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径和光呼吸

作者: 李鹏 任婷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形成科学思维,通过所学生物学知识、论据和逻辑思维对生物学科的情境类题型进行解答和论证。命题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指向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试题通过情境设置、考查内容、增加信息呈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查。以C4植物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为生活、学习和实践的学科情境,以及以光呼吸为素材背景的情境,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这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情境进行综合分析。笔者通过深度剖析这两个过程的机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系统思维。

一、C3植物和C4植物的定义与比较

1.定义

C3植物。C3植物的光合产物是3-磷酸甘油酸(PGA),是一种三碳化合物,也称为C3途径(固定CO2的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整个循环由RuBP(C5)与CO2的羧化开始到RuBP(C5)再生结束,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可合成蔗糖、淀粉等多种有机物。常见C3植物有大麦、小麦、大豆、水稻、马铃薯等。

C4植物。这类植物的最初产物是草酰乙酸(OAA)的四碳化合物,所以称这种为C4途径,研究玉米的叶片结构发现,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紧密排列。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类囊体能进行光反应,植物对外界吸收的CO2的固定反应是在叶肉细胞的胞质溶胶中进行的,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CO2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固定,生成四碳酸-草酰乙酸(OAA),生成的草酰乙酸不稳定,迅速被NADPH还原成苹果酸(或天冬氨酸),苹果酸通过胞间连丝从叶肉细胞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CO2,CO2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入暗反应,丙酮酸则再次进入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内,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继续固定CO2。C4植物每同化1分子CO2,需要消耗5分子ATP和2分子NADPH。因为C4植物中含有能固定CO2为C4的相关酶,即PEP羧化酶(它对CO2的亲和力约是Rubisco的60倍,与CO2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促使PEP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固定下来。人们将这种独特的过程,称为“CO2泵”,所以C4植物能利用叶肉细胞间隙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反应的空间分离导致维管束鞘细胞中CO2浓度比叶肉细胞增加10倍,从而确保在CO2受限的条件下进行高效的碳固定。C4植物通常生长在强光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在所有植物中最高,如甘蔗、玉米、高粱等起源于热带的植物。

2.C3植物与C4植物叶片结构比较

结构与功能是有密切关系的,是统一的。C3植物叶片中维管束鞘细胞较小,其内不含叶绿体,其叶肉细胞内含有典型的叶绿体,既可进行光反应又可进行暗反应。C4植物叶片有“花环型”结构的两圈细胞,内层为维管束鞘细胞,含无基粒的叶绿体,只能进行暗反应。叶肉细胞中含典型叶绿体,能进行光反应,通过C4途径固定CO2。

3.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途径的比较

光反应阶段完全相同。C4植物的暗反应先在叶肉细胞中经C4途径将吸收的CO2固定在苹果酸(C4)中,然后C4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释放CO2,CO2进入卡尔文循环。

C3植物只利用卡尔文循环中1,5-二磷酸核酮糖直接固定CO2。一个CO2被一个五碳化合物(1,5-二磷酸核酮糖,简称RuBP)固定后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PGA),即CO2被固定后最先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三个碳原子。C3植物和C4植物光反应场所都位于叶绿体基粒,C3植物的暗反应场所在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C4植物的暗反应场所位于维管束细胞叶绿体基质。

4.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的比较

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较低(小于10mg/L),而C3植物的补偿点很高(50~150mg/L),所以C4植物在CO2含量低的情况下存活率更高。是因为C4植物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高。虽然C4植物的CO2饱和点比较低,但由于其光呼吸强度比较弱,因此C4植物光饱和点的光合作用效率通常比C3植物要高。

二、光呼吸的定义

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并释放CO2的过程,被称为光呼吸。叶肉细胞内的O2与CO2竞争性结合C5,O2与C5结合后经一系列化学反应会释放CO2,这种反应在光照下进行,与有氧呼吸类似,故称光呼吸。此外,C4植物和景天酸代谢(CAM)植物的光呼吸明显低于C3植物。

1.光呼吸产生的原因

内因。Rubisco是一种双功能酶,既能催化RuBP的羧化反应,又能催化RuBP的加氧反应。

外因。CO2/O2比值:Rubisco酶催化反应的方向决定于CO2/O2比值。比值增大,羧化反应增强,进行光合作用;比值减小,加氧反应增强,进入C2途径。因此,高O2环境下,光呼吸会明显加强,而提高CO2浓度可明显抑制光呼吸。

温度。当温度升高时,提高了Rubisco与O2的亲和力,O2的吸收增加,表现为光呼吸增加。

2.光呼吸过程解读

场所。整个光呼吸碳氧化循环在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协同参与下完成。

过程。(1)在光照下绿色叶肉细胞中的Rubisco将RuBP氧化成磷酸乙醇酸,磷酸乙醇酸在磷酸酶作用下,脱去磷酸而产生乙醇酸,该过程在叶绿体内进行。(2)乙醇酸在乙醇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分解并释放氧气。乙醛酸在酶的作用下,得到氨基而形成甘氨酸,甘氨酸的进一步转化在线粒体中进行。(3)两分子甘氨酸转变为丝氨酸并释放CO2。丝氨酸再进入过氧化物酶体,在酶的作用下形成羟基丙酮酸,最终还原为甘油酸。最后,在叶绿体内经过反应生成3-磷酸甘油酸(PGA)。

3.光呼吸的生理意义

不利影响。光呼吸消耗掉暗反应的底物C5,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农作物产量降低。

途径和光呼吸0

综上,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PEP羧化酶(PEPC)对二氧化碳的亲和力极高,使细胞中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使暗反应速率加快,光呼吸减慢,同时光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暗反应利用。高光强可产生更多的NADPH和ATP,以满足C4植物C4循环对ATP的额外需求。C4植物通过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的PEP羧化酶固定二氧化碳,生成的C4酸转移到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释放二氧化碳,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糖类,因此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只有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内形成淀粉,在叶肉细胞中没有淀粉。所以在干旱、高光强的环境下,C4植物生长比C3植物好。

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比较分析的方法,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对题中示意图加以理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这一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阳中学校/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