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问题探讨

作者: 张文革 周成仕

摘 要: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在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不受重视。以重庆市为调研区域进行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地理教师专业化率和专职化率较低,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堪忧;并剖析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推进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的系列策略。

关键词: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11-0075-04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经济、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靠教师,教师专业化水平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推进教师专业化是确保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使其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有助于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的内涵及重要性

1.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是指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专业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的,因此,专业人员更有社会地位,受到人们尊重。专业化是由职业转变为专业的过程,是对从业者专业要求提高的过程,也是从业者社会地位提高的过程。凯尔·桑德斯认为传统意义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牧师、医生和律师。教师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但专业化进程相对缓慢,其专业性长期以来并不被广泛认可。

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师专业有其特殊性,即双专性,教师专业包含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基于教师专业的双专性特点,教师专业化包含“教师学科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其中的“教师学科专业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群体学科专业化率提高的过程;二是指教师个体学科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衡量教师群体学科专业化率的标准是教师所学学科专业与所教学科的对口率。

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一是指地理教师群体学科专业化率提高的过程;二是指地理教师个体地理学科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地理教师群体学科专业化率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地理教师群体学科专业化问题。

2.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的重要性

一名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具备三方面的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相对小学和幼儿园阶段,中学各学科知识的专业性更强,对教师的学科专业要求更高。《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中学教师的学科专业提出明确要求: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促进中学教师学科专业化的重要文件,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为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一门独立的必修学科,学科专业性强,蕴含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育人价值。地理教师要胜任地理教学则必须具备这些必备的地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特别是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地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指向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地理任课教师的地理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专业地理教师短时间内难以具备这些地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难以胜任地理教学工作,难以肩负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任。地理专业毕业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地理专业知识、地理教学理论学习和地理教学实践,基本具备必备的地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能胜任地理教学工作,保证地理教学质量。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并不令人满意,地理整体教学质量也令人担忧。

二、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重庆市作为地处西部地区的直辖市,教育水平和教育发展历程与许多省(自治区)具有相似性,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问题和原因具有一定代表性。

1.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师专业化现状,2020年,课题组收集了重庆市部分区县义务教育阶段任课教师第一学历专业和进修学历专业的数据,统计各学科教师专业化情况。图1为部分学科专业化率统计柱状图。

为了解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现状,2022年1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问卷星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 593份(删除部分教师重复填报的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重庆市部分区县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专业化率统计数据和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化和专职化状况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化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较低

全市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不到50%,相对于国家对中学教师学科专业化的要求而言,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较低;相对于语、数、外学科的学科专业化率而言,地理学科专业化率显著偏低。

(2)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水平存在明显地区差异

主城区专业化率和专职化率相对较高,非主城区专业化率和专职化率相对较低,个别边远区县专业化率低于10%,个别边远区县专职化率不到30%。

(3)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进程相对较慢

地理学科与其他中学学科推进教师学科专业化的起始时间相同,但目前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明显低于语、数、外学科,说明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进程相对较慢。

2.原因分析

(1)我国推进教师学科专业化的时间短是导致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较低的历史原因

教师学科专业化需要较长的时间。2012年我国才正式对中学教师的学科专业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层面推动中学教师学科专业化仅10年时间。2012年之前大量非地理专业教师上地理课是普遍现象,要在短期内实现地理教师全部专业化存在一定难度,一方面,地理专业毕业学生数量有限,短时间内不可能补足大量欠缺的地理教师,另一方面,受学校编制影响,现有非专业地理任课教师需要逐步消化。

(2)地理学科不中考是导致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相对较低、专业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重庆市一直未把初中地理学科纳入升学考试学科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地理学科教学不受重视,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性不高,这是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相对较低、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2020年对某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化的调查发现,该区语文专业教师超需181名(按每个语文教师上2个班计算),大量多余的语文专业教师兼任和转行教其他学科,该区地理专业教师欠缺9名(按每个地理教师上6个班计算),大量地理课由非地理专业教师兼任或转行任教,即便如此,2021年该区新进语文专业教师的数量仍然远超新进地理专业教师的数量。

