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技术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吴国豪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电子白板技术的进步与完善,加快了与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融合,有利于实施2022年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新标准中育人方式的理念,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文章主要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教学为例,介绍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资源整合、架构视频、构建图表、优化情境、教学互动、显微技术、学习成效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白板;生物课堂教学;架构视频;构建图表;优化情境;教学互动;学习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7-0118-06
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了一个课堂教学处理平台。随着教师不断学习最新信息2.0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现代电子白板教学技术的能力更强,能够满足现代生物课堂教学的需求,显著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重点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的教学实例,探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 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扩容平台,白板面积虽小,但可以充分扩展面积,电子白板界面的无限拖拽功能,实现了教学版面的无局限,传统黑板功能与它无法比拟。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组织教学,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放大或缩小显示文字及调用资料,避免在同一屏幕上显示过多内容,或文字过小不易观察。例如教学“血液的成分”时,就可以把血液的分层图片、实验视频、血液的组成概念图放在同一个界面,同时具备图、文、声三维的教学资源。上课使用时教师可以先调用实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结束后教师可以把视频缩小或关闭,并不影响原课件。紧接着教师分析血液的分层现象的实验原理,分析完毕后可以隐藏实验步骤和原理;接着展现血液分层图片,教师可以把图片进行放大,移动到合理位置,显示清晰图片;最后引导学生写出血液的组成概念图。这样一张界面可以容纳许多内容,却可以灵活进行调节,并不影响白板界面合理显示,比传统黑板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课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又如图2血浆成分示意图中有关血浆的成分和功能,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90%的水,7%的血浆蛋白,3%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少量的废物(如:尿素)。利用希沃白板三角形的不同颜色制作出代表不同成分含量的色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亲自动手拼出成分示意图。②思考血浆的功能是什么?③讨论血浆的主要功能为什么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这种教学有如下好处:①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了知识的生成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②血浆的主要功能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成分中占比最多的是水,从而明白水在血浆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就很容易获得感性知识,水是运载血细胞及运输养料和废物的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与2022年生物课程新标准中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相符合,有利于实现培养一个懂学习的人的教学目标。
从以上可知,对教学资料进行整理、重新编排,从而强调教学的重点;通过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的学习,依据实际教学过程,可采用电子白板图像代替文字描述,学习变得简单直观,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电子白板易操作节约了许多操作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课堂结构更加合理,真正地实现了高效课堂。总之,电子白板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习生物知识的效率。
二、 优化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对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方面尤其重要。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方面的作用。电子白板的引入,能够实现创设和优化多种多样的情境。由于电子白板界面交互性能强,能够融入图片和声音,课件设置的内容丰富有趣,图像色彩多样,声音动听,这些都非常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教师能够在电子白板界面上轻松地创设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如图3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动画,教师可以利用白板中的形状功能,选取曲线画出血管,再选择圆形功能画出红细胞(图中大圆表示)和氧气(图中小圆点表示),最后把红细胞和氧气设计成动画如图4所示。在课堂教学下学生可以通过桌面上的互动功能键,点击就能控制屏幕中动画的播放速度、动画中图片的大小,还可以回放,学生还可以写上文字,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问。在图3中学生能够观察到红细胞的形状是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在图4中就能够描述血红蛋白运输氧的特点,小圆点代表是氧气,小圆点越多代表的是含氧量越高,越容易与氧结合;小圆点越少代表的是含氧量越低,越容易与氧分离。与氧结合后的血红蛋白呈现红色,红细胞也呈现红色。血红蛋白缺乏时,红细胞就呈现暗红色,我们从指甲颜色就能判断是否贫血。在几分钟后,参与互动的学生学习的多种思维火花,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从以上对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教学中我们发现: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很多的功能,尤其是图库动画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应用、声音注入等功能的运用,情境创设更加生动灵活,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因此优化教学情境,课堂上就容易吸引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能够集中到生物课堂中。总之,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情境,不但能够使学生形象感知生物实体,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观点,特别是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架构视频信息,丰富学习多样性
课本知识点很多,只是依靠书本或静态的插图学生根本无法直观理解内容。例如“流动的组织——血液”这一节,课本中大量是文字描述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的功能,以及八张插图:血液分层图、血浆成分示意图、显微镜下的血细胞、电镜下的红细胞、电镜下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三张图)。这些插图都是静止的,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界面,教师备课时可以在课件中添加视频,教师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进行调用视频。本节中学生可以随时观看有关血液分层实验的动态视频,观看模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理功能的动态视频,观看血红蛋白的生理特性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控制播放进度、播放速度,按下暂停键,需要说明的地方都能随时进行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样不仅方便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动画功能模拟白细胞、红细胞的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动态过程,红细胞与氧结合及与氧分离的动态过程,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展现各种血细胞的生理状态,这时就能让学生对血细胞的生理功能深刻理解。还可以利用动画功能制作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三维立体结构,加深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深度理解。另外还可以对视频进行灵活地编辑、扩展和控制,在视频、动画的播放过程中插入讲解和文字。教师控制播放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视频容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随时利用希沃助手视频直播功能拍摄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拍摄的视频进行剪辑,投放屏幕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开展学习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师生互动,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在课堂学习中作用。丰富的视频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观,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了视频、动画教学的效果,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时效。架构视频信息,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观察视野、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 构建图表设计,提高学习针对性
