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举措探究

作者: 邵开庭

农村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举措探究  0

摘要:在农村学校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当中,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一些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分层作业,其不仅提高了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数学课内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对所学学科知识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学习和记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那么的复杂。因此,在课程教学期间,既要求教师从帮助学生扎实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入手,将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基础化处理。又要将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问题化,通过为学生设置一些贴合教材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将分层作业的设计予以趣味化,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入手来进行作业的设计,从而让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成为活跃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4-0061-05

作业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农村学校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提升学生继续做作业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然而,由于分层作业中唯“成绩论”式的学生分类现象严重,其不仅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扭曲认知,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及自尊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长时间下去,必定会造成班级内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此外,农村学校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趋于形式化,尤其是在“题海战术”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会为学生设计和布置大量的分层作业来让学生去完成,完全忽视了学生完成分层作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学生尽管利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教师所设计和布置的数学分层作业,但是所取得的效果低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和排斥心理,不愿意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成教师所设计的数学分层作业。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分层作业,笔者从以下方面对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探究与设计略谈了几点看法。

一、 分层作业设计基础化,帮助学生扎实和巩固基础

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设计课内分层作业的初衷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数学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一些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其进行基础化处理,通过为学生设计一些基础化的分层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扎实和巩固基础,教师将学生划分了基础组、提升组和强化组三个组别。其中,对基础组的学生而言,所设计的分层作业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长方形或正方形,试着说一说长方形或正方形具有怎样显著的特征?”为主,从而让这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特征。而对提升组的学生,则是在基础组的作业上提升了难度,以“什么是对边,长方形或正方形一共有几组对边,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角又有什么特征,该怎样概括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特征”为主。而对强化组的学生来说,课内作业的设计则是以进行简单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为主,通过让这部分学生解答和计算“在某个农业科技园内,某一位科技人员打算开垦一块荒地用来种植新型的小麦,现已知,该块荒地的长为15米,宽为8米,那么,如果想要在该块荒地周围围上一圈篱笆,那么,最少需要用到篱笆多少米?”的应用题,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课堂所学。当然,为了提高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师还对班级内的学生设计了“梳理归纳知识点”的作业,需要班级内的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在从呈现和展示的过程中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真正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 分层作业设计问题化,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在农村学校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从践行双减教育政策入手,将数学作业的设计进行了分层,通过为学生设计和布置问题化的分层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完成问题化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的主动和积极,真正意义上让农村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探究与设计成为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的有效举措。

例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依照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了“探索新知”的问题化分层作业。在此次问题化分层作业当中,对基础组的学生而言,问题作业的布置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存在很多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发生变化,另外一种量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你能利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吗?”为主,通过让这部分学生试着利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具体描述的过程中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而对提升组的学生而言,教师分组问题作业的设计,则是以“找一找现实生活当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记录它们的变化情况”为主,通过学生积极完成教师所设计的作业,从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两种变化的量之间存在的关系。而至于强化组的学生,教师则为他们设计了“观察圆的面积变化”的分层作业,让学生试着观察表1,说一说圆的面积是如何随着半径的增长而变化的。

三、 分层作业设计趣味化,活跃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

对小学生而言,完成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过程是枯燥且无趣的,尤其是在传统的“题海战术”的影响和作用下,大量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让学生逐渐对分层作业的完成不再感兴趣。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入手,将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进行趣味化处理,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十足的分层作业,其不仅提高了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有效地改变了部分学生对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完成兴趣低下、完成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将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趣味化处理,借此来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致和动力。

