:
以下是李华听了徐校长讲话后给爸爸、妈妈写的一封邮件,请根据邮件的开头结合徐校长的讲话内容,用80个字完成这份邮件。
Dear Mom and Dad,
This is the first day of my high school. After listening to the speech by our principal, Mr. Xu, I think I now know how I’m going to spend my high school yea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简答
以培养语篇宏观意识为导向的设问应该基于语篇宏观结构的基本内容。下面以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Unit 2 Let’s talk teens中的课文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为例进行说明。
文章的主题内容为:分析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原因和解决冲突的建议。根据这一主题内容,可以设计如下四个由who, why, what, how疑问词开头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语篇。
Question 1: ___Who___ is the article intended for?
Answer: Teenagers.
Question 2: ___Why___ is the article written?
Answer: To help teenagers get along with their parents.
Question 3: ___What___ causes the tensions between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
Answer: The teenagers’ physical changers and their developing mental needs.
Question 4: ___How___ can the tensions be solved?
Answer: With regular and honest communication.
因为设问是以培养语篇宏观意识为导向的,所以问题的答案组合起来也就类似于语篇的提纲,当学生练习文中的语言时,它们可以用作基本提示,学生可以依托这些提示,复述原文内容,练习文中的语言。
3. 思维导图
语篇思维导图要求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语篇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学生阅读完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Unit 4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中的课文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该课文的信息结构完成该课文的思维导图。
对结构复杂或内容概括有难度的语篇,教师也可以先呈现一个不完整的语篇思维导图,让学生完成导图的剩余部分,而且所填入的应该是语篇宏观上的关键内容。如以上语篇的阅读理解任务还可以是让学生补全思维导图中所缺的信息:
4. 表格填空
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Unit 1 Back to school中的课文School life in the UK的主题内容是:一位中国学生谈在英国做交换生方方面面的体验和感受。为了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语篇,可以用一个信息不完整的表格来呈现语篇中的信息结构,让他们补全关键信息:
The following is a table about John Li’s school life in the UK. Please fill in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5. 观点评论
阅读评论的写作任务不同于阅读简答,它的中心任务是评论,所以思维上也更具挑战性。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中的课文Of Friendship改编自英国作家培根的Of Friendship,语篇表达了友谊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友谊带给我们的三个益处:平和的心境、更好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以及各种帮助,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如下评论性写作任务来阅读语篇:
·Do you agree with what the writer said in the passage? Why?
·Besides the benefit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other good do you think friendship can do to us?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必须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要对第二个问题做出回答,学生在自己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或者需要与他人合作探讨得出结论:除了作者所提三个益处之外,友谊是否还带给我们其他方面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