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
作者: 张玉华摘 要: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教学往往被视为两个单独的环节,导致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关联。为了改变传统语文课堂这一问题,读写一体化教学应运而生,教师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探讨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核心素养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然而,受种种原因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阅读与写作割裂、学生不知怎样开展写作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实现读写结合的既定教育目标,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学习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现状
(一)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单一
读写一体化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在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性、全新教学理念等,充分发挥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读写一体化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学生在开展读写一体化学习时,难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无法理解阅读文章,难以提高个人的写作技能,最终导致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读写一体化教学原则分散
要想发挥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真正价值,提升学生的读写一体化能力,语文教师应当遵循对应的教学原则,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现阶段,在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原则相对分散,难以体现出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性与个性化优势,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具体而言,缺乏整体性原则,导致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融合学习不够深入,忽视读写一体化的真正内涵;缺乏个性化原则,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仅无法贯彻新课标理念,还会降低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成效。
二、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阅读和写作对学生学习自信、文学积累、综合素养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应用,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素养,促进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知识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应用读写一体化教学还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师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提供支持。
(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写作能力与阅读水平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两大主要因素,为此,在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具体而言,在应用读写一体化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根据文章内涵、文章结构进行创作,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整体水平。另外,通过根据自己的写作需求开展文章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提升语文整体教学质量
首先,阅读和写作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学科知识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通过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还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存在的学生阅读积极性差、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写作水平较低、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等问题。最后,读写一体化教学能够使阅读与写作教学取长补短,充分提升语文整体教学质量,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三)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通过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能够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效解决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知识学习与生活做好铺垫。在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语文整体的教学观念,将阅读和写作环节进行融合,改良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为了提升读写一体化教学效果,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语文教学全新目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三、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在阅读过程中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由于小学生刚接触语文学习,缺乏写作经验以及写作知识积累,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怎样开展写作、敷衍了事、抄袭范文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发挥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真正价值,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将写作素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及该单元习作的读写一体化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需要在互联网中搜寻与本单元三篇文章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名师讲解视频、影音图文等,做好备课工作。然后,教师需要将这些教学资源直观地在课堂中展示,并根据教学资源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文章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比如,任务1:说说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景色优美?任务2:三篇文章都有围绕关键语句写一段话的案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任务3:说说三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整理出文章中优美的段落、语句。
阅读任务布置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完成相关任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阅读较慢的学生,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并为学生解决问题。待全部学生阅读分析完毕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任务成果分享到课堂中进行讨论。比如,学生1:“以《富饶的西沙群岛》文章为例,从‘西沙群岛一带……色彩就不同了’,这一段可以看出西沙群岛景色优美。”学生2:“整个段落围绕关键语句进行描写,能够更好地理解段意。”学生3:“我认为《海滨小城》的第二段、第三段写得非常好。”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阅读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描写景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写景方法、美词佳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为学生开展写作做好铺垫。
(二)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开展写作
在读写一体化教学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开展写作。教材中节选的文章蕴含丰富的写作内涵与写作素材,如果学生能够结合文章进行写作,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利用教材文章引导学生写作。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章《剃头大师》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本单元的习作任务,并明确本篇文章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经过教师的研读,将文章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确定为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体会文章在人物描写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开展描写身边有特点的人的写作。确定好文章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后,教师便可以开展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剃头大师》这篇文章的教学课件、教学微课,引导学生结合课件以及视频,体会文章在描写人物时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师要提出引导问题,比如:“同学们,深入阅读文章,说说文章中‘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具体指什么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形容人物?”学生1:“‘害人精’用来形容剃头师傅,因为小沙害怕剃头,谁给小沙剃头,他就会骂谁害人精,而且,老剃头师傅在剃头时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学生2:“‘剃头大师’用来形容‘我’,因为作者将小沙的头发剪下来了,自认为自己是剃头大师,但‘我’根本不会剃头。”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篇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随后,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写作。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效果,教师可以将本课的人物描写手法、单元习作任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进行写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说说自己要形容的那个人,为什么会想到他。在学生完成写作后,还需要将自己的创作分享到课堂中,由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成果,引导学生修改文章。通过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开展写作,为学生提供创作思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尚未掌握有效的阅读与写作方法,兴趣就是支撑小学生开展阅读与写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组织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为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章《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在开展本课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对父母倾诉情感的文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文章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单元习作版块。学生创作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成果在课堂中展示,由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情况与文章存在的问题。随后,教师可以开展本课教学,鼓励学生看看本篇文章是如何对母亲倾诉情感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文章相关的视频、影视片段等,提升学生的文章阅读兴趣。随后,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文章阅读,尝试回答出教师在文章阅读开始前布置的问题。在学生小组合作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写作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学生大致理解文章内容后,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读写大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并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与表达情感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名学生的分享情况,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分享看法。课堂最后,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成果等写作文章。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提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把握读写一体化教学原则
语文教师在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时,为了有效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需要把握读写一体化教学原则,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技能。具体而言,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整体性原则以及个性化原则,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综合能力。首先是整体性原则。教师需要通过以阅读促进学生写作、通过写作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积累相关写作素材。对此,教师需要根据教材文章中的写作信息设计写作练习,为学生提供写作训练机会。比如,在开展《鸟的天堂》文章阅读时,教师结合文章中所用的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方法,为学生布置写景习作练习。除此之外,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明确写作主题,鼓励学生分析写作主题,并根据写作主题开展文章阅读。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解析能力,还能让学生意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在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距,结合因材施教理念进行教学。比如,教师需要开展分层教学,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我表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阅读写作任务,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读写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高效教学方式。通过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蔡菊. 读写一体高效教学: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24(19):35-39.
[2] 胡晓春.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N]. 科学导报,2024-04-19(B02).
[3] 刘近华. 读写一体高效教学: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2023(36):140-142.
[4] 严主花.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J]. 名师在线,2021(32):58-60.
[5] 刘艳萍. 读写一体并蒂花开: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新思维[J]. 语文新读写,2023(13):87-89.
[6] 杨金桂.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3(1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