例如,在“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之中,针对那些对本节课知识缺乏学习和探究欲望的学生,教师为他们设计了“亲自动手做一做”的课内作业。而学生则需要根据数学课堂上所学的一些“年、月、日”的基础知识内容,试着亲自动手去制作一个日历,并将动手制作的日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从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这部分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完成作业的快乐。而针对那些对“年、月、日”认识不足的学生,教师则为他们设计了“快乐猜日期”的趣味化课内作业。在此次“快乐猜日期”的趣味化分层作业当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共同制作一些标注有不同节日的卡片,并将这些卡片由教师统一进行回收,将其放置到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当中,然后,由各个小组的学生依次上讲台从盒子当中进行卡片的抽取,并根据所抽取的卡片对上面的日期进行确认,答对的小组加一分,答错的扣一分,最后根据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各个学习小组的胜负。毫无疑问,借助趣味性十足的分层作业设计,其不仅活跃了数学课堂的氛围,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了数学这门课程,真正让数学课程分层作业的设计成为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

四、 分层作业设计情境化,提升学生做作业的体验感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为学生设计情境化的分层作业,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印象不再局限于表面,有效地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关注和重视小学数学情境化作业的设计,对现有的作业设计方式进行创新,依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来为学生设计更具效果的分层作业。

例如,在“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提高学生完成课内作业的质量,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情况,将课内分层作业设计进行了情景化处理,为学生设计了“小明陪同自己的奶奶到超市去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其中,一块毛巾的价格为5.2元,而一卷卫生纸的价格为9.8元,现已知,小明的奶奶打算购买一块毛巾和一卷卫生纸,请问,这两样物品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小新在文具店一共花费了6.2元购买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圆珠笔,其中,圆珠笔的价格为1.6元,那么,笔记本的价格是多少?”等不同类型的数学情境化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情况,自行选择一个进行参与,从而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获得更为真实的学习体验。

五、 分层作业设计计算化,拔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入手,将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计算化处理,其不仅有效地满足了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践行了双减教育政策,真正意义上让农村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探究与设计成为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课程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将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予以计算化处理。

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本领,教师将课内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了计算化处理,着重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难度的课内作业。比如,对那些计算能力偏弱的学生而言,教师所设计的课内分层作业则是以简单的数学计算为主,通过让这部分学生计算和解答“44+26=?、47+45=?、65-32=?、35-20=?、98-95=?”等,从而让他们在完成课内作业的过程中明确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算法。而对那些计算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带有情境问题来解答,如“2022年冬奥会已经在我国举办了,有一所学校全体三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陪同下打算乘车去冬奥会场馆进行参观,已知,该学校一共租借了大巴5辆,现已知,每辆大巴最多可以乘坐学生32人,现已知前四辆大巴乘坐的学生已满,而第五辆大巴乘坐的人数只有26人,那么,该学校一共到冬奥会场馆进行参观的三年级学生有多少人”等一些应用题为主,通过学生去利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来进行列式和计算,从而让学生在完成课内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而对那些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课内分组作业的设计则需要适当的提高难度,让这部分学生在解答前面所设计的数学应用题的同时,试着去举一反三,根据所列举的实例,对实例当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改变,然后继续进行列式和计算,从而真正让学生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

六、 分层作业设计生活化,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作业,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还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学以致用本领,使其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作用。因此,在课程教学期间,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分层作业。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学以致用本领,教师将本节课的课内作业进行了生活化的设计,为学生设计了更具贴合生活实际的课内作业。比如,对那些数学素养偏低的学生,教师所设计的生活化课内作业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归纳和总结有关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计算单位间的进率。而对那些数学素养一般的学生来说,教师所设计的生活化课内作业则是思考和回答“现在有一个苹果,小明打算将这个苹果平均分为15份,那么,每一份的苹果该如何去表示?”“同样的道理,如果现在有一块蛋糕,小明打算把它分为25份,那么,小明又该如何进行分配,其具体该如何表示?”的数学问题,从而让这部分学生在完成这一课内作业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是小数,小数具体该如何进行表示。而对那些数学素养较高的学生而言,教师所设计的生活化作业应该与现实生活进行关联,让这部分学生试着去发现并找出生活当中存在的小数,从而在完成课内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比如,当学生陪着自己的家人到菜市场去买菜时,经常会看到家人所购买的菜品上标注着不同的带有小数点的数字,而这些带有小数点的数字表示的就是这种菜品的价格。而称菜时电子秤上出现的带有小数点的数字则表示的是菜品的实际重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