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班级特色,激发办学活力
作者: 宋娜 郑海燕摘 要:学校应深度挖掘内部资源,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激发办学活力,避免唯分论,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形成“一班一品,才智涌流、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为边远地区老城区学生“上好学”多开一扇窗。
关键词:一班一品;课程建设;素质教育;办学活力
一、课程建设,突显特色
“一班一品”课程的理念是“赋能学生个性发展,让生命五彩斑斓”,旨在通过课程实施特色艺体教育构建活力校园,提升办学品质,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一)立足实际,量体裁衣
实际,包括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和学生实际。虽然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学生的家庭状况,在争取社会和家长资源方面是很难与大城市或名校相提并论的,但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一批工作热情高、技术能力强的科任教师,这是课程建设中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其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均为专业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是黑河市名师工程人选,科学教师个人创新意识极强,在STEAM教育方面走在全区前列。基于对科任教师队伍的了解,黑河市第二小学把“挖潜教师内部资源”作为支持课程建设的重头戏,在教师团队中招募有创新意愿的教师组成一班一品课程团队,以教师特长爱好为基点,在全校27个班级全面铺开。因为学生多来自进城务工家庭或留守儿童,家长对学生陪伴缺失,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艺体类的校外特长培养,更谈不上编程等科技类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接受艺体特长教育、提升科学素养,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担在肩头。
(二)品点提炼,覆盖全面
“品”是班级特色,也是班级灵魂。各班级根据班级实际和学生兴趣打造属于自己班级的以艺体特色为主的品牌课程,包括艺术(葫芦丝、中音竖笛、双排箫、陶笛、非洲鼓、铃鼓、杯子舞、童声合唱、英语歌曲)、体育(篮球、足球、跳绳)、传统文化(太极扇、京剧、纸盘绘画、软硬笔书法、古诗吟诵、剪纸、米粒画、粘贴画)、STEAM(编程、机器人、华容道、魔方、速叠杯、科技小制作)等四大类27项。学校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和成长,帮助每个孩子以多彩的姿态成为多样的人才。
(三)科学评价,有效激励
学校强化评价导向作用,教师评价部分纳入学校量化考核、绩效管理,对教师不以“分数唯一论”,尊重和发挥教师特长爱好和创新需求,增加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对学生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纳入“阳光争卡”评价体系,记入成长档案,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二、课堂实施,求真务实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式。“一班一品”课程也有其独特的要求和独具的元素。根据学校一班一品特色课程规划,团队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特长制定个人特色课程方案并付诸课堂实施。
音乐学科打造“民乐校园”,把掌握一门民乐、培养音乐素养作为目标;美术学科将“传统美术形式”分解到各个年龄段,学习和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信息学科以“编程”为起点帮助孩子获得一张未来世界的“通行证”;科学学科利用中央教科馆提供的“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体验科学,启迪创新;体育学科更是因地制宜“让生命在运动中大放异彩”。
体现教师的兴趣和特长是一班一品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例如李建国老师是黑河市太极社团的辅导教师,他打造了“太极班”;爱好京剧的单淑萍老师打造了“京剧小唱班”;虽然自己不会但很喜欢非洲鼓的宋晓波老师打造了“非洲鼓班”,她还有一句名言“可以不认识我,但提到非洲鼓就会想到我,想到我的班”;参加过书法学科国培的司建国老师打造了“软笔书法班”;更有边学边教的“速叠杯班”“小魔术班”“华容道班”等 ,内容不拘,鼓励更新。老师们在一节节课堂实施中引领学生打开艺体和创新的大门,每一节课堂都是学生一周的期待,每一年都有“争抢”一班一品教师的“暗流”。精彩的内容成就精彩的课堂,善于思考和创新的教师润泽着学生快乐校园生活的底色,“一班一品”课程成就了学校活力办学的目标宗旨。
三、平台搭建,激发动力
学校着力搭建各种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展示平台,多点发力,让每一名学生都有“站在舞台中央”的机会,展示的是技能训练的成果,更是学生大方、自信的培养过程。
(一)校内展示增强自信
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在乎展示地点和级别的,因为每一次展示都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可和助力。学校在平台搭建方面煞费苦心,每学期末举办汇报展示、外来参观检查活动展示、中俄互访活动展示、家长会展示、新生入校展示、班级自创展示……温暖的季节里,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舞台。
(二)校外展示拓宽视野
首先,参加校外正规机构和团体组织的活动。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演出,黑河市第二小学的“一班一品”总是以“集体节目”的绝对高分胜出;非洲鼓班参加了2019年黑河市少儿春晚和“中俄双子城”巡游活动;古诗吟诵班参加了市图书馆举办的“世界读书日活动”;编程班和科技制作班参加了第22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黑河赛区的评选。其次,教师自发带领学生举办演出。太极拳班的太极扇成为黑龙江公园里的靓丽风景;葫芦丝班在“瑷珲-腾冲”公园丝韵飘扬;京剧小唱班在周末大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虽然走出校门的学生表演还很稚嫩,但他们小小的身姿却赢得围观群众交口称赞,这就是最好的动力,最美的合力。学校还拓宽合作领域,加强院(黑河学院美术设计学院、计算机学院等)校共建、馆(黑龙江省图书馆、爱辉区图书馆、黑河市科技馆等)校共建,成立了黑龙江省《生活报》小记者站分站,加强中俄教育交流,着力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学习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之后,学校更加坚定“一班一品创特色,活力燃爆满校园”特色课程的建设之路。以“十三五”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为引领,深化了一班一品特色课程的创建和实施,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成才;以师为本,考虑师资的整体实力,促进专业成长;以校为本,基于地域特色与校本优势,促进学校发展”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尚美”为目标,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强化课程实施主体责任,学校自主设定课程实施方案,分学段设计、长短课结合、课内外融合,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满足学生需求。
一班一品特色创建极大挖潜了教师资源,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老师们大胆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每门学科都充满活力,更具魅力。在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的同时,更为老城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孩子们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舞台,也初涉社会的特定领域,绽放着“斑斓生命”。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 朱俊. 一班一品创温馨 和谐发展促成长——上海市延河中学特色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2(06):59-61.
[2] 李万春. 一班一品 弘扬个性 助推发展——关于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新教师,2014(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