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形式,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作者: 顾晓菊

英语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将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然而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无法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通过改进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地融入英语课堂,主动地探索英语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模拟英语情境,鼓励学生代入角色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对于语境的理解还不透彻,往往凭借对中式语境的理解进行回答,容易混淆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利于打好英语基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场景时就加强引导,尽量帮助学生还原真实的对话场景,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验,让他们沉浸在英语语境中,强化对英语知识的好奇心,提升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语境中将自己代入情境,潜移默化地掌握英语语法习惯,在英式的语境下进行思考并作答。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Project1 An animal school”时,教师带领学生模拟建立一座动物学校。首先,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野生动物园参观时见过的小动物,并假设自己是其中一种,此时以动物的形态来校上学。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kangaroo,教师提示道:“A kangaroo baby need to go to the sports center for boxing excise.”。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panda,那么教师可以提示:“A panda need to stay on the floor and eat bamboos.”。接着,教师对应不同动物的习性,建立不同的活动区域,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想象,并完整地构建一座动物学校的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

具体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引导的过程中,向学生传递英语的语言特色,当学生理解了语言的规律,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并在代入的过程中,积极揣摩自身的角色定位,将情感融入角色,为角色赋予新的情感内涵,使学习变得更有热情。

二、创新提问方式,强化学生课堂互动

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时会产生很多疑惑,但受限于自身的理解程度,往往无法将疑惑的要点表述清楚,更无法对问题总结归纳并向教师提问寻求帮助。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整理思绪,同时给他们指点迷津,教师要采取主动提问的方式,通过向学生抛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他们回顾已经掌握的知识,激活大脑中的潜意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学生可根据问题的指引,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教师完成课文内容的讲解后提出问题:“How did the mouse help the lion?”?以此帮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让学生复述整篇故事的内容,注意细节的补充,使回答更加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The Lion King,让学生通过观摩动漫中狮子的形象,理解课文中的狮子为什么刚开始对老鼠不屑一顾,又是如何在陷入困境时接受老鼠的帮助并转变态度的。最后,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回答时用词不准确的地方和语法的错误,如不定冠词的使用错误、过去时态的变形错误等,并在接下来的Grammar time练习中适当增加练习频率。

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先观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综合衡量学生当下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根据课文的要点和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勇于回答,增加课堂互动实践,让学生准确把握课堂所学内容。

三、组织朗读活动,提升学生品鉴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语言科目,除了书面的学习能力,也侧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在了解了课文的语言情境和对话目的后,学生更需要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情感和对语意的理解融入对话,不但使听众能够跟随对话展开互动,还要使自身在朗读中提升对文章的品鉴能力,通过积极展示朗读技能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实现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英语诗歌朗读比赛活动,先准备一些朗朗上口的儿童英文诗歌,如I like spring、What does the bee do等,让学生提前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练习,并在活动时当众深情朗读。读完后,学生要将自己从诗歌里得到的感悟,讲述给其他学生听。如,在朗读了Never give up后,学生可以介绍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挫折,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克服困难重新迎来光明。在朗读结束后,由全班学生匿名投票,分别选出“最佳作品奖”“最深情朗读者”等奖项,教师发放小礼物予以鼓励。朗读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在早读课上继续带领他们朗读课文,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朗读活动,学生不但能够提升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在准备朗读内容的过程中,重新温习英语单词和语法,对阅读和拼写能力也有所帮助。同时,在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还能充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为其尝试英语写作奠定基础。

四、成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合作

合作学习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组”为单位,针对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展开小组讨论,制定合作方式并将任务拆分成不同的细节,分配给每一名组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还能平衡学生的学习进度,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并在合作展示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水平,让能力相近的学生尽量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My favorite game”为话题,展开对运动项目的讨论。如,学生喜爱篮球的,则进一步描述篮球比赛的人数、规则以及自身对比赛的看法等,从而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对话问答。然后,让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将其他组员的介绍内容整理记录下来,制作成PPT上台讲解,通过结合搜索到的图片和电影片段,让其他组的学生能够对运动项目形成大致的了解。最后,在问答环节,让小组之间进行相互提问,如“Could you tell us the most impressive scene during the game?”。通过随机的问答,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根据任务的设定和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合理的评价策略,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也能反映出合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小组调整方式,找到最佳的学习路径。

总之,通过创设英语情境,可以使学生沉浸于英语的学习氛围中。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提问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开展朗读等活动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要积极创新,利用互联网资源,活化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