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几何图形,构建初中生物教学图表。例如“流动的组织——血液”这一节,主要设计了以下几种图:三种血细胞比较图(图5)、血细胞功能异常症状练习图(图6)、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概念图(图7)。
如图5,三种血细胞比较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表格中各栏目具体内容可以预先输入,再通过蒙层技术进行遮挡,或通过图片直接遮盖,教师需要显示内容时移开图片或直接删除。还可以通过链接,对有关内容进行扩展。如描述血红蛋白的特性可以加入链接,点击后可以导入视频播放,这样就丰富了教学内容,并具有针对性,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图6,通过练习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电子白板技术中课堂活动应用栏目活动模板进行知识配对设计,操作简单,学生练习所花时间较短,提高了趣味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生物学概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如图7,对本节教学进行总结,通过概念图的设计,展现重要概念间的关系。通过电子白板技术中的思维导图技术创建概念图,条理清晰,逻辑明确,简单操作,节省时间。通过这一课件的内容学习,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学生收获非常多,学习进步也很快。
构建以上这三张图表,直观展现出概念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构建概念间比较,有利于学生区分三种血细胞结构与功能间的差异,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又如图8要弄清楚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六者之间的概念联系,教学时,先让学生写出这六个概念,再根据课本内容,找出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调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中提供的图形,像图8中的不同类型图片,把它拖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界面不同位置上,让学生画出概念图(如图8),最终完整画出这六者的关系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一幅直观的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六者的关系图呈现在师生面前,全体学生都能明白这六个概念的不同,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实现了各种简单的概念思维导图。白板与思维导图、概念图、韦恩图的有机结合,对生物学核心概念、抽象的知识、知识体系建构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白板的模式下构建图表,很方便进行讲解,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浪费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又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 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主动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功能,为现代生物教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便利,简单易操作,很容易被教师所接受。课堂上就很容易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有利于缓解课堂紧张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表现,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有趣。
如图9、图10是“流动组织——血液”一节中的小结内容,设计了知识系统图:
希沃白板课件制作方法:
1. 在上课前,教师预先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进行概念化、系统化,内容如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
一、 血液的组成
1. 血浆——运载和运输
2. 血细胞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二、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
三、 了解血常规化验单
RBC WBC PLT Hb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
2. 紧接着插入图片( ),把所有知识点进行覆盖。如图( )所示。
3. 上课时学生可以在图片( )上直接写。
4. 上课时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揭板操作,如图( )所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在白板上操作填图,自由书写,画图,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很短时间内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了这堂课的知识小结。在这堂小结活动过程中,学生全程表现积极,个个都能参与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发现,刚开始学生回答和书写往往很凌乱,不够齐全,同时也不成系统。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更正其他同学的错误,充实其他同学的答案,在适当的地方进行修改或批注。再加上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性能强,通过全体学生相互讨论,确定最后的学习结论。教师可以轻松帮助学生对答案重新排序,一张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展现出来。最后教师展现刚才的设计课件,学生的答案和教师预设的答案比较后,学生思想境界一下子提高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之电子白板实现了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思考、分析和总结,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获得表现机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师生、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加生动活泼的效果。
六、 强化显微技术,突破学习局限性
生物显微技术作为观察微观世界的主要手段,生物体又是建立在结构基础上才能体现各项生命功能和特征。根据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自然观,教学上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相统一的生命观念,所以对显微结构教学非常重要。观察生物体的显微结构受一定教学条件的限制,传统教学多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而通过希沃白板设备教师就能轻易改变这种现状,实现显微技术走进生物教学课堂。如图11,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可以把显微镜下观察的图片直接展现在屏幕。另外课前教师可以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显微结构图片嵌入永久装片的图片中,再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显微结构图片加入链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显微结构图片进行放大,就能轻松实现显示电镜下的显微结构图片,学生就能直观观察到红细胞的大小只有7.5μm,厚度2.0μm,白细胞大小为7~20μm,血小板更小,只有2~3μm。基本上实现了红细胞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效果。这种教学手段实现了信息1.0技术时代(单张图片时代)向信息2.0技术时代(多张图片组合并能呈现立体结构图片时代)的转变,从1.0平面向2.0的空间转变。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从观察作为主要任务向思考过程和深度学习作为主要任务飞越,更能体现2022年生物课程新标准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