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研究

作者: 陈欣怡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阶段,亦备受关注。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语法和词汇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绘本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材,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文章旨在探讨基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方法,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思维品质

绘本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教学资源,因其具有图文并茂、贴近生活以及内涵深刻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绘本融入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促进儿童语言发展,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满足他们成长的多重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有必要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抓住发展思维品质的关键,以优化绘本教学,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培养的平衡。

一、绘本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在当前小学英语教育中,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绘本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其融合了情感、认知和语言能力的特点,对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而绘本作为一种情境化的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境,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绘本不仅有助于学习词汇和语法,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绘本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合的绘本,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绘本教学可以通过情境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的交际能力。

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一)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还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性思维赋予学生独特的思考模式,使他们能够以更开放的眼界探索英语语言的奥秘,通过与绘本中的情节和角色互动,学生得以构建新的故事情节,拓展词汇的应用场景,从而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同时,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创意性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加深对英语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创造性思维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阅读绘本时,不仅会对故事情节进行联想和拓展,还能发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了应对多样语境的能力。

(二)提升学生语言运用水平

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深入思考,还培养了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灵活性与准确性。通过绘本教学,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情节背后的逻辑关系,提出问题、分析矛盾、探求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包括分析、评估和推理能力。当学生在阅读中面对不同角色的决策时,他们不仅要理解情节,还会思考角色选择的合理性,这促使他们关注细节并推敲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样的思维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运用,使他们在表达时更加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信息的准确性。批判性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动性与自信心,在绘本中,学生不仅是被动的读者,还是思考者和质疑者,他们学会质疑语言表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实现了对语言材料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这种批判性的态度也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语言运用中更自信。

(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沟通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更显其重要性。绘本教学作为一种情境化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绘本教学,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故事情节、角色和生活方式,从而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视野。在与绘本内容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语言,更是了解了其他文化的价值观、传统习惯和社会背景。这种跨文化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尊重和包容心态,使他们在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更具有敏感度。此外,绘本教学也锻炼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在绘本中,不同的角色可能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这要求学生在理解其语言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其文化特点。通过模仿绘本中的对话和情景,学生可以锻炼在不同语境中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运用技能和交际能力,这种在虚拟情境中的练习为学生将来真实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基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策略

(一)借助绘本封面,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学生面前呈现一本书时,封面往往是他们最先关注的部分,具有吸引力的封面能够使这本书脱颖而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绘本也是如此。然而,在运用绘本进行教学时,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封面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实际上,封面不仅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外表,它还承载着信息传递的功能。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探讨封面上的信息,激发学生的联想,引导他们从封面所透露的内容中推测故事主题,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小学英语涉及农场主题的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入绘本At the farm作为教学材料。在学生阅读绘本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封面。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封面,放大细节,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上的元素。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在这个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学生会迅速回答:“有高塔,有农场,还有许多牛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词汇的英语表达。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物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故事会是关于什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让学生试着从封面上的元素入手,推测绘本可能涉及的主题和故事情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绘本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在探索封面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二)利用绘本故事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绘本故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输入,更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平台。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能够产生新观点、新想法和新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绘本故事,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体验各种角色的情感、经历和决策,从而激发对故事情节的创造性扩展。绘本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往往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所描述的,学生可以从中联想到更多的可能性,构建自己独特的解读。

例如,在“Unit 4 My Family”这一课中,一本涵盖家庭主题的绘本可以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机会。以The Amazing Family为例,这本绘本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元素的家庭故事。在阅读这本绘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在家中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构建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创新情节。学生可能会提出类似的创意:“我在家中发现了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每次打开盒子,就可以变成不同的动物,然后我会和家人一起体验各种有趣的冒险。”通过这样的创意扩展,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绘本故事,还在思考中发展出新的情节和可能性,这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由浅入深讲解故事,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教师由浅入深地讲解绘本故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分析问题、推理和归纳,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表达意义。通过分阶段的讲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以绘本故事Would you like a pie?为例,教师可以将故事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在故事的第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绘本图片,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教师可以提问:“Who are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学生回答:“Squirrel,Rabbit,and Mole.”。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和简单的情节描述,形成对故事基本情况的认识。接着,在第二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对话中获取更多信息。教师提问:“What did Squirrel ask Rabbit and Mole?”,学生回答:“Squirrel asked if they would like a pie.”。通过分析对话,学生可以理解Squirrel提出了一个问题,邀请Rabbit和Mole吃馅饼,这一阶段培养了学生从对话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逻辑分析的能力。在第三部分,教师可以深入讲解故事中Squirrel做馅饼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Squirrel要做馅饼以及如何制作。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在故事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逻辑分析,理解Squirrel的动机和行为。

通过由浅入深地讲解故事,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角色动机以及行为,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的引导和问题提出,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提升了他们的逻辑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还培养了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的逻辑分析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四)围绕绘本主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

绘本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载体,更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合作和拓展知识的桥梁,通过合作探讨,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还能够发展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倾听他人的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形成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此外,合作探讨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绘本故事The Magical Forest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主题或问题。例如,一个小组可以讨论:“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另一个小组可以探讨:“故事中的友谊和合作对主人公的冒险有何帮助?”通过针对不同主题的讨论,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故事的内涵,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整体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这样的互动交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还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教师在整体讨论中可以提出深入的引导性问题,如:“你认为故事中的友谊和合作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何启示?”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将故事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应用能力。总之,围绕绘本主题引导学生在小学英语教育中进行合作探讨具有重要价值。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的绘本阅读不仅是积累语言、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助力他们在全球化的社会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朱敏. 指向高阶思维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1(18):71-72.

[2] 张霞. 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整合英语绘本的要点[J]. 新课程研究,2022(15):63-65.

[3] 徐苏燕. 基于“问题链+思维可视化”的英语绘本深度学习路径构建[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08):32-37.

[4] 刘兰娟. 运用思维导图,改进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J]. 新课程,2021(48):134.

[5] 陈静. 指向阅读品格提升的小学英语绘本与主教材融合教学实践探索[J]. 校园英语,2022(50):76-78.

[6] 龚丽雯.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策略探究[J]. 教育界,2022(34):56-58.

[7] 邱丽华.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践[J]. 新课程研究,2022(31):77-79+83.

(责任编辑:张涵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