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养

作者: 李倩

作者简介:李倩(1982~),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市七中教育集团·东局子学校,研究方向:初中音乐教学。

摘 要:初中是学生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对社会、国家怀有感恩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是初中教育的重要责任与义务。初中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坚定的家国情怀,才能在日后的生活中,不忘初心、感恩报国。初中音乐课程是一门教化学生、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课程,教材中含有大量民族艺术作品。民歌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艺术精华,蕴含了我国千载的文明、辉煌的古文化,虽然古朴,却浓郁、精深、博大,蕴涵着勃勃生机。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民歌、爱国歌曲、传统曲艺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国家的繁荣昌盛,产生对祖国的热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39-0155-04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异曲同工之意,是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家国情怀体现。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利用爱国歌曲、民歌、传统曲艺等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了解到中国千年曲艺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国千年灿烂文化的认同感、荣誉感,让学生拥有民族自信,在与世界交流过程中拥有平等对话的底气。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家国情怀教育涉及日常教育的方方面面,运用民族歌曲、爱国歌曲、曲艺歌曲来适当、适时、适度引导学生,于无形中向学生传递爱国情怀,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受到家国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滋润其健康茁壮成长,将其培养成爱国、积极向上的少年。

一、利用民族歌曲培养家国情怀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字知识、音乐知识,还应将道德教育、家国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我国民歌传承千年,记录着中国千年的文化变迁,历史沧桑。因此,充分利用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民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千年历史文化发展,培养其爱国情怀,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教育方式。

(一)学习民歌过程中感受祖国壮丽河山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高山、河流、平原、高原等多种地貌。一方地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四川盆地孕育了闻名遐迩的巴蜀文化,黄河和太行山和合围形成了燕赵文化,还有齐鲁文化、关东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民俗音乐。民歌承载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播。中国民歌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包含了深深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阶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都会用民歌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我们在学习民歌的同时,可以适当了解民歌产生的背景、历史、社会状态。例如: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中的《天路》,这是由屈塬作词、印青作曲、韩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天路本来指的是青藏铁路。早在2001年,北京市著名作曲家印青和词作家屈塬在青藏铁路施工现场采风的时候,发现藏族人民群众和青藏铁路的施工人员将青藏铁路比喻成天路,印青和屈塬有感而发创作了著名的歌曲《天路》。这首歌以抒情为主,具有鲜明的旋律,是典型的西藏风格,音乐词曲简单而又凝练。但是印青并没有照搬西藏民歌的旋律,而是重新排列了音调的长短与高低,使得歌曲听起来不仅清新明快,而且新颖别致。《天路》在印青的设计下,打破了歌曲的常规,设计得犹如神山奇峰拔地而起。歌词也同样进行了精心设计,在相同节拍速度下,产生不同的节奏、语感变化。每个音乐语句使用重复的音调,在歌曲的首尾安排不同的起音和落音,让歌曲听起来荡气回肠。天路所处的自然环境艰难困阻,有海拔4800米的纳木错湖,有海拔4500米的当雄左尕村,还有海拔4700米的那曲,高原带来的剧烈反应,春季依然天寒地冻,可以想象青藏铁路建造的艰难困苦,也表现出青藏铁路工人的不畏险阻,勇于奉献。在歌曲传唱过程中,更多的人感受到青藏铁路工人无私的奉献,也感受到中国人民创造奇迹的不屈精神,中国人民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面对任何困难,绝不低头,克服种种困难,让西藏人民拥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铁路线,让全国人民相连相拥。这首激情四溢的民族歌曲,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中国雄伟的高原,油然而生起热烈的民族感情与家国情怀。

