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读写结合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作者: 张雪梅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和预期存在不小偏差,无法满足课程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需要。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显得过于死板,难以有效支撑语文教学活动的高水平开展,必然需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优化。其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正是目前具有广泛尝试和实践价值的方式。
一、读写结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增强趣味性
一直以来,兴趣缺失都是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小学生思想单纯,行为主要受兴趣驱使,这一群体往往需要基于兴趣进行学习与探索,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反之,兴趣的缺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行为主动性不够强烈,在学习中自然会出现死板记忆而非主动进行深入探索的情况,同时,教学的双向性、互动性以及主动性都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而在应用读写结合模式的情况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不再是孤立的方式,学生能够在读与写中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收获学习的乐趣,兼顾阅读的畅快和写作的自由,产生强烈的语言兴趣、文字兴趣、文学兴趣,从而在主动探索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2.深化读写互促
读与写本身就是联系极为紧密的两部分,二者具有明显的互促作用。深化读写互促,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效积累写作素材,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技巧,也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巩固基础,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通过阅读收获更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升阅读能力。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应用读写结合,正是深化读写互促的有效方式。落实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写、写中读,促进读与写的充分融合,能推动语文教学质效的同步提升。
3.契合课程改革要求
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面探索更高水平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诸多方面的缺陷,无法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基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则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在掌握新知识、发展新技能的同时实现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发展,如逻辑思维、审美能力、语言能力等,更加契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更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二、基于读写结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激发读写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尝试通过不同方式构建更具趣味性的课堂,尤其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兴趣以及写作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作用,通过相互交叉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有乐趣,而非一味地从阅读中感受阅读趣味或从写作中体验写作趣味。仅仅从阅读中感受阅读乐趣,或者只从写作中汲取写作乐趣,学生都会产生厌倦感。在大量的阅读训练中,学生逐渐对阅读产生厌烦,而在大量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同样容易对写作产生厌烦。但在教师合理应用读写结合模式的情况下,吸引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深挖写作方法和技巧,感受写作风格与情感,能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感受写作的乐趣和魅力。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写作中练习通过阅读所掌握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尝试从作者的角度对文本进行重新思考和解构,能够带给学生截然不同的阅读趣味。教师可采取合理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深化写作的内涵,同时在写作中凸显阅读的价值,尽量通过交叉影响的方式,让语文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2.深挖教材内容
教材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部分,其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时,同样离不开教材的支持。教师需要全面深挖教材内容,并基于此进行适当延伸和调整,以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学生需要的优质内容,保障读写结合教学的顺利落实。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以课文为基础,以阅读教学为重点,同时也包含大量写作教学训练。其中既包括课后习题的写作训练任务,也包括专门的写作训练任务。教师需要将教材的阅读内容与写作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延伸。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化阅读、赏析和理解,也要对相应的写作训练任务进行合理布置,尤其要通过仿写、续写、改写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在进行教材写作训练时,教师也应以课文为重要范例,引导学生通过已经学习过的课文,对写作方法、技巧等进行有效巩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引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补充,承担着吸引兴趣、开拓视野、自主探究、发展阅读能力等重要功能,对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不过小学生受限于自身的见识、思想、文化水平、生活阅历等,往往难以独自、高效地完成课外阅读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语文水平、兴趣爱好等为依据,为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读物等,确保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课外阅读与探索。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课外阅读目标及任务,设置相应的思考问题、书籍交流活动等,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基于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实现有效阅读。另外,教师还需要将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要求学生一边进行课外阅读,一边积累写作素材,将他们在阅读中所收获的优美句子、修辞手法、名人故事等记录下来,形成个性化的素材库,并要求学生通过写读书笔记、续写故事、仿写文段的方式,进行持续性的写作训练,不断优化课外阅读,提升写作水平。
4.创新读写活动
多样化、丰富性的读写活动能带给学生新鲜感,也能以更加契合教学目标、内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显著提升。以课文学习为基础,将读与写紧密结合,积极构建丰富多样的读写活动,正是带给学生不一样实践体验的有效方式。比如组织班级阅读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写作经验,交流写作心得,共同探讨写作技巧的应用策略,就能令读写过程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此外,将读书笔记与日记相结合,鼓励学生将阅读所了解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推动课堂教学和课外生活的深度融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写作训练机会。在不同的节日或文化背景下,教师还可组织丰富多样的读写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主题写作,让语文课堂成为支撑学生获取读写乐趣的重要支柱。
5.深化读写融合
读写融合需要做到全方面和深度化,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互促作用,最大限度地为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延展。不管是在课文教学中,还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都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写作训练,以现有素材帮助学生突破写作层面的桎梏。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要灵活运用课文内容以及课外阅读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支撑,让学生能够在范例中巩固写作技巧。此外,教师还需要基于读写结合探索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全方位发展的科学路径,着力在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审美能力等。
读写结合尽管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但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深挖教材内容,引导课外阅读,并创新读写活动,深化读写融合。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读写兴趣,进而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新元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