(3)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是导致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

重庆市是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一个直辖市,既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都市区,也有比较落后的边远山区,教育投入、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需要地方政府的教育观念转变和大量资金的投入,显然主城区都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明显较高,而经济落后地区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则较低。

三、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的策略

总体来说,当前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的主要问题就是专业化率低和进程缓慢的问题。地理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问题既是地理学科的问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系统性问题。解决地理学科专业化问题既要从地理学科出发,更要从全局出发,坚持各学科全面、均衡发展的理念,才可能更好地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问题。

1.建立地理学科课堂准入制度

课堂准入制度指任课教师必须是任教学科专业毕业的教师或者持有任教学科专业岗前培训合格证的教师的一种任课资格制度。学校由于特殊原因,确需教师跨专业上课,须上报区县教育部门审批同意,并经过区级岗前培训,取得任教学科专业岗前培训合格证才能跨专业上课。《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简称《标准》)是中学教师准入的重要依据,但教师进了学校,任课安排由学校做主,不少学校对教师学科专业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的任课安排比较随意,跨学科任教现象普遍,人为导致部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低。课堂准入制度将教师行业准入门槛下移到课堂,更有利于《标准》的落地和落实,避免学校随意安排任课教师跨学科兼课,从而推进教师学科专业化进程。长期以来,地理课成为不少学校平衡教师工作量的课,大量非地理专业教师未设置任何门槛担任地理教学,导致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问题难以解决。地理课堂是严肃而专业的,学校随意安排一个未经任何专业培训的非地理专业教师上课既不合规也不合理,既是对学生和家长的不尊重,辜负了家长和学生对地理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也是对地理专业和地理教师的不尊重,不利于地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地理专业教师的成长。实行地理课堂准入制度,可以避免学校随意安排非地理专业教师兼任地理课,提高学校配齐地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地理教研员要积极协助教育主管部门督查学校地理课堂准入制度落实情况,并将地理课堂准入制度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学校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2.将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明确提出“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2]。以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必然导致学校重视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而忽视非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导致地理等非中考学科专业化率低、专业化进程缓慢。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符合《意见》精神,有利于提高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区县和学校加强地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责无旁贷。将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够推动地区和学校加强地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率,加快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进程,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将地理纳入升学考试学科

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不受重视、地理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地理学科不是升学考试学科,将地理学科纳入升学考试学科能从根本上解决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问题。《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明确提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2]为确保各学科国家课程达到基本学业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2]。国家课程本无主科和副科之别,只因升学考试学科设置不合理,人为制造了薄弱学科。重庆市新高考采用“3+1+2”高考科目设置模式,学生在物理、历史中首选一科参加等级考,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再选两科参加等级考,成绩赋分后计入高考成绩。从各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来看,地理学科与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在高考中地位相当,从选科情况来看,选考地理学科的学生相对较多。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地理学科都不应该被区别对待。重庆市应与时俱进,及时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纳入升学考试学科,改变学校因升学考试不考地理而不重视地理教学、不重视地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加快地理教师学科专业化。

4.加大地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目前,重庆市地理教师专业化率不到50%,地理专业教师欠缺较多,要实现地理教师专业化需要多方助力。一方面,师范院校要扩大地理专业招生数量,培养更多的地理专业教师。各区县也可以根据地理教师需求,积极委托师范院校定向培养地理教师,及时补充专业地理教师,促进地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统筹安排,让非专业地理教师专职起来,并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地理学科专业培训,丰富其地理专业知识,提升其地理专业素养和地理教学技能,确保每一位非地理专业教师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工作。

总之,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升地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学科专业化既是提升地理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重要而必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2012-2-10)[2022-6-20].http://www.gov.cn/zwgk/2012-09/14/content_2224534.htm.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6-23)[2022-6-22].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11564. ht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