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
作者: 金倩作为全球通用程度最高的语言,英语历来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重点学科。不过很长时间以来国内中小学校的英语教学培养出的多是擅长考试的“高手”,能顺畅使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者寥寥无几。尤其是处于过渡阶段的初中英语,无论其知识量还是难度都在快速增加,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或能力却难以迅速跟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成效。因此,新时期初中英语迫切需要加快探索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
一、初中英语教学传统模式的常见问题
1.教学手段相对刻板单一
传统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学格外关注字、词、句等语言元素的强化和巩固,不仅要求学生快速掌握特定数量的英语单词和短语,而且倾向于逐词逐句的翻译、记忆、背诵。这种教学形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但也造成初中英语教学在形式和手段上出现刻板单一的缺陷。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成长环境和背景也有所改变,但是初中英语教学并没有与学生现实发展或客观要求密切跟进,而是固守传统套路一如既往地以不变应万变。显然,这种缺乏变通的固定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多元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也是很大程度上制约初中英语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由于长期形成的僵化机械的教学方式,一些初中英语教师也对自身定位产生偏差,对教与学双方没有更加科学的认知。这些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主导一切,满足于向学生滔滔不绝地灌输各种概念、定义,要求学生紧紧跟随教师的节奏参与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如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表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的“输出”,表现在个人思维上往往缺乏变通思想和创造精神,而在需要个性化表达的口语或书面交流时显得无所适从。应当说,正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对自身和学生的不当定位,造成了初中英语教学很长时间以来故步自封、原地踏步,进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应试机器”,也是造成“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问题长期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进入初中后,学生一方面面临日渐复杂、繁重的学业任务,另一方面又逐渐进入成长发育的新阶段,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初中学生正在快速成熟,他们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充满渴望,而对陈旧落后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格外反感。
在这种现实冲突中,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的固有模式更加制约了学生投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部分学生仅仅出于应付考试和获取高分的功利目的而勉强参与学习,形成了死记硬背以争取高分的不良习惯。也有部分学生因此对英语学习愈发排斥,将英语学习等同于枯燥乏味的沉重任务,这种内心的抗拒更加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比较消极,成绩下滑。更为不利的是,一旦在思想观念中形成偏见,这些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往往也会对英语缺乏好感,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始终延续不良心态与状态。更有部分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依然难以培养出更加科学、健康的英语学习意识,以至于在进入社会工作后,也无法利用英语顺利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可以说,正是在早期学习过程中未能对英语产生足够的兴趣,这些学生才在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的关键时刻丧失了能力,继而产生了一系列程度不同的负面影响。
二、初中英语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要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的陈旧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教师必须从教学理念的高度突破固有意识的束缚,也就是说,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提质增效首先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才是英语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帮助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科学定位,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才能紧紧围绕学生现实需求这个唯一的中心点展开。同时,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需要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细分学生层次,掌握学生从学习兴趣、习惯到规律、需求在内的各种特点和要素,使初中英语教学更加精细化、精准化。教师需要在现有大纲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尝试更多分层、更多预案的个性化模式,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切中要害,更加符合学生客观需要。如,英语具有交流工具与文化载体的双重属性,在夯实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教师也要适当增加英语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渗透,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地区历史文化的特色。这是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方式。
2.多种手段综合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新时期的新生代初中生都是习惯了网络化生存的互联网“原住民”,对于信息和知识的获取远远超越其前人。尤其是随着视频技术的普及,众多初中学生对于网络视频资讯充满热情与好奇。因此,教师要紧紧把握当代初中学生时代化的发展方向,并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教材上平面与二维的文字转化为立体、三维的动态教学。这种转化可以通过时下已经基本普及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现。一方面,图片、照片、图像和音视频等素材有助于营造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改变学生过于被动的学习心态和状态。另一方面,各种动态资源更加有利于构建贴近现实的英语文化场景或背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文化提高英语作为沟通工具的互动能力。尤其对部分个性较内向的学生来说,传统的课堂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容易给学生造成巨大心理压力,束缚学生畅所欲言的意愿。但在多媒体营造的动态、虚拟场景中,学生往往能够放下思想包袱,从模仿起步快速提高自主表达水平。
3.充分利用技术延伸课堂教学时空范围
包括英语在内,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一项长期累积的系统性工程,很难在短时间的课堂教学中一蹴而就。因此,充分利用技术延伸课堂教学时空范围至关重要。在信息时代环境中,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助力初中英语突破时空局限的强大工具。教师可利用线上平台、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渗透式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自制微课课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常规知识的学习。学生利用微课进行预习后,能够发现新课内容中的疑点或难点,在正式课堂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寻求教师的帮助。而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于答疑解惑不仅有助于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在传统模式中,初中英语教学依然沿袭翻译式教学的固有模式,侧重于强化基础、巩固词汇量等惯性操作,尽管初衷良好,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投入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导致教学品质和效率难以提升。因此,改变传统模式常见问题首先要重新定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坚持以生为本原则,探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路径。这不仅需要教师改变大包大揽的传统思维,着眼于激励引导,同时将英语教学从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延伸到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过于功利的目的,初中英语才能从应试教育转向能力培养,才能更加系统地实现提质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南门实验学校)(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