(二)学习民歌过程中学习民族文化

古往今来,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如浩瀚星辰,不胜枚举,为初中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土壤。在众多音乐歌曲中,可选择适合的歌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例如:七年级下册的《龙船调》,这是一首湖北民歌,将利川民间划龙船唱腔作为主体。《龙船调》这首民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歌词不仅通俗凝练,而且浅显质朴,在活泼的唱腔下,描绘出了一个即将回娘家的美丽少妇,在渡口请求艄公带她渡河的画面。这首歌曲的特色在于拥有起伏的旋律,节奏自由、腔调婉转高亢、音域比较宽,因此,在抒情的同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歌唱这首歌的时候,学生能够感受到湖北的文化特色,从而对湖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探究湖北民俗文化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怀。再如河北民间乐曲《小放牛》、广东民间乐曲《雨打芭蕉》、山西民间乐曲《老鼠娶亲》等将不同地域民间风土风情以欢快的乐曲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听众从乐曲的旋律当中切实感受到中华大地不同地域的民风。拿《小放牛》来说,这段流行于河北民间的歌舞小戏将村姑与牧童之间俏皮生动的对答场景以明快的节奏和富于表情的演绎呈现出来,在抒情的民歌色彩和浓郁的田园风格中,村姑和牧童的天真活泼情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雨打芭蕉》的旋律同样是以流畅明快为基调,表现出人们的喜悦之情,在短小的句幅、顿挫的节奏和并比排列的乐句中,声声弦音如同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气氛热烈,人们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在如此流畅、活泼、清新的乐曲风格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更加增添对地域文化特色的感悟和对祖国广阔河山的热爱。

二、利用爱国歌曲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指的是每个中华儿女对国家的忠诚,对国家文化的认同,对国家历史的尊崇。多年以来,我们国家诞生了许多爱国歌曲,如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保卫黄河》《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过雪山草地》等,是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歌曲。家国情怀是千年以来人们对自己国家的深情,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艺术作品不胜枚举。初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教材中的爱国歌曲,来展开家国情怀培养,培养初中生的道德情操。音乐教育相比其他教育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音乐教育是在轻松自由享受的情境下展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教育。政治教育中的家国情怀,更多的是政治说教、道德灌输,而音乐教育则是心灵上的享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例如:九年级下册音乐课本中的《保卫黄河》,这首歌雄浑壮烈,我们在歌唱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抗日战斗中中华儿女的爱国情绪激荡飞扬。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在国难当头时,他们写出了国人内心的怒吼,激励国人为国家战斗,这是光未然的理想,也是冼星海的信念。这首歌采用了齐唱和轮唱混合的方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族歌曲,激励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日战争中,被抗日军民广泛传唱。这首歌将广东狮子舞与民间打击乐相结合,让歌词歌唱起来轻松、豪放、明快,整个音乐形象节奏鲜明,民族风格浓郁。《保卫黄河》这首歌,唱的既是保卫黄河,又是保卫国家,唱出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决心、斗志,激发了广大国人的爱国热情。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让整首歌充满了力量,描绘了游击英雄们使用大刀长矛、土枪洋枪与敌人抗击的形象,在山林中、草丛中,与敌人周旋的情景一一展现。《保卫黄河》虽然歌词简单,但是字字透露着对国家的热爱,对黄河的热爱,让人振奋激昂,每个中国人都热血沸腾,誓用自己的力量来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光未然与冼星海在短短半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首歌的创作,从歌曲中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浓浓爱国情,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伟大,先烈的壮烈与激情,对祖国产生强烈的依恋,主动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歌曲,歌曲以山丹丹红艳的色彩作比兴,以信天游粗犷跌宕的曲调为旋律,歌颂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带来革命大转折,生动再现中央红军与陕北根据地的革命历史,唱出了陕北人的精神生命与黄土地的炽烈情怀。学生们在学习和传唱中被陕北信天游曲调所感染,感受高原特有的粗犷辽阔和壮丽,同时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重温歌曲的创作背景,回想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更加体会到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的坚定信念,他们的精神像山丹丹一样红得胜火,艳得壮观。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是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艺术自身的要求。能够用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歌曲,不仅有《保卫黄河》,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七子之歌》《军民团结一家亲》《东方之珠》《我的中国心》等,这些歌曲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爱国情怀,通过音乐这一艺术手段,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传唱过程中去理解感受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的社会状况,从而激发爱国情怀。音乐教育就是利用音乐旋律去感染学生,去教育学生,在哼唱歌曲的过程中,不断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爱国的情怀,培养优秀的品质,提高审美情趣。音乐教育中的家国情怀培养,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渴望,在如今幸福和平的年代,学生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不能忘记历史的屈辱,要做好社会国家的接班人,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初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中音乐教材,将初中生培育成人、培育成才。

