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陆冬菊在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感悟,让学生在感悟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体验感。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进行还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其对学生的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科特点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更深层次地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建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真实体验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相对而言都比较简单,其中许多知识更是以生活的原型为基础,这为创建生活情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创建生活情境,通过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活情境的创建,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近感,让学生能够以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从而真正地学懂数学、会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模拟一个买书的情境:让一名学生扮演书店的店主,其他学生扮演消费者。然后,一名学生问道:“请问这本《格林童话》多少元?”店主回答道:“3.5元。”另一名学生问道:“这本作文书多少钱?”店主再次回答:“12.3元。”接着,教师提问学生:“假如我有35元,买两本童话书、一本作文书,还剩多少元?”并让学生进行列式计算。有的学生这样写:35-(3.5+3.5+12.3),有的学生这样写:35-3.5-3.5-12.3。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再次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式,是不是有一种是错误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一方面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数学课堂带给学生的枯燥感,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引导合作交流,促使学生互动体验
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数学知识,进行知识上的碰撞讨论,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交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创建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同时,为了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姿态,主动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从而使交流不仅仅局限在学生之间,更在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一课时,首先,教师给学生确定了一个统计的主题,比如,我们学校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以此为目标进行合作学习。然后,为了减少各个小组的任务量以及减少调查所需要用的时间,各个小组经过协商后决定一个小组调查一个年级,并且最终进行数据的汇总分享。接着,学生在统计完之后通过数据的汇总共同制定了扇形统计图。有的学生根据全校的总人数以及自己统计的年级的人数,确定了自己年级人数所占的比例,并根据最终的统计图表达了自己通过统计图得到的认识。不同的学生根据统计图得到的认识并不相同,于是他们进行了交流,并经过协商讨论确定了最终的答案。同时,教师也参与到了学生的交流合作中及时地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导,确保合作交流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得到的认识详细地给学生分析、讲解了扇形统计图的数据特点。
由于合作交流涉及更多的学生,所以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班级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参与体验
所谓体验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动起来,亲自动手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应该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而这也正是我们所倡导的知行合一。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才能让学生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暴露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由于实践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所以完全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而学生的参与度则是课堂活力的有效保证。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教师让学生用剪刀剪出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以及用小木棍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将两个三角形拼接一个长方形,让学生通过长方形的面积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很快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教师则提问学生:“根据你的操作与猜想,你觉得三角形的面积与哪些因素相关呢?”有的学生觉得长方形的长也就是三角形的底边是一个影响因素;有的学生觉得是宽。教师再次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角的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长×宽÷2”,也就是“底边×高÷2”。最后,教师又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给学生讲解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实践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增强体验感,加深学生对数学的领悟,从而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觉探究,促使学生自主体验
想要更好地学习数学、学会数学,唯一科学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学的内容,或者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知识。而教师的最主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学习,而不是直接地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也是让学生进行体验的最佳方式。所以,作为课堂设计者的教师应以更长远的目光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相信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及时地加以指导,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翻看课本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进行了提问,比如,一年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一年都是相同的天数,每个月份的天数是不是相同,在月份的学习中有哪些要注重的细节等,从而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在学生学习完以后,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得到的认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学生说:“年分为闰年和平年,并且闰年2月有29天,平年2月有28天,更是有4年一闰,百年不闰的说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并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哪一年是闰年,哪个年份是平年,让学生回答假如一个人是闰年2月29日出生的,他的下一个生日是在什么时候等问题。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改变学生只能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中去,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也使得课堂氛围更为活跃,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高效进行。
总而言之,进行体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同时能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所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地运用体验教学方式来逐一解决。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圩角小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