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统整的语文段落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赵静芸

课程统整(curriculumintegration)是将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相近的学习内容及领域进行整合,通过组合学习内容,建立学科领域间的相互联系,让知识更加系统化和类比化。课程统整是相对流行的一个概念,近年来,课程统整的理念备受学术界的青睐。

一、课程统整的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

1.课程统整研究的历史观照

对于统整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赫尔巴特提出的统觉原理。他认为教学的出发点应以儿童已有的思维为主,整合相关教材开设课程,从而发展儿童的思维和能力。

20世纪80年代国际著名教育专家伊朗的拉塞克和罗马尼亚的维迪奴进行了教育内容发展趋势的专题研究,其中,对课程统整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设计出了实现课程统整的“课程计划的方法论框架”。20世纪后期新进步主义运动的代表比恩认为“课程统整是一种课程设计,围绕着主题形成课程组织,增强人和社会的统整”。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的韩雪提出“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课程设计的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

由此可见,课程统整的理论性研究在学术界很盛行。对于课程统整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研究具有系统性,可以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关照;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理论性、实践性、整合性较强,特别是美国综合课程的研究,在学术界颇具代表性。

同时,课程统整的研究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国外,课程统整多偏向于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学段、领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整合不够系统;国内,更加注重理论层面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全面而系统的课程统整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学校和教师对于统整内容的选择比较茫然。

2.太原市迎泽区课程统整研究综述

近两年,迎泽区教研室实施的课程统整实践性研究已初见成效,无论是《课程统整指南》的编撰还是课堂教学课例的呈现都显现出指导性的意义。各实验校开展课程统整课例的研讨,也渐渐明晰统整课的教学策略。

同时,课程统整的研究也进入了瓶颈期,呈现出较多的问题。《课程统整指南》的修订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在这个“指挥棒”下面,如何找准每篇精读课文的统整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研究者还需要在解读教材上深入钻研。统整的目的是“减负增效”,可具体到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特别是在段落教学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如何操作?

综上,统整课程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关照理念为主,较少考虑统整与教材和教学的关联。事实上,统整概念的提出对我们现行的教学观念有着较好的指引作用,笔者认为发掘不同版本语文教材中的段落类型,以统整的理念关注段落教学,运用段落统整教学策略,有助于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统整段落教学策略探究

段落统整阅读教学策略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构段方式及表现形式整体把握的学习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着眼于整体,注重理清句段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知识结构,汲取文章的精髓。段落统整阅读策略可以培养学生从全局把握要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整合教材内容,聚焦语段教学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相应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发生的,社会可以为个体学习发展起到支持作用。笔者认为,对中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是习得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作为施教者应当精选文中典型的段落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品读和赏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把握段落的主旨和情感,掌握其语言特色和结构特点。如,有的文章自然段较少,可以按顺序教学,有的要抓重点段落进行朗读,有的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特别,可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的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段落,等等。在段落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关键,教师要以统整的思想去整合教材,挖掘不同版本中有效的教学资源,合理取舍,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火烧云》中第三自然段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中第三自然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个段落都是借助排比手法对事物的颜色和姿态进行细致的描写,这样统整段落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丰富了语言积累,而且习得了经典的写作手法,学习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物的不同方面。

2.依托段落类型,发掘相应的教学策略

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任何知识的获得都要经过重组、建构和转化的过程。由此可见,基于统整理念的语文段落教学,要依托段落类型,探寻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如并列式段落可以是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并列,也可以是不同事物的并列。笔者通过教材的有机整合,让不同版本的并列段落建立联系,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并列式段落的特点,也拓宽了阅读视野。

事实上,课程统整解决的是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课堂中教师以统整的理念对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重组,就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同时,笔者根据不同的段落类型整理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增强了语文课堂的时效性。

3.整体观照,探寻学习规律

设计基于统整理念的段落教学,需要提出概念化的主题,从而明确课程的名称。如对于并列段落的统整课程,笔者通过整合教材后确定以并列段落为切入口,把它命名为“并列段落”。有了明确的主题后,由此确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形成导向图,它的作用是明确学习目标、发现学习规律,统整运用到其余阅读材料中。

例如,通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中的第五段和苏教版《泉城》中的第一段都采用并列式的段落从不同方面对事物进行介绍,在整合阅读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并列式段落,并且关注这个段落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由句到段,体会并列式构段的好处。

三、统整段落教学研究的实践性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语文课程统整研究要以生为本,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深入钻研教材,以合理的统整点为起点,还要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归宿。

1.以合理的统整点为起点

只有找准统整点,统整才有效。教师不仅要进行语文段落的统整教学研究,还要实践字词语句、篇章结构的统整探究,更要思考跨学科统整的意义与措施,给予学生的学情以及认知特点,合理统整,由点到面地深入,这样才能把握课程统整的主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归宿

课程统整并非简单的知识点融合或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具体教学中它是建构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实情境,共同完成项目式的学习任务,旨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知识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某个教材、某个单元的固定存在,而是教师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的真实存在。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语文素养得以培育和发展。

总之,基于课程统整的语文段落教学,既是在理论引领下的积极探索,又是在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实践尝试。虽然目前总结了一些小小的经验,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也是动态发展的,故本研究还有待今后继续深入探讨。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双塔西街小学校)(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