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郑志红
课题项目:文章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常规课题“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学情前测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1-05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郑志红(1978~),女,汉族,福建龙岩人,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学情前测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们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认知基础,从而为围绕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学情前测的应用,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设置,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学情前测的应用,以此来使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符合当下的教育环境。文章将对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前测;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39-0097-05
所谓学情前测,即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前采取必要手段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学习理解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学情前测既针对整个班级的学生,也包括个别的学生,既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个体情况,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情绪等;学情前测的方式包括笔测、口测;学情前测也分知识检测、学习兴趣检测、学习心理状态检测等。教师可通过学情前测结果,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然后针对学习上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强化,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应该重视学情前测应用,以此来协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通过前测发现差距,可激励学生奋进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学情前测可以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清晰地呈现出来。首先,学情前测中较为优秀的学生一般对相关知识点都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能弄清楚知识的重难点,但相对落后的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则不全面,同时对知识点的脉络也并不清晰。这一点就直接体现出了学生在课前预习知识、自学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心理和状态等方面的差距。其次,学情前测中的优秀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进行相关训练,但相对落后的学生则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且解答过程较长,这一点就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上的水平差距。总之,通过学情前测的应用,学生可清晰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从中产生危机感和竞争压力,从而迫不及待地针对某些薄弱知识点和能力进行强化,如此便会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通过前测发现个性,可提升教学层次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学习习惯等都具有一些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些不同,采取精准教学。而学情前测的应用,则可协助教师发现不同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差异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层次分类,然后在普遍性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设计,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以获得显著提高。
(三)通过前测发现共性,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学情前测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同时明确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其认知社会、参与生活、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反感身心束缚、讨厌强制要求、害怕孤立忽视等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喜欢轻松、自由、充满乐趣的课堂环境,喜欢交流探讨,自主探索。而教师贴近孩子的共性需求予以合理引导,创设优良环境,可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二、学情前测的方法
(一)整体前测法
整体前测法是针对全部学生的一次检测,在学情前测中最为常见。通常来说,整体前测法在实施中以摸底考试为主,也就是教师依据课本知识和教学大纲,设计一张针对全班学生的试卷,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完成试卷,然后教师通过批阅试卷,分析试卷等掌握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和成绩分布情况,最后再以此作为参考制定教学策略。
另外,整体前测法在实施中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也就是依据要检测的内容,设计一张问卷让学生填写,以此来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学情前测方式更适用于起始课时,教师在设计问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问卷设计要结合单元编排意图。也就是要从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要以单元教学的整体内容为基础去设计问卷,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认知情况,发现学生学习问题,暴露学生知识短板。
其二,问卷设计要围绕课时教学目标。也就是在设计问卷时,问卷中的题目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去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问卷才会有侧重点和方向,而不是什么内容都有,显得毫无章法。
其三,问卷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也就是在设计问卷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纪,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问卷,这样可以增强问卷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四,问卷设计要注意题目数量,不能让学生产生负担。
(二)个别抽查法
在学情前测中,个别抽查法是针对某一部分学生的检测方式,这种方式通常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检测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以及存在这些差距的原因,然后再以此为参考,对他们进行针对训练,帮助这些学生取得进步,缩小差距。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针对学习成绩排在后10名的学生的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可以有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看法、对课堂环境的要求、对教师的看法和期许等。通过这一学情前测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像是不喜欢数学、数学基础较差、教师上课方式不适应等,了解了这些原因后,教师就可以从中寻找突破点,逐个击破,帮助学生提升成绩。
另外,个别抽样法还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也就是教师可以在教学前,约谈一些学生,从和这些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再展开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分别在差生、优秀生、中等生中找几位学生,然后与他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兴趣偏好、对要学知识的了解等。
(三)预习分析法
在学情前测中,预习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课时教学前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学情前测与预习相结合,也就是教师让学生预习时,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然后根据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是练习题这种动笔书写的任务,也可以是测量调查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任务。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2022年的年历表;在《倍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找出1到20各个自然数中的倍数关系。
三、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学情前测,找准教学起点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找准每一节课的教学起点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是跑步竞赛中的起跑线,只有从正确的起步线起跑,学生才能顺利达到终点。因此,作为教师要在课前对学生的起点进行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科学指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用心设计的学情前测对学生近期情况进行了解,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在本节课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可以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学情前测问卷,问卷中可以包含以下问题:
1. 2.8、3.1、12.6、5.8……这样的数叫什么数?
2. 生活中你有见过这样的数吗?试着列举几个。
3. 同学们,你知道0.3怎么读吗?
4. 你能试着在一条线段上标注出0.3吗?
5. 1元等于几角?如果将一条线段看成1元,那么0.3元是在这条线段的什么位置?
……
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找到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如果全部学生可以正确回答前两题,教师就可以总结性地为学生讲解一下小数的概念,再从小数的读法这一起点开展教学。如果全部学生都可以正确回答前三个问题,教师则可以在适当的练习后,再着重为学生讲解小数的意义。总之,通过这样的学情前测问卷,可以检测到学生对“小数”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找准本节课的教学起点,并以此来制定后续的教学目标,安排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而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而且学情前测问卷也可以算是一种新课导入,其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为后续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二)应用学情前测,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就像没有灯塔的船只,很容易在教学中迷失方向。因此,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的能力,并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促使有限的课堂时间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只重视教材内容,却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需求置之不理,这样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同时也未能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课堂教学往往会走向机械化,使得学生逐渐依赖教师的安排和讲解,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等习惯的养成。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在教学前通过学情前测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分析法展开学情前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以下前测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预习。
1. 借助年历表,将2020年和2021年中每月的天数填入下面表格中。
2. 数一数,每年有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我们分别称它们为什么月?
3. 通过观察,找出一年中最特殊的那个月,并说一说它有几天。
4. 有关年、月、日,大家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完成上述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制定和细化教学目标,而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还可以设计与学生需求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如对学情前测结果优异的学生,教师让他们去探索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并找到判断闰年的方法。而对学情前测结果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继续观察年历表,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认识年月日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三)应用学情前测,创新教学模式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学情前测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自顾自的“填鸭式”教学,多了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节奏的问题。而且,学情前测的应用还可以在学生都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了解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重难点和兴趣点,然后教师再结合这两点,选择与学生实际学情相符、与学生兴趣相投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具有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这部分知识融合了很多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像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四则运算等,而且学生在解决这部分问题时,需要先思考如何将复杂的图形分割成简单图形,然后才能借助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开始计算,这样复杂的计算和思考过程,对还处在小学的学生而言着实有些困难,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常常会因为畏难心理,而消极地对待课堂学习。基于此,教师可以应用学情前测,提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并在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学情前测时,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