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教育共同体高质量均衡发展

作者: 王跞

2022年底,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厦门市思明区成立了区域内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滨东小学教育共同体(包含滨东小学、仙岳小学、金榜小学,以下简称“共同体”),以进一步发挥优质学校领头羊的作用,实现共同体文化共融、课程共创、教研共促、资源共享、质量共进。共同体以“虚实互动、数据融合、一体应用、共生相长”为目标,遵循公平与效率、优质与均衡、育人与育能的价值逻辑,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打造融合式教育群落、全域式教学联盟、智慧型教育场域,不断为教育共同体教学赋智、管理赋能,推动共同体高质量发展。

一、智慧研修,为教育共同体教学赋智

共同体成立以来,三校四个校区一体化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践行“智慧共生,善与人同”的核心理念,形成了具有“积极教育”特色的智慧校园。共同体以“大数据背景下有证据的教与学”为主题,依托智慧研修系统,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1. 从“经验”走向“循证”,探索新型教研模式。从基于经验的教学转向基于证据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培养自身的数据观念,提升自身的“数据”智慧。数据观念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利用数据进行研修的能力。它是教师生发数据素养的出发点和撬动教师“循证研修”的动力点。在具体实践中,共同体利用数字技术平台,结合教学教研实践,凝练出“三循三式”的智慧研修范式。“三循”指的是循证诊课、循证教研、循证促学,“三式”是指卷入式、众筹式、反省式的教研方式。借力“三循三式”智慧研修范式,共同体不断培养教师的工具应用力、教情研判力、学情诊断力和自我提升力,持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

在国家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共同体把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方位运行的契机,在“三循三式”教研范式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出基于数据平台的“三环六步”智慧教研模式。“三环”指“聚焦‘关键’、循证教研、共修共享”三个环节,即聚焦“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关键能力”开展教学研讨;落实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智慧观课系统、“慧”学作业平台数据驱动下的循证教研;通过伙伴教研、互学共研以及区域联盟群策群享达到共修共享。“六步”指形成以解决关键问题为导向,设计以关键环节为抓手,以培养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六个步骤”:设计学案、紧扣关键、智能观课、“切片”分析、循证诊课、反思重建,以此构建大数据视域下的“三环六步”研修范式。

在“三环六步”智慧教研模式下,共同体进一步研发“三单RTC”双师课堂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通过设计预习单、共学单、研学单来制订学案,助力学生“阅读Reading”“思考Thinking”“表达Communication”的“RTC”能力培养。课前推送平台课程资源,学生完成预学单,教师从学生完成预学单的情况来提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清单,掌握课前基本学情。课中,“双师”整合关键问题、设计关键环节、适时调用平台教学资源,解决学生课前学习需求清单,完成课堂共学单。课后的研学单,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和个性化分层作业,实现学情反馈。

2. 从“个体”走向“团队”,聚力教师智慧成长。智慧研修系统是一位随叫随到的智能AI导师,它具备“智能备课”“智慧录播”“智能分析”“智慧观评课”和“智能研课”等多个功能。共同体组织教师利用智慧研修系统,通过自用自省(个体研修)、共研共修(团体研修)、群策群享(区域联盟)等方式拓宽自身的成长路径,实现课堂有证据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实现从传统的教学向具有“数字特征”的教学转变。在“双师双生”课堂上,共同体组织师生线上线下同上一节课。在课后的智慧研修活动中,共同体教师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教研,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思考如何让数字技术重构课堂,让数字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让数字技术改造学生的学习,以此推动共同体各学校高质量同步发展。

二、智慧作业,为教育共同体资源赋值

校本作业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双减”背景下,共同体基于大数据,开发“慧学作业”平台,从“精准分析,个性化的教与学”“精准对比,动态性改编校本”“精准组题,高效性纠错辅正”三个方面开展学生作业精准评价,助力减负真正落地。同时,学校利用平台将校本作业数字化、智能评改数据化,每周可以帮助教师节省约9个课时的工作量,让教师从繁琐的、机械的手动批改中得到解放。教师通过学情数据分析,摆脱了凭个人主观经验判断或采用抽样统计数据的传统做法,依托数据做到逐步、逐层、多维对校本作业进行解析,推动个性化作业逐步形成。

“慧·主张”学术论坛是共同体学术委员会“共研共生”的学术交流平台。教师围绕序列化的主题,激发学术教研动力,拓宽学术视野,促进各校学术、科研、文化深度交流。首届“慧·主张”学术论坛聚焦“数据赋能作业变革”,围绕作业设计、作业评价等尝试构建“慧学作业”模式,推动了共同体作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三、智慧办公,为教育共同体管理赋治

滨东小学新校区、七星校区以及伙伴校金榜小学正按“厦门市五星智慧校园”标准开展相关的规划与方案设计,伙伴校仙岳小学正逐步实施改造升级,目的是努力实现四个校区“开放协同、共享共治”的数字化智慧管理目标。为此,共同体依托企业微信搭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初步架构出管理平台的“四中心”,即数字教育中心、智慧协同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质量评价中心。该平台以新一代数字技术和前沿智慧应用为核心,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减轻师生过重的负担,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目前,基于共同体伙伴校共同发展的智慧协同管理平台已完成建设,处于应用与完善阶段。该平台以“协同管理+智慧应用”为主线,由标准、规则、服务、数据四大核心要素构成,包括“个人在线表单申请”“校内公共事务”“班级管理事务”“校内文档管理”“教务工作事务”“社团选课管理”等功能模块。以上功能模块的开发与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比如,“校内公共事务”模块让教师便于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做好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也能通过平台及时获取教师的评价;“教务工作事务”模块主要用于日常教务管理,包括学籍信息、成绩统计等,便于教师对学生学情有及时准确的了解;“社团选课管理”模块主要解决课后服务管理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提升课外活动能力。

四、智慧培训,为教育共同体教师赋能

1.线上线下相结合,探索实践培训新模式。共同体搭建的智慧培训平台可为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活动提供便利。如教师在线下开展教研活动时,可利用平台的教研模块助力活动在组织、开展、评价、记录等方面更加规范化与高效化,有助于实现培训的常态化。此外,教师可随时随地通过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研,如组织教师开展远程观摩公开课、说评课、视频会议等,以此不断创新学校间的协作交流机制,为校际交流、优质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2.多维培训平台领航,打造新型综合培训系统。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性,持续更新教学技术和手段,共同体各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引进各类专家及教研员驻校指导,为教师作讲座。学校还为全体教师开设知网研学平台账号,组建青年教师学习圈、教研组及备课组研讨圈、课题骨干教师研究圈等,定期开展教研分享活动。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滨东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