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外学习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作者: 董雪雪

史料实证指的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想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史料的多样性,掌握收集史料的基本方法,促使他们学会去伪存真,培养其实证意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学生能逐步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培养证据意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学会基于实证观念评价历史问题。然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指导他们掌握相关方法,更要促使其在课后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在“教学做合一”的学习中真正提升实证意识。

一、推荐相关书籍,培养推理思维

在课外学习中,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引导他们在课外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究,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展开互动讨论,说说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个性化观点,这样就能让学生博采众长,提升其推理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对外国的历史并不了解,对于罗斯福也只是略知一二,并没有深入探究过,对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更是了解不够深刻。针对此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后展开拓展阅读活动,推荐他们阅读邓蜀生创作的《罗斯福》,全方位地了解罗斯福。此外,学生还可以阅读吴文忠、李丹莉翻译的《新政VS大萧条》,看看当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当时胡佛和罗斯福提出了完全不同的口号,胡佛认为要采取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而罗斯福则认为要采取新政,为何最后罗斯福取胜了呢?他获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因为在他们的心中,美国人都是崇尚“自由”的,可是为何当时的人们反而不喜欢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呢?学生结合历史书籍,围绕当时的时代特点和人们的内心感受以及两人政策的具体内容等展开分析,就能发现罗斯福的新政更符合当时的历史特点,因此也更能让民众接受,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

在开展课外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创设互助资料库,学生收集到的各种史料都可以上传到资料库,并为其编号,方便其他学生阅读。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微信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组织群聊,探讨这些问题,这样也能提升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

二、收集史料,判断其价值和可信度

在课外自主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史料,还要指导他们学会分析判断史料的价值和可信度。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史料的,然后讨论哪些史料的可信度比较大。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史料记述的信息彼此之间出现了矛盾,该如何分析判断其真伪等。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你评价辛亥革命,你觉得需要收集哪些史料,如何判断这些史料的真伪呢?”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从历史书中寻找史料,探究老报纸、老照片等;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上网寻找历史博主写的文章,从中获取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这两种史料,说说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并判断哪些内容更具有价值。学生思考后认为:“老报纸、老照片、历史档案等能更真实地展现历史,是第一手资料,而博主的文章等是围绕史料进行加工的,可能掺杂了作者自己的观点,所以可信度会受损。”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收集的史料和其他史料相矛盾,你认为要如何解决问题呢?是放弃这些史料还是客观甄选后再做决定?”学生认为:“可以分析这些史料的来源,看它们谁更早,有哪些是转载的,这样有助于判断其真实性。”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尝试自主寻找历史资料,并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更具有可信度的资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掌握了从各种渠道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但是很多信息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展开辩论分析,尝试学会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只有学会合理筛选,学生才能更高效地利用史料解决各种历史问题。

三、整合影视材料,对比辨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多。有的学生发现不少影视剧作品,认为这些资料形象生动,能提升自己的探究兴趣。教师此时就要加以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影视剧材料中包含了不少虚构部分,要仔细甄别对比,才能提升自己史料实证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一些影视剧片段,从不同角度展现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风貌,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尝试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先让学生找出影视剧中的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出如果自己拍摄,会如何做。有的学生提出:“我发现片中着重凸显出鸦片战争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这固然是符合历史真实的,但是根据史书可以发现,这场战争虽然惨烈,但是中华儿女还是拼尽全力的。而影片只是简单地展现了关天培在虎门炮台因为射程问题,射不到对方战船的片段,并没有展现宁波民众组织黑水党狙击英军等历史场景,也没有展现林则徐如何组建民团的场景。”最后,该学生总结:“如果是我来编写剧本,固然会描写历史的惨烈,但也会更真实地展现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人物,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历史。”教师肯定了该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其他学生说说是否有不同意见,尝试展开探讨。

在开展课外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趣的课外活动,让他们赏析影视剧片段,然后进行探讨分析,给其“找茬”,找出作品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地方,并说说真实的历史情况是怎样的。在这样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参与兴趣,而且也在实践中切实提升了判断史料真伪的能力。

四、撰写小论文,坚持史论结合

为了考验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是否有所收获,是否切实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尝试撰写小论文。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和认识,也能让其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史论结合的原则展开创作,深刻体会“论从史出”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最后尝试撰写小论文。为了抛砖引玉,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请大家列举历史上各个国家采取的‘市场自由’和‘国家干预’的具体例子,然后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进行分析,说说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如果能和其他国家的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则更好。”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了思考的方向,有的学生思路比较新颖,他在论文中将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对比,分析了两者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教师让其他学生围绕该生作品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则提出问题:“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出现的历史时期明显不同,但是作者却没有提供相关的史料,探究政策出现的历史背景,我觉得这是一个不足之处。”在互动交流中,创作论文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他尝试收集更多的史料,更深入地展开对比分析,在修改论文后,更好地突出了“史论结合”的特点,该学生也明白了要如何才能写好历史论文。

在开展课外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展开课后互动交流,可以看看谁的观点更新颖,更具有创造性,还可以分析哪些史料存在问题、不足以证明观点,等等。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学生对史料实证具体方法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连通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运用材料获取各种历史信息,展开探究活动,这样能让他们将学习的焦点放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最终提升其史料实证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五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