三、利用传统曲艺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音乐教材中还有传统曲艺。传统曲艺是中国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其中京剧作为中国“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因其表演成熟、行当全面、气势恢宏,已经成为中国汉族剧种的代表。《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就是传统京剧的优秀代表作,该唱段截取自《智取威虎山》。这一革命剧讲述的是,1946年的冬天,我国解放战争刚刚打响,在东北的牡丹江地带,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少剑波带领只有36人的追剿队,灭掉奶头山土匪后,乘胜追击,势必灭掉座山雕等一众匪徒。杨子荣作为侦察排长,在得知座山雕回到威虎山后,主动请缨,及时将消息上报给少剑波。少剑波发出指示,要求杨子荣继续侦查,最后在黑龙沟会合。座山雕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杨子荣通过群众得知匪徒的秘密联络图,并核查威虎山地形,得知威虎山不仅工事复杂,而且易守难攻,因此不应强取,只宜智取。因此,杨子荣主动请缨,化装成土匪胡标,以贡献图纸的名义混入威虎山。在维护上,杨子荣通过了座山雕的多次试探,最终获取座山雕的信任。座山雕还将杨子荣封为“老九”。杨子荣在与座山雕对弈中,多次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智慧。少剑波带领的追剿队及时赶到威虎山,剿灭全部匪徒,无一遗漏。《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就是少剑波深山问苦的片段,“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句句显示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带领劳苦大众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决心与意志。曲艺是中华民族的说唱艺术,诸多优秀曲艺作品都融入了爱国情怀,通过精彩的故事、生动的艺术表现,将英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不仅弘扬了民族正气,还让学生深受感染。学生在学习、传唱民族曲艺的时候,坚定了自身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立、自强精神传承下去。古往今来,民族曲艺弘扬的都是民族精神、中国精神,将中华民族的儿女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社会主义文艺,根本上来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传统曲艺的学习,让学生学习的是民族精神,是爱国情怀。学生们通过学习传统曲艺作品,将爱国信念深植心中,将服务为民的精神扎根心中。传统曲艺沉淀着历史的痕迹,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传承教育,让新一代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立下兴邦之志。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爱国情怀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坚守的道德底线与价值准则。民歌、爱国歌曲、传统曲艺都是将爱国理性转化成艺术感性,为家国情怀的培养增添艺术色彩,让初中生从兴趣出发,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通过脍炙人口的音乐来提升初中生的艺术审美,激发其内在的爱国情怀,自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还应充分利用音乐创作的背景、音乐音调的教育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德育教育,让家国情怀的培养于无形中渗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演唱爱国歌曲、传统曲艺、民族歌曲的时候,会不断感受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享受音乐给人带来的心灵享受,优美的歌声让爱国情怀、道德教育跌宕起伏,让道德教育滋养灵魂,激发学生对音乐新的人生感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未来的音乐教育的路途还长,需要一代又一代音乐教育者持续付出,让音乐教育为爱国教育服务。音乐以其特有的表达形式,让爱国教育变得轻松,为祖国培养未来合格的接班人,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初中七年级音乐课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研究[C]∥2022智慧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22:1434-1438.

[2]徐倩.新时代爱国主义融入初中音乐教育的有效路径[J].学苑教育,2021(36):72-73,76.

[3]王舰.音乐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艺术,2021(12):38.

[4]高卫东.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J].戏剧之家,2021(29):175-176.

[5]彭戈.初中音乐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整合[J].新课程,2021(29):8.

[6]李晓彤.初中音乐课本爱国主义歌曲国家形象塑造分析与教学实践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1.

[7]白宇燕.初中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8]仇辰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21(3):92-9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