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作者: 刘瀚予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基于此,教师需要以多元化的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7-0123-04

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高效英语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思想道德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优化课堂氛围、设计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等方式,推动初中英语的高质量转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简述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即英语文化意识,使其在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对其形成一定的热爱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其英语思维水平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包括词汇语言积累素养、语言理解和运用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以上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创新、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获取英语知识与技能,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滞后

英语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首先,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在教学实践中时常缺乏先进的理论导向,无法充分满足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使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甚微。其次,部分教师对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缺乏足够的认知。具体表现在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创设教学方案、掌握教学节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时常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活动中。此外,一些青年教师对英语教材过分依赖,无法充分做到对教材的整合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学观念,时常会按照教材内容对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进行按部就班的讲授,导致学生对英语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过分关注学生的英语成绩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部分教师仍然会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在制定英语教学目标时,教师也通常会以学生的英语成绩作为依据来判断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和英语水平。由于初中英语教材所包括的知识点较为紧凑,再加上章节内容拥有较强的体系性,部分教师无法彻底摆脱“为了考试而进行教学”的观念,导致在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能力,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为学生灌输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力求快而多的将英语词汇、语法以及对句型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不但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且更容易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单一、固定的死记硬背模式,更谈不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为了快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部分教师常常会在课堂开始时以最快的方式进入教材重难点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教,学生听”的固定模式进行。其次,在创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往往按照统一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活动,使得英语知识的教学和运用环节缺乏有效衔接,导致教学内容只能满足班级内的一小部分学生,忽略了英语基础较薄弱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课堂的授课形式缺乏创新,久而久之难免会造成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惰性思维而无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作为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南,教学理念能够引导教师在科学、正确的道路上端正教学行为,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教书育人理念。该理念要求教师要尽量立足于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灵活地选择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其次,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坚持生本理念,制定与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英语教学目标,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教师要充分树立能力理念。要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探究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关注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落实。最后,教师要树立好教育服务理念。对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作为“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价值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英语学习和探索。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也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知识足够感兴趣,并在兴趣影响下产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基于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尽量创设趣味化的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兴趣的推动下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为了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和优化。例如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尽量运用幽默的语言或者趣味性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素材和形式中加强对语言的记忆和积累,从而扩充英语知识储备。特别是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需要创设多元化的趣味性元素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调动主观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词汇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词汇的记忆和运用。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个人爱好的能力,提高学生欣赏美的水平,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并给予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音频的方式,让学生听一小段与本课题相关的音乐并记录英文歌词,设置一个“歌词接龙”的游戏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通过游戏环节的引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模仿的方式纠正学生的单词发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单词的记忆效率,间接的增加词汇量的积累。

(三)关注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型学科,具备一定的人文性、应用性和记忆性。词汇作为英语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词汇教学是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需要初中英语教师加强关注,为学生创建高质量的词汇教学体系。词汇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的前提,当学生对核心词汇能够熟练运用时,便能够清晰、准确的运用相关词的词义、词组搭配、语法、句型等,从而达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策略。

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贯彻以听说为主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词汇量的积累,特别是针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对单词缺乏正确的读音规则和拼读规律。因此,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强调单词的音素、音节构成以及单词的重音位置,使学生在听的基础上理解并记忆单词。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读音规则和规律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同一读音的词联系起来进行反复练习并加深记忆。如学生无法理解闭音节中a读//的含义,此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同一闭音节a的不同单词的读音。如act(表演),apple(苹果),band(乐队),happy(快乐),family(家庭),hat(帽子)等,通过一系列举例练习,使学生在熟悉读音规则的过程中也能够对相似的单词进行拼读和记忆。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使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运用和练习积累丰富的词汇,并将其串联成语句和段落,从而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词汇的积累对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它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促进英语思维、提升语言素养。

(四)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思考与创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组织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注重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从英语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具备思考和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在英语课堂中主动向学生提出英语问题,引导他们对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让他们结合以往学习的英语知识及实际生活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问题的构建与设计进行严谨、细致的组织和分析,避免所提出的英语问题存在过难或过于简单的现象。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对待问题探究的态度,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思维水平设计相关性较高的探究问题,在主动提问和引导互动的过程中加强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保证问题探究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适应。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精准的选择提问时机。例如,可以在学生出现思维漏洞或者认知错误时展开提问或追问,引导学生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精准定位方向、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问题探究活动,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或思考型的问题,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随后组织学生对人生理想进行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调查的方式拓展问题内容。通过合作调查,学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充分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和交换信息,从而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规划。

(五)情景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在大多数英语课堂中,教师通常会以中文作为辅助教学来增强学生对英语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的是一定的语言环境,只有当学生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切实感受到英语的广泛应用性,并加强自身对英语的学习和探索兴趣,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强学习动力,获得更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有效将学生身边的某些日常现象和常见的事物,以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获取丰富的英语知识,了解语言学习规律,探索英语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而将教材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对人的外貌及性格特征做出对比或描述,因此,在“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用英语对人物的外表进行描述,对个性进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的情感目标。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名人专访”“公众投票”“明日之星”等生活场景,由教师导演,学生主演,引导学生分别扮演主持人和名人的角色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访谈,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能动性。生活场景的融入能够改变以往“直截了当地向学生传授语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个性化的主题情境中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自身参与活动的意识,从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