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策略

作者: 孙虹美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迎来了向素养教学过渡的转折点,涌现出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也应运而生。大单元教学指以一个或多个单元为基础,从整体出发整合资源,以大概念、大主题、大任务为中心,研究单元各部分关联,进行教学拓展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单篇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封闭、片面等问题,还具有主题鲜明、机动灵活的特点,所以,它在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结构完善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单元教学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由低阶向高阶发展。

一、基于教材研读,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在教学改革推动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题特征、项目特征越来越明显。语文教材在编排方面,采用了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模块为基本框架的编排方法,这为语文大单元教学奠定了基础。大单元教学是“大语文观”的体现,它以认知组块的构建为重点,加强教学元素的关联,增加教学的深度,体现了教学的系统性与关联性。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基于教材研读、分析,把握单元主题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学目标,从整体到局部构建教学框架。因此,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参透课程改革内涵,弄清文本逻辑,从单元整体性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具体单元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引领下搭建知识框架,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有《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邓稼先》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邓稼先的成就,把握人物特征和写作技巧,学习人物崇高的精神品格;《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教学目标是品味语言,体会作者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回忆鲁迅先生》的教学目标是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鲁迅的尊敬与怀念;《孙权劝学》的教学目标为记忆、积累文言知识,深入人物内心,揣摩人物性格。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单元主题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将教学目标归整到一起,确定“鼓舞、激励、鞭策和警示”的学习主题,以“理解课文内容,精彩赏析作品,正确看待经历,体会作者感情”为目标,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体验式阅读,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开发教学资源,增加学习深度

大单元教学不同于单篇教学,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特点。在大单元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的系统化设计,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为单元导读、整合精读、整合自读、拓展运用等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持,让学生在主题指引下深度学习,以培养他们整读文本、提炼信息、深度思考的能力。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和意义,开发可用的素材和有效的教学资源,在板块内容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建立整体知识框架,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中,结合教材可知,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叙事类作品,而且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爱”是这些作品的情感基调和主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博大的爱”或“真挚的感情”为主题,搜集有关这两个主题的素材,包括名人名句、人文观点、情感故事等,将相关素材放在一起,制作视频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然后,教师可利用课件教学,引入与此有关的话题和真实案例,如在亲子关系中,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地位越来越低,同时迫于现实压力,许多孩子也与父母越走越远,所以许多老人都非常渴望亲情,但又活得卑微。又如,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际交往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却越来越封闭,由此引发的自闭、抑郁等问题也越来越多。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应对、有何建议,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拓展学习,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单元主题。

三、以学生为本,创设单元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虽然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强烈,但在学习方面,普遍缺少自制力。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以字、词、句讲解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少,学生参与学习、提出问题的机会相应较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堂效能。而以人为本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重点是尊重学生差异。具体教学时,教师通过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创设灵动的教学情境,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获。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可知,本单元的作品都是游记,教学目标为:理清旅游踪迹和路线,明确所“至”;聚焦镜头,细读所“见”;感悟内涵,理解所“思”,学写游记。初中生对故事性不强的游记普遍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直接开篇点题,告诉学生本单元的主题为“一起去旅行”。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短视频平台上经典的旅行视频或图片,提出“大家喜欢旅行吗?”“你最想去旅行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如果让你旅行回来写一篇游记,你知道如何写景、如何真实记录个人见闻和感受吗?”等问题,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读游记、写游记的能力。这种用多媒体和问题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以及文本中人、景、事的感悟,进而加深他们的记忆。

四、在拓展中运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有规律性地编排知识点,分板块讲述知识内容,各部分的结构和逻辑不够紧密。大单元教学模式不仅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还具有延展性。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跳出单篇教学的惯常做法,从整体维度进行教学设计和把控,深挖有价值的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教学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并互动、体验并创造,实现在深度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结合单元教学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体会作者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教师可以在主题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阅读古诗文名篇,尤其是写景名篇,如郦道元的《三峡》,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使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至教材之外,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并获得美的心灵享受。然后,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祖国山川风物之美,借鉴古人寄托情感的方法,开展习作训练,记录旅行经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又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遵循教学规律,实施大单元教学策略,是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树立大单元教学理念,根据单元主题,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通过单元教学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为学生拓展、运用、创新创造条件,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育才中学)

(责任编辑金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