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情境教学让小学音乐课堂更高效

作者: 黄真兰

摘  要:音乐是情感和思绪实现激烈碰撞的声音表现,音乐素养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摆脱传统应试教育可有可无的现实困境,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丰富色彩,就要注重情境教学的多元应用。文章将着重探究小学音乐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多元途径。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一、树立情境教学理念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必须意识到并不是所有模拟的情境都能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而是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音乐需求出发,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创设出富有针对性的音乐情境。

比如,在教授湘艺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欢迎你》的内容时,音乐教师要想学生开启音乐之旅,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就要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目光。而情境创设的核心在于掌握学生的需求。音乐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欢迎你》的基本内容,明白这是一首自我介绍或者欢迎新生的曲目。有些学生渴望上台表演,有些学生渴望播放动画视频,有些学生渴望合作演唱,不同的需求和期待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探寻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从学生的本身出发,探寻提高教学效率的高效途径。小学音乐教师只有秉承生本主义,才能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使学生产生音乐探究的内心动力。

(二)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源泉,是学生感悟音乐学习魅力的关键。小学音乐教师希望通过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但需要明白,情境创设的核心还是兴趣的激发。多元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的乐趣、产生音乐探究欲望。

比如,在教授湘艺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阿西里西》的内容时,音乐教师要想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格,品味彝族儿童的生活乐趣,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多元创设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生的自然天性,音乐教师只有充分丰富情境教学的内涵,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彝族儿童乐曲的独特魅力;或通过播放彝族儿童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真实了解彝族儿童的生活境遇,从迥然不同的游戏中体会到儿童的欢乐;或通过彝族歌舞的现实演绎,组织学生表演彝族舞蹈,演唱彝族歌曲,使学生从动作和声音中体会彝族音乐的魅力,激发音乐乐趣。

兴趣是学生保持音乐学习的持久动力。音乐教师想要发挥情境教学的客观作用,就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方向,结合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自主探究的强烈渴望。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素养。

二、采用多元化情境方法

多元化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方向,是增强课堂活力、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基本途径。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发挥情境教学法的独特优势,必须探索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能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的高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认真审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能,通过丰富的音像资料重构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丰富情境教学的内涵。

比如,在教授湘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土拨鼠》的内容时,音乐教师要想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使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节奏和歌词中感悟美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需要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重现的形式体现土拨鼠的生活状态。如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通过互联网检索播放土拨鼠的自然纪录片,让学生从土拨鼠的自然习性和独特魅力中感悟自然的神奇,从而更好地理解《土拨鼠》乐曲的基本内涵。这能够让情境化教学模式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了自然绚丽的音乐画卷,激发了学生的音乐热情。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潮流,音乐教师必须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把握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途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检索价值,通过丰富多彩的素材资料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构建多元生活情境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充分感悟音乐教学的魅力,产生音乐学习的渴望和热情,就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利用生活实际构建趣味化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比如,在教授湘艺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银色的桦树林》的内容时,音乐教师要想学生领会该首歌曲的基本内涵,理解感情基调,发挥情境教学的基础性作用,不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桦树,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种角度,实现全方位的观察和了解。这样学生能够将生活和音乐相结合,充分认识到音乐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明白要想真正提高音乐核心素养,必须强化自身的生活感知,从生活的细节出发,实现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交流。生活情境是小学生感悟音乐的最佳途径,是实现理性认知和感性体会的有效方法。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传授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悟音乐。

音乐是一种感悟,是通过音符和节奏的不同,以及声音传播和体会的方式,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抒发和交流。音乐教师需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意识到生活情境对学生理解音乐真谛的建设性作用,引导学生将生活和音乐有机融合,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强化对音乐的感悟。

三、开展趣味情境实践

知识的价值在于实践,任何一种流传至今的知识,之所以拥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原因在于其实用价值对生活实际具有巨大的指引作用,音乐亦是如此。在音乐的海洋中,人们获得了情感的释怀,思想的交流。音乐教师需要开展趣味性的情境实践,让学生在欢乐中感悟音乐的魅力。

(一)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音乐教学的常见方式,也是学生增强音乐感悟的便捷途径。音乐教师要想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就要深刻意识到角色扮演的基础性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融入的方式,从动作和声音的表达中感悟音乐核心思想,强化思想的认知和情感的内敛。

比如,在教授湘艺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栗子大丰收》时,音乐教师要想学生感悟农村生活,需要强化学生对乡村的基本认知。丰收是农业种植结果的重要时期,人们应参与农业生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贡献自己的力量,品味独特的乡村生活。现代小学生对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缺乏科学的认知,想要让学生理解该首歌曲的核心内涵,音乐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多元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欣喜丰收一天的生活,从而增强对音乐的理解,从声音的抑扬顿挫中准确把握核心思想。角色扮演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实践是知识来源的重要途径,学生要想增强音乐理解能力,就要投身于生活实践。教师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从不同的动作和声音中感知音乐,听懂音乐背后的情感基调和价值取向,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二)分享音乐情境故事

每一首经典歌曲都拥有一段美好的故事。学生想要真正听懂音乐,不仅需要掌握系统性的乐理知识,还需要了解音乐的前世今生,从而把握音乐的核心思想。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分享音乐中的情境故事,增强学生的音乐感悟。

比如,在教授湘艺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课《我的家乡日喀则》时,音乐教师要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知,可以引导学生分享情境故事。以本首歌曲为例,其核心思想是家乡,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情境,鼓励学生分享此种情境下,自己的父母会有怎样的表现,以及和家人之间的趣事。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背景音乐的结合增强学生对《我的家乡日喀则》的理解,而且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分享生活故事,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情境框架。

每一首歌曲都拥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思想的感悟来源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学生通过情境故事的分享,在诉说过程中不断接近音乐的核心,从而让音乐的感悟不再成为一种挑战,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音乐核心素养的重点不在于音乐技巧,而在于音乐感悟。

四、扩展音乐情境

音乐是一个无尽的海洋,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尽情地畅游。音乐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就要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音乐方向,实现音乐的生活化,从音乐中感知生活,从生活中了解音乐,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一)增强学生情境感悟

生活是一个大熔炉,充满着悲欢离合。音乐寄托着不同的思绪,让难以言说的话语通过音符传递给他人。音乐教师需要意识到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深远影响,音乐核心素养的具备是使学生长远发展、营造多彩人生的重要桥梁。比如,在教授湘艺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课《月亮》时,音乐教师要想实现学生音乐的长远发展,将其作为人生的一种选择,就要增强学生的情境感悟能力;鼓励学生结合音乐背景资料从多元的角度理解歌曲的基本内涵。如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是高雅的象征,赞扬某一人的品行高洁;可以是团圆的象征,一家人在月圆之日吃着月饼,赏着圆月,感悟生活的美好。随着对情境感悟的增强,学生认为,音乐不再是一种难以理解的事物,而是情感和思想表达的媒介,是感悟他人情绪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音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品味音乐,在生活中感悟音乐,将音乐视为一种事业或者兴趣,用来点缀自己的生活;音乐能够转换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路径,丰富生活的多元内涵,增强生活的趣味性。

(二)探寻个人发展方向

不同的学生,由于成长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个人喜好不同,因此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选择。有些学生喜欢忧伤的音乐,有些学生喜欢热情的音乐,有些学生喜欢梦幻的音乐,有些学生喜欢充满故事的音乐……音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法探寻个人音乐方向,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比如,在教授湘艺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八课《小青蛙找家》时,音乐教师想要推动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引导学生探寻音乐的个人发展方向,从多元化的情境中感悟音乐的喜怒哀乐。如本首歌曲中,学生从“跳跳”“呱呱”的独白,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中,体会到小青蛙在找家过程中的焦虑心理。歌曲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家的喜悦心情,感悟到家的温暖,寻找到前行的方向。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音乐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构建高品质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使学生从音乐中探寻个人发展方向,为个人生活的丰富多彩添砖加瓦。

五、结语

音乐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良好选择。音乐教师要想构建高质量课堂、引入情境教学的多元方法,首先,需要树立情境教学理念,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大家长”教学模式,探寻学生的音乐需求,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其次,采用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实现音乐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多元创设,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深度理解;再次,需要开展趣味性情境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氛围,通过故事分享增强音乐感悟;最后,需要引导学生扩展情境探究,以期为学生的音乐之路提供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 肖勰. 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27):34-35.

[2] 许苏婉.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J]. 安徽教育科研,2023(19):73-75.

[3] 王思蒙.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尝试与思考[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5):116-117.

(责任编辑:石子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