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徐燕

生本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活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本教育理念,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趣味导入、自主探究、合作实验、跟进指导四个方面入手,探索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生物教学方法,可以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

一、趣味导入,构建特色生物课堂

初中阶段学生对新颖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利用这一点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不仅能构建特色生物课堂,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引入植物根和根尖结构图,生动有趣地介绍根吸收水分的过程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展示无土栽培的西瓜、西红柿等图文资料,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条件”的好奇,使之产生了解生物知识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无土栽培技术,引出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使学生明白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出趣味实验流程图,让学生参照图示,分析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营养液、蒸馏水中的青菜植株的生长情况,由此探究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使之对生物知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构建特色生物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使之通过实践操作,理解水和无机盐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植物缺乏无机盐症状的图片,引出氮、磷、钾这三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将它比作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通过分析了解无机盐的作用,懂得根据植物外观判断是否缺乏无机盐,由此深入理解相关生物理论知识。

二、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提倡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依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由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自主学习材料,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序地学习理论知识,自主探索问题,把握解题的关键。

比如,在讲解初中生物《土壤里的微生物》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等自主学习主题,让学生以独立研究和思考的方式进行学习,使之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要介绍细菌球形、杆形、螺旋形的三种基本形态,展示光学显微镜下的三种细菌形态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细菌的分布范围,从教材中找出细菌分布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学,能了解到细菌分布于土壤、河流、空气、体表、植物体内等,懂得细菌分布广泛的特点。然后,教师可以展示球形、杆形、螺旋形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细菌结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特征,从而理解不同形态的细菌结构相同。同时,教师要根据“放线菌”设计自主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观察放线菌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教材分析菌丝的功能。学生则能够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分析:(1)营养菌丝,生长于营养物质内,负责吸收营养;(2)气生菌丝,生长于空气中,顶端形成孢子丝;(3)孢子丝会产生孢子。如此,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最后,教师围绕腐烂水果设计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图片,分析二者特征,使之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思考“橘子皮、馒头皮”外表霉斑形成的原因,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区别,由此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合作实验,激发生物探索兴趣

实验是探究生物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依托多元化实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践,由此营造良好的生物学习氛围,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解初中生物《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及功能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合作解剖、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首先,教师要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蚕豆与玉米粒零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的种子形象,由此引入实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生物探索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蚕豆种子的结构图,要求学生合作分析种子的外部形态,再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剖,合作分析种子的内部结构:(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观察形状以及种皮颜色;(2)剥掉种皮或切开种子,观察种胚,运用放大镜观察胚芽、胚根和胚轴的位置,思考作用;(3)在种子切面上滴加稀释的碘液,观察变化并思考种子中贮存的营养物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合作分析玉米种子的结构,自主设计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索兴趣。学生通过按照同种方式探究玉米种子结构,发现蚕豆和玉米的种子都有种皮和胚,种子的胚能够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因此,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建立联系,使之形成实验思路,分析水分、温度、阳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由此强化实验探究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跟进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生渴求独立,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个性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及时跟进指导,能够培养其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由此提升教学质量。初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师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提出不同的建议,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使之在“最近发展区”实现学习进步。

比如,在讲解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防线》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苹果揭示人体表皮防御病菌侵害的功能,使学生明白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皮肤和腔道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系统。首先,教师可以引用故事《纪念白求恩》解读病原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由此引出三道免疫防线,让学生按照顺序进行学习。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三道免疫防线的深入理解,做出学习跟进指导,让学生以“切割苹果”的方式模拟“病原体入侵”,分析苹果的氧化情况,思考皮肤具备的保护功能,理解皮肤完好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总结习惯。最后,教师要回顾血液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白细胞”吞噬、消灭病菌的功能,使之理解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同时,教师要展示“人体内对水痘病毒免疫作用示意图”,要求学生全面总结免疫器官,跟进指导学生思考免疫功能,使之把握学习重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理解人体三道防线的作用。

综上所述,生本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生动有趣的元素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合作进行实验,同时跟进指导,构建以生为本的特色生物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索生物真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较强,教师立足生本教育理念,开展高质量的生物教学活动,审视与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可以为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创造良好环境,由